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基层治理领域筑起防腐堤坝,为农村基层干部履职划出清晰边界。这项扎根乡土的政策文件,既体现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也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了廉洁防线。农村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最前沿、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既要当惠民政策的“解说员”,又要做民情民意的“传声筒”。唯有以制度之力筑牢廉洁防线,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善作善为,让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更加坚实稳固。
廉洁履职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根基所在。当前,乡村全面振兴正在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干部日常经手的村级事务看似细微,实则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宅基地审批还是集体收益分配,无论是惠农补贴落实还是邻里纠纷调解,每一项工作都是群众的“心头事”。若放任小微权力“野草”疯长,就很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侵蚀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规定》的出台,从制度层面为村级事务立规矩,既列出履职负面清单,又明确规范操作流程,村级事务有了统一标准,干部履职有了明确指南,群众参与有了畅通渠道,基层治理就能实现从“能人治村”向“制度治村”的转变。这种治理方式的升级,正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长效机制是涵养政治生态的关键支撑。制度的实效性在于落实,要推动《规定》转化为治理效能,就需要农村基层干部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监督与激励相协同。一方面,要织密多维监督网络,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前哨”作用,让巡察审计成为常态化的“政治体检”,确保权力运行全程留痕、阳光透明;另一方面,需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通过以案释纪的警示教育和入脑入心的廉政宣传,在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深处筑牢防腐堤坝,实现从被动约束到自觉守廉的转变。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在职务晋升、待遇保障、荣誉评定等方面向实干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倾斜,让“干净干事者有舞台、清廉为民者得实惠”成为鲜明导向。唯有形成教育养廉、监督护廉、激励促廉的闭环机制,方能培育出根深叶茂的清廉生态,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以清风正气护航乡村全面振兴行稳致远。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树新风,用制度扎紧篱笆,压茬推进责任落实;让监督成为阳光,照亮村务每个角落;将廉洁化作春雨,浸润干部群众心田。当清风正气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基层治理的根基坚如磐石,乡村全面振兴的步伐方能更加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