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要闻 > 正文
开封校园“智”变课堂赋能千年宋韵
当3D打印的宋风智能锁遇上清明上河园地理坐标,当Python算法对话城市单车早高峰,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场深刻的“智慧教育革命”正在开封市中学校园全面展开。
开封校园“智”变课堂赋能千年宋韵
来源:​开封网 作者:全媒体记者李水龙 通讯员 吕书磊 发布时间:2025-04-06 16:20:27

全媒体记者李水龙 通讯员 吕书磊

当3D打印的宋风智能锁遇上清明上河园地理坐标,当Python算法对话城市单车早高峰,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场深刻的“智慧教育革命”正在开封市中学校园全面展开。在这场校园劲吹的“智”风潮中,市第三十三中学的“智慧宋都”创客教育项目,正以“在地化创新”探索出一条技术教育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的特色育人之路。

痛点出发:破解创客教育困局

面对传统信息科技课堂“教师忙于修设备、学生止步于课件”的困境,在信息科技课程“一核双链三阶四步五能”项目式学习的创新实践团队的支持下,该校于2024年3月启动“智慧宋都”项目。依托开封老城区特有的宋文化资源和学生熟悉的共享单车场景,将GPS定位、智能硬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课题。“我们要让技术教育扎根脚下土地,用学生双手解决真实问题。”项目负责人、市三十三中副校长杨大伟说。

跨界融合:打造“可触摸”的技术课堂

在“单车拆解日”活动现场,八年级学生用游标卡尺测量智能锁零件尺寸,同步比对3D建模数据;九年级数据分析组则围坐在市城管局提供的热力地图前,争论着大梁路与中山路的调度优先级。

七年级“地理围栏工程师”——基于开封清明上河园真实坐标,搭建误差小于5米的电子围栏模型。八年级“宋韵智造师”——融合古建筑纹样数据库,设计带密码解锁功能的复古智能锁。九年级“城市算法官”——利用Python分析20万条出行数据,产出动态调度方案。

创新成果:从课堂走向社会实践

项目开展两个月即交出亮眼成绩单——八(3)班张毅晨同学发现的“景区停车桩蓝牙信号干扰”问题斩获市级创新大赛二等奖;九年级“智能班车”兴趣小组编制的调度方案被市单车运营公司采纳试点,早高峰用车匹配率提升18%;创客教室激光切割机产出汴绣纹样齿轮、州桥遗址造型零件等宋文化主题作品200余件。

“这不仅是技术认知的革新,还是学习方式的蜕变。”开封市教育科学院信息科技教研员梁东文在成果展上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挖开封古城资源,把州桥考古现场、汴河水利系统等更多本地元素转化为育人场景,让项目式教学真正活起来、深下去。”

据悉,该校创客教室设备利用率已从30%跃升至85%,3D打印机周均工作时长突破22小时。随着“宋文化+科技创新”特色课程体系的完善,这座古城中学正以独特的教育智慧,书写着新时代的“创新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