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铲除网络谣言‘毒瘤’,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势在必行。”
3月27日,2025年“e起辟谣清朗有我”网络辟谣沙龙(第一季)在开封举行。据悉,2025年“e起辟谣 清朗有我”网络辟谣沙龙是在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的指导下,一年“四季”聚焦不同主题,分别由河南、广西、山东、重庆四地接续主办。网络辟谣是网络生态治理的重要一环,各地联动开展网络辟谣沙龙活动是深化网络辟谣区域联动的生动体现。(据3月28日《开封日报》)
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网络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同时网络信息也存在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现象,尤其是网络谣言让人防不胜防。
取快递被造谣出轨、与外公合影被编成“老夫少妻”、真空包装的玉米是“僵尸玉米”、冰糖葫芦里有洗衣粉、“吃××会致癌”……在利益的驱使下,个别自媒体和网络账号为博取关注、吸引流量,或无中生有,或移花接木,或夸大其词,或翻炒旧闻等,编造各种谣言,混淆视听,危害他人,破坏社会信任,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铲除网络谣言“毒瘤”,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势在必行。
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击网上各类乱象问题。为抵制网络谣言,由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主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主动出击、快速辟谣,2024年全年共受理网民举报谣言信息1.47万条,汇集谣言样本和辟谣数据7000余条,汇集各类辟谣稿件2.1万余篇。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净网2024”专项行动,其中,侦办网络谣言案件4.2万余起,查处造谣传谣违法犯罪人员4.7万余人,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3万余个,清理网络谣言信息252万余条,有力维护了清朗网络空间。
在我市,网信、公安部门强化协作,加大网络执法处罚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定期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持续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在网络辟谣工作中,创新打造“辟谣快递进万家”等特色品牌,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作出了有益探索。
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拒绝网络谣言,遏制网络乱象,共护网络清朗,除了相关部门的主动出击、严格监管、区域联动,网络平台主体责任的认真履行、严格把关,还离不开社会的有效参与、广大网民的积极作为。只有广泛凝聚辟谣合力,才能打好打赢网络谣言治理的人民战争。
广大网民要加强自律,自觉提升网络素养,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上网、文明用网;面对纷繁多样的网上信息,要关注官方权威发布,保持头脑清醒,提高辨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不被网络情绪裹挟,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对于网络谣言积极参与监督举报,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