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开封网评 > 正文
【大梁时评】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让数据“为爱减负”
​”从新人为爱奔波,到数据为爱‘跑腿’,是‘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具体体现。“
【大梁时评】婚姻登记“全国通办”让数据“为爱减负”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乐兵 发布时间:2025-03-26 08:55:49

”从新人为爱奔波,到数据为爱‘跑腿’,是‘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具体体现。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婚姻登记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落实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将近年来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等改革试点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对规范婚姻登记工作、优化婚姻登记服务、保障婚姻当事人合法权益、加强婚姻家庭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为做好新时代婚姻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婚姻登记是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事项,向常住人口覆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4.93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的状态,其中,流动人口中15岁至35岁的人员占了总量的70%以上。这些人员多为外出打工就业、经商办企业、求学参军人员,处于“人户分离”的状态。然而,传统的婚姻登记制度与户籍绑定,许多情侣为此不得不请假返乡,耗费时间和金钱成本。数据显示,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行试点期间,“跨省通办”就解决了近50万对新人的奔波之苦。相关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推行“全国通办”,让政务服务更接地气、更具温度。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在数据联网、互联互通的数字时代,公共政务服务的“去地域化”,必然是大势所趋。此前,身份证补办、驾照换证、出入境证件等事项,都已实现了异地办理。在此背景下,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之事。从新人为爱奔波,到数据为爱“跑腿”,是“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具体体现。就地进行婚姻登记,是一种民生刚需,是顺民意、惠民生的与时俱进之举,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也是提升服务效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 

好事还要办好。“全国通办”背后,却是一道道难度不小的政务考题。看似只是增加登记地的选择,但背后必然受到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制约,考验着信息库的跨域共享、历史文件的补录联通、当事人信息的核验流程等多项业务水平。这就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应通力配合、加强磨合,慎之又慎,不能留下漏洞,以防产生其他社会问题,一定在便民与秩序间做到双赢,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服务随人走”。 

婚姻是人生大事,政务服务亦需“成人之美”。婚姻登记的“全国通办”,让数据为爱持续“多跑腿”,让民生服务插上“数字化翅膀”,让爱情不必困于地域,让行政服务真正服务于人,民生幸福便会如花儿般绽放。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