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朱朝星
【编者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尤为重要。省委明确要求,聚焦“四高四争先”,努力在各自领域锐意进取、竞相出彩。
过去一年,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干字当头、只争朝夕,保主体强产业,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为全面展示我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新形象,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本报从今日起开设《打卡·这一片乡土》栏目,看“尉”来、观“杞”行、说“祥”情、传“通”讯、绘“兰”图,将四县一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的蓬勃发展之势一一为您呈现。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尉氏县大桥乡的春天,这个词一定是“火热”。
3月21日,在大桥乡大红门肉类食品企业厂区,来自不同省份的运输车辆穿梭如织;生产车间内,工人分割肉类、装箱,一切有条不紊。大红门肉类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大桥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在本土企业尉氏县宏强面粉厂,硕大的面粉加工设备,一排排进口面粉研磨机器,一辆辆满载面粉的车子……每天350吨的生产量,极大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为乡镇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大桥乡金韵新材料、裕通纺织等企业采访,目之所及,无不是红火的生产场面。
红火的生产场面背后,必定是令人欣喜的数据支撑。该乡党委书记赵泽涛说:“2024年,大桥乡‘四上企业’总数达到68家,其中去年以来新入库规上企业17家,规上工业产值2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全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亿元,高于全县增速34个百分点。”
大力拼经济,全身心投入发展一线。2024年,大桥乡上下脚踏实地抓项目,坚持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全力推进大红门二期、鑫晟二期项目建设,建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4个,投资总额2.45亿元,助推项目投产达效。持之以恒抓招商,聚焦汽车零部件制造和大健康产业,先后对接项目18个、达成合作意向3个,总投资达32亿元;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达18.55亿元。服务融港抓保障,全力保障尉氏一中、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新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刘麦河尾水湿地公园、尉氏第二污水处理厂、尉氏第二农贸市场等市政项目征地拆迁,服务全县发展大局。
奋力稳基础,全方位守好民生底线。2024年,大桥乡做实耕地保护,复耕土地达390亩,守牢耕地红线;做精特色产业,因地制宜、“一村一品”,采用“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葡萄种植、小香葱基地、粉条加工、艾草加工等6大产业成规模、强带动、见效益;做好就业增收,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帮助115人实现家门口就业、358人拥有一技之长;做细乡村建设,向上争取项目17个,改造182处空心院和闲置学校,让乡村风貌独具特色,留住乡愁。
赵泽涛表示,2025年,大桥乡聚焦县委、县政府“1533”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铆足干劲促发展,聚力推进“三抓”,决战一季度,决胜全年红,助力尉氏县高质量发展:
聚力抓服务、优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项目为王,着力升级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工业产值,增加企业税收。
聚力抓招引、推项目。一方面,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确保招引汽车零部件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企业10家以上;另一方面,全要素、全链条保障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翔田智造、爱不停生物医药、大红门二期等招引项目建设,为尉氏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澎湃动力。
聚力抓民生、增福祉。聚焦“两业”提升,持续推动“两带一园一区”强产业,持续抓好民生实事承诺制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
赵泽涛表示,大桥乡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融入航空港、建设新尉氏”总目标,立足实际,以“融城融港、强工强农”的发展思路,埋头苦干、加压奋进,奋力争当融城融港排头兵。
以上图片均为开封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朱朝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