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理论热点 > 正文
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优良传统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
大力弘扬调查研究优良传统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张杰 陈坤 发布时间:2025-03-21 08:02:57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20多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浙江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

“千万工程”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就在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总爱往农村跑,还要去附近的村里再走走。也正是习近平同志带头深入田间地头,才让“千万工程”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开展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无数先辈留下的智慧宝藏。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李大钊、邓中夏等革命先辈就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深入中国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到毛泽东同志通过调查研究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再到邓小平同志在北方四省一市通过调查研究形成的“北方谈话”,都在印证着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重视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摆在首位,才能更好推动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

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制定重大方针、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我们党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的钥匙。1937年,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尝到梨子的味道,否则梨子是甜是酸你永远也不知道。他还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然而在当下,有的党员干部却把党的传家宝束之高阁、置若罔闻,习惯坐在办公室里,“关起门来造车”,凭空想象;甚至羞于下基层,见人“扭扭捏捏”,手足无措。这样的做法怎能发现问题,进而为群众解决问题?

常言道:“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同样,党的政策好不好、举措对不对症、群众欢不欢迎,问问群众最清楚。因此,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群众路线,迈开步子到田间地头,开门问策;俯下身子到群众家中,集思广益;拿起本子到集贸市场,收集民意。同时,要及时从群众的“牢骚话”中“沙里淘金”,将有益于发展的批评建议上升为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要杜绝贪虚功、搞形式、脱离群众,对乡村产业发展、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好调查研究之“矢”去射影响群众幸福生活的梗阻之“的”。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中共尉氏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