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李晨翀 实习生 郑钰格
核心提示
当暮色笼罩八朝古都开封,白日里游人如织的清明上河园渐归宁静,而另一场文化盛宴却在市文化场馆内悄然拉开帷幕。钢琴的悠扬旋律、自由搏击课的呐喊声、茶筅击打茶汤的清脆节奏,交织成独特的“夜间交响曲”。自2024年4月“星空汴梁”开封市民夜校开班以来,这座千年古城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潮——课程名额上线即“秒光”,市民争相涌入课堂,从职场白领到退休老人,从传统技艺到现代技能,夜校用一盏盏“文化明灯”照亮了古城的夜晚。这场热潮不仅让市民的业余生活焕发新生,而且成为开封推动全民美育、传承宋文化、激活城市活力的创新实践。
夜校,曾经是“时代的眼泪”,现在又在中青年群体中悄然流行起来。“不是兴趣班上不起,而是夜校更有性价比。”如今,“星空汴梁”开封市民夜校宛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夜空中的璀璨繁星,照亮了市民们求知若渴的道路。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到如今报名火爆、“一座难求”的学习胜地,市民夜校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它又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影响?日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深入开封市民夜校,探寻这场夜间学习热潮背后的故事。
夜校崛起:点亮市民求知梦想
夜幕降临,回到家,吃了饭,在我市某公司当会计的张雯把公文包换成了双肩包,穿上了一套瑜伽服,把保健饮料灌入运动水杯,匆匆走出家门。她要赶在晚上7点前抵达开封市民夜校春季班的首节瑜伽课堂。
“比约会还积极,比上学还准时”,这样形容她上夜校的态度。前年夏天,张雯在网上看到北上广地区的青年们在夜校里学缝纫、学油画、学瑜伽、学古典舞和琵琶,心里痒痒的。“课程都是我感兴趣一直想学的,也好想从中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让张雯惊喜的是,“夜校的风还是吹到了开封”。2024年9月,她在市文化馆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我市文化馆开设“星空汴梁”开封市民夜校、招募市民报名的消息。“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街舞班。上班天天坐在办公桌前,身体都快僵了,跳街舞不仅能活动筋骨,还让我重新找回了学生时代的激情。”张雯笑着对记者说,在工作日晚上上夜校,让自己从白天“打工人”的身份中脱离出来,不仅找到了8小时外的松弛感,还认识了许多兴趣相投的小伙伴。正因为如此,当两周前听说市民夜校春季招生即将开启的消息后,张雯又第一时间报了瑜伽课。
“一直以来,我都对咖啡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可平时工作太忙,根本没机会系统学习。没想到咱开封有了市民夜校,不仅能在晚上上课,还都是专业老师教学,而且价格特别亲民,真的圆了我的梦!这次上夜校的机会是拼手速‘抢’来的,我一定得用心学。”3月10日晚,在开封市民夜校春季班首节咖啡制作课上,学员刘女士兴奋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像张雯、刘女士这样的学员在开封市民夜校里数不胜数。市文化馆馆长李霁月告诉记者,自2024年9月开班以来,我市掀起了一股夜间学习热潮。钢琴、自由搏击、咖啡制作、街舞等课程场场爆满。去年一年,开封市民夜校已开设10期(150节)、12门课程,特色课程达8期,参与培训总人数437人,其中中青年人数占比高达93.8%。
“今年,我们的市民夜校春季班报名情况更为火爆,3月6日至3月7日不足两天时间,共有200人报名,10多门课程全部报满。”李霁月介绍说,像美妆等课程,考虑到报名人数众多,由原来的两个班增加到了4个班。夜校,这个曾被视为“补课班”的旧名词,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追求自我成长的“新阵地”。
学习热潮背后:市民文化需求的觉醒
我国的夜校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百年前。1909年,湖南士绅姜济寰等人在长沙北正街骆家祠堂开设的夜学堂,是我国近代夜校的雏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夜校尤其是工人夜校培训班迅速兴起。
今年69岁的“老开封”焦建忠向记者回忆道: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开封夜校,曾是扫盲运动的主战场。彼时的教室里,煤油灯下坐着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走出车间的工人,他们用布满老茧的手握着铅笔,在粗糙的草纸上写下“人”“口”“手”的笔画。到了20世纪80年代,“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深深根植于青年人心中。与大学失之交臂的青年们白天积极工作,晚上在夜校、电大的教室里埋头苦学,同样实现了人生的进阶。
时移世易,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的今天,夜校的复兴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时代图景。
“参加夜校学习,对我来说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在工作中,掌握一些新技能能让我更有竞争力;在生活中,学习艺术和文化知识能让我更有品位。”去年曾在开封市民夜校学习点茶的许欣说道。通过学习点茶,许欣不仅掌握了一门新技能,还能在闲暇时光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动手点茶、用心品茗,享受生活的乐趣。
“以前报培训班是为了考证、增加就业‘含金量’,现在纯粹是想找回自己的生活。”28岁的银行职员陈琳去年报名了成人钢琴班。她向记者坦言,夜校的吸引力在于“无压力学习”——没有考试、不设KPI,只需享受过程。
我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敏分析:“当代年轻人面临职场焦虑和社交疏离,夜校提供了一个‘第三空间’。在这里,他们既能逃离工作压力,又能通过兴趣社交重建人际关系。”正如咖啡制作课上,学员们一边研磨咖啡豆子一边分享职场趣事;书法班里,“90后”设计师和50岁退休教师成了忘年交。“夜校让我认识了各行各业的同龄人,这是意外之收获。我很喜欢这里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又充满活力的氛围。”自由搏击学员王昊说。
“开封市民夜校的火爆,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它反映出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不断升级,也彰显了开封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深厚和文化魅力的强大。”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崔迎新分析道,“夜校的出现,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还促进了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创新模式:打造多元学习平台
当然,开封市民夜校的火爆绝非偶然,而是在时代浪潮中,以创新为帆、以需求为舵,精准锚定文化教育新航道的必然成果。它突破传统办学的边界,在课程体系、教学形式、资源整合等多个维度持续创新,以先锋之姿引领城市美育新风尚。
与传统夜校不同,开封市民夜校的课程设计精准踩中了年轻人的兴趣点,既有古筝、书法、宋式花艺等传统文化课程,又有自由搏击、街舞、咖啡拉花等现代技能培训。“年轻人既渴望触摸传统文化的根脉,又需要释放压力的出口。”李霁月道破玄机。在自由搏击课上,学员们在高强度训练中宣泄压力;而在宋式花艺课堂,他们通过对一枝一叶的修剪,重新发现宋代文人的雅致美学。这种“动静结合”的课程设置,恰好满足了年轻人对“精神充电”与“身体解压”的双重需求。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夜校注入了独特基因。在书法课上,学员们临摹的并非普通字帖,而是《曹全碑》这样的汉代名碑;宋式花艺课程中,老师会从《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生活讲起,让学员理解宋代美学的世俗性与艺术性。“夜校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而是让年轻人与城市文脉对话。”市文化馆副馆长刘倩介绍说,市文化馆充分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对接优秀文化志愿者、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教师、非遗传承人、优秀艺术培训机构等多方力量,构建起了强大的师资队伍。这些专业的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教学中,让学员们在学习中感受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
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也是开封市民夜校的一大亮点。李霁月告诉记者,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今年2月,市文化馆入驻了“小红书”,通过“小红书”的推介精准对接我市年轻群体,不仅让更多年轻市民了解开封市民夜校,而且能够增设他们喜欢的课程。前不久,市文化馆的“小红书”官方账号发布的市民夜校资讯浏览量达4700人次,留言240余条。另外,市文化馆积极创新,推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课程的推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市民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学习。以自由搏击线上课程为例,已开设5期,阅读量达2098人次。市民李先生表示:“有时候工作加班没办法去线下上课,线上课程就特别方便。我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家跟着视频练习,非常实用。”
此外,开封市民夜校还通过举办“星空汴梁‘艺’起来2024年培训成果展演”等活动,为学员提供展示平台。去年12月28日的展演上,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的学员展示舞蹈、音乐等多门类学习成果。动听的歌曲、精美的绘画、优美的舞蹈等,凝聚着学员的努力。特别是《墨香中国》节目,将古琴与花艺、书画结合,把展演推向高潮。这场展演检验了学员的学习成果,提升学员成就感与自信心,为新一年夜校推广奠定基础。
未来展望:共绘文化繁荣新画卷
在当下,“星空汴梁”开封市民夜校掀起的报名热潮持续升温,其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引发了广泛关注。面对当前教学点位分布有限、课程形式存在局限等现实挑战,开封市民夜校积极谋划,制定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与针对性的改进策略,致力为市民打造更优质、多元的学习体验。
李霁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教学点位方面,开封市民夜校将继续与更多有社会影响力的机构对接,增加教学点,逐步实现全城覆盖,让更多市民能够方便地参与学习,真正做到“家门口的文化课堂”。
在课程设置方面,市民夜校将增加主题性课程,即单次课程,深入挖掘宋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课程种类,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比如开发宋文化主题手工制作课程,让市民在亲手创作中感受宋文化的精巧雅致;依托开封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开设豫剧、曲剧等戏曲课程,让市民在唱念做打中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结合开封令人垂涎的美食文化,开设传统美食制作课程,在烟火气息中传承家乡味道。
数字化建设方面,开封市民夜校也将持续完善线上教学平台,不断充实线上课程资源,增强线上教学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让更多市民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畅享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开封市民夜校还计划邀请各艺术专业领域的名家和高校教师,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此外,开封市民夜校还将设计详细的问卷调查表,广泛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市民需求精准设计课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在推进过程中,还将强化与高校、企事业单位工会等多方的联动协作,共同推动开封市民夜校稳步发展,将便民文化服务切实送到群众身边。
李霁月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期望通过不懈努力,让开封市民夜校成为开封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成为市民提升自我、畅享文化生活的精神家园。”夜幕笼罩下的开封,鼓楼夜市香气四溢,诉说着城市的烟火日常;而在开封市民夜校的各个教室内灯火通明,描绘着城市的文化新篇。在这里,年轻人不仅能学习技能,而且能探寻生活的无限可能。正如一位学员在结课感言中所写:“夜校让我明白,成长不止于白天。”
当一座城市用心为市民的夜间精神生活点亮希望之光,当传统文化与青年潮流在这里相互交融、蓬勃生长,“星空汴梁”便超越了教育、美育范畴,成为开封递给市民,尤其是中青年群体的一封情书——在这座千年古都,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共创文化繁荣,描绘绚丽文化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