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邵滢报道 今年1月,国家颁布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为我们描绘了教育强国宏伟蓝图,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的号召,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由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牵头,成立了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吉林省实验中学四校数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盟, 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致力于打破学段壁垒,构建贯通初高中数学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着力培养数学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
3月1日,四校数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盟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开封高中召开。东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院领导、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专家教授、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教育研究团队专家教授、开封市教育体育局领导专家与四校及我市二十五中、十四中、金明中小学、求实中学领导一起凝聚智慧,共谋发展,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就数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参考方案、课程资源、教学实施与评价、教师培训等内容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河南省数学一级学科基地学科负责人、开封高中教师李海军主持。
开封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市教科院院长吕中伟代表市教育体育局向专家学者以及开封市各中小学教师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吕中伟说,四校联盟的成立正是落实国家战略、推动教育变革的生动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来自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精英力量跨越地域、打破壁垒,携手探索数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种“高校引领、中学筑基、区域联动”的协同机制,必将为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系统培养注入强劲动能。吕中伟希望四校联盟能够在专家学者的带领下,坚持“厚基”与“拓界”并重,筑牢逻辑思维与运算能力的“金字塔基”;把握“公平”与“卓越”的平衡,在普惠性教育中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推动“输血”与“造血”协同,借助高校资源赋能基础教育,培育中学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点燃更多青少年心中的科学之火。让我们携手并肩,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共同书写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教师教育研究院,是国内教师教育领域的权威机构,长期深耕基础教育与拔尖人才培养研究。会上,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院长秦春生讲话。他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指出,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面向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实施“脱颖计划”,作为肩负创新人才培养使命的教师教育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本次会议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四校共建培养联盟,设立中学数学教育研究基地,共商数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计,对于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意义重大。东北师大愿与各位同仁一起携手,为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中学数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项目总负责人、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生导师高夯教授对项目实施进行了详细说明。高夯教授是中学数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项目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之一,也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核心组成员,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怀揣为“为国家做点事情”的家国情怀,高夯教授对中学数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高夯说,该项目将坚持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常规的教学时间内,在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三个主题下,打破学段壁垒,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要求,并利用校本课程学分,开出高阶性课程,从而实现“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的项目目标。
会上,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校长马分产、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郑卫萍、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杨勇、吉林省实验中学校长纪少昆以及市十四中校长黄海燕、开封高中初中部负责人刘振分别就各校数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汇报交流。
下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韩继伟教授、沈广艳教授、秦德生教授分别就中学数学中的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三个主题内容作了专题报告,并就指向数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课程构建提出建议和想法,与会的各位老师结合各校的现实情况谈了自身的想法和理解。会议最后,高夯教授就下阶段项目的实施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安排。
以上图片均由于明坤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