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开封网评 > 正文
【汴梁晨话】卖惨营销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组关于“卖惨营销”的调查。在这组调查中,有的人所立的虚假人设是单亲爸爸,靠发布“带娃送外卖”等造假视频“卖惨”,吸引40多万粉丝;有的主播通过扮演贫困果农销售水果百万元,被曝货不对板。
【汴梁晨话】卖惨营销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5-02-26 11:38:27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组关于“卖惨营销”的调查。在这组调查中,有的人所立的虚假人设是单亲爸爸,靠发布“带娃送外卖”等造假视频“卖惨”,吸引40多万粉丝;有的主播通过扮演贫困果农销售水果百万元,被曝货不对板。经过警方调查,一条无底线“卖惨”博流量获利的灰色产业链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 

这种将苦难明码标价、把公众的善意做成生意的“卖惨营销”,正在互联网上疯狂滋长,虚拟世界的眼泪成为收割流量的镰刀。“卖惨”博主正是通过高强度的情感轰炸突破理性防线,利用观众的共情本能实施精准收割。某调查机构数据显示,老年观众在情感类直播中的打赏金额是娱乐直播的3.2倍。 

当“狼来了”的故事在网络世界反复上演,真正的求助者则要承受怀疑目光的灼烧。这种信任危机正在形成恶性循环:真实求助者需要更夸张的表演来获取关注,而更夸张的表演又进一步摧毁信任根基。 

治理“卖惨”需要技术、法律的双重协同。某直播平台最新上线的“情感类直播AI情绪监测系统”,通过微表情识别和声纹分析,已拦截73%的异常情绪表演。但技术手段终究是治标之策,我们需要建立网络表演的法律红线。此外,网民防骗意识的增强同样关键。 

当我们在直播间按下打赏键时,支付的不仅是金钱,更是整个社会宝贵的信任储备。唯有让善意流动在可靠的管道中,才能避免“狼来了”的故事持续上演。毕竟,任何商业模式的狂欢,都不应以透支社会良知为代价。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