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与殷墟博物馆隔洹河相望。本报记者 陈浩 摄
《续安阳县志》内页“腹甲外面左右部位图”“腹甲里面七十二钻图”。
□本报记者 张体义
蛇年春节期间,记者获悉我省地方史志专家在编纂《河南历代方志集成》过程中发现《续安阳县志》附有“金石录甲骨文”。2月17日,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张守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续安阳县志》附刊“金石录甲骨文”是地方志编纂的体例创新,不仅有新意,更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甲骨文入志的唯一记载。《续安阳县志》编纂主持者聘请当时在安阳进行考古发掘的董作宾担任纂修,可谓是正得其人。
《续安阳县志》为什么收录甲骨文
安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之后,经过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整理、研究,逐渐为学界所知,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
河南南阳人董作宾与殷墟结缘,始于1928年8月其受命调查安阳殷墟甲骨情况。董作宾经过对出土甲骨田地的实地考察,认定地下仍然埋藏着有字甲骨,遂建议进行考古发掘。10月13日,殷墟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在董作宾主持下正式开始。由此开始,董作宾一生专注甲骨学研究,成为闻名海内外的甲骨学一代宗师。
张守四介绍,董作宾主持的殷墟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历时18天,共得有字甲骨854片。董作宾选录392片著录为《新获卜辞写本》。这是中国第一部科学发掘甲骨文的著录,一经发表,立刻引起很大反响,学者纷纷根据出土甲骨进行学术研究,是“甲骨学”学科兴起的开端。
从1928年到1937年,殷墟先后进行了15次大规模发掘。在1933年12月《续安阳县志》付印之时,董作宾或主持或参加了殷墟前7次科学发掘。
《续安阳县志》为什么浓墨重彩地著录甲骨文并聘请一位外地考古学家董作宾担任纂修呢?
张守四分析,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方志编纂创新的时代要求,使编纂者不能无视殷墟发掘、甲骨学研究的巨大社会影响和学术意义,二是董作宾可谓当时对殷墟发掘情况最为熟悉、最为权威的专家学者。
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促使地方志进行革新,这种革新主要体现在类目设置和编纂方法上。
1933年12月,由方策、王幼侨修,裴希度、董作宾纂的《续安阳县志》出版,《续安阳县志》16卷附刊“金石录甲骨文”。其《凡例》中指出:“以时代之递新,则分类宜有增减”“甲骨文字最近发现,续志仿金石录前例,别本附刊,次于续金石录后”。
张守四认为,《续安阳县志》的创新得益于王幼侨在地方志编纂方面深厚的学养和创新思想,他从一开始就把创新作为编纂宗旨,附刊“金石录甲骨文”不仅有新意,更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续安阳县志》也是目前仅见的董作宾参与编纂的志书,其附刊“甲骨文”系董作宾所编定,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甲骨文入志唯一记载。
“甲骨文”附刊收录了哪些内容
在张守四办公室,翻阅《河南历代方志集成》“安阳卷”,发现《续安阳县志》“甲骨文”附刊内容丰富,包含“甲骨文序”“殷墟文字著作书目一览表”“殷墟古物发现年月考”“殷墟出土古物表”“殷墟沿革表”“殷时邑东故大河图考”“邑西五里小屯村摄影”“殷商世系考”“殷商世族今古文字对照表”“腹甲外面左右部位图”“腹甲里面七十二钻图”“大甲四版影印图”“四大龟版释意”“甲骨文分类序”“祭祀类”“征伐类”“祈求类”“告享类”“建设类”“雨霁类”“行止类”“巡省类”“命令类”“灾异类”“婚姻类”“旬月类”“田渔类”“杂卜类”“补遗”等部分。
《续安阳县志》附刊“甲骨文序”曾载:“窃以殷礼失徵,在周已然,尼父犹叹文献之不足,何期去今三千余年,犹得见殷墟故物,岂非鬼神呵护保存至今,使吾人得以徵文考献,恍然置身于三代之间,如见其人,如闻其语哉?”
“殷墟文字著作书目一览表”收录了从甲骨文发现到1933年间甲骨文资料整理和研究的56种主要著作书目,其中包括日本、加拿大等外国学者的著作。
张守四说,从收录的书目来看,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考古发掘在学术界掀起了研究甲骨文热潮,众多学者投入研究,短时间内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甲骨学研究框架基本搭建,研究队伍逐步壮大,展示了甲骨学作为显学的盛况。
董作宾在“甲骨文分类序”中指出:“故愚释甲文之义,首祭祀、次征伐,继及祈年、告享、雨霁、田游、杂卜之类。俾读者得见殷礼犹可徴焉。”《续安阳县志》收录甲骨172片,分为16类,并对每片甲骨收藏之处、卜辞含义作了简要释义。所收甲骨文均系精品,如1929年出土的大龟四版,以及刘鹗、罗振玉、明义士、燕京大学、河南博物馆等个人和机构的收藏品,都拣其要者选入,并附有王国维、郭沫若诸家的释文,简明而系统地向人们提供了甲骨文的初步知识,传递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张守四认为,《续安阳县志》成书时距离甲骨文发现不过34年,殷墟还在陆续发掘之中,甲骨学尚处于形成阶段,编修者董作宾是殷墟科学发掘的亲历者,对出土的甲骨、甲骨收藏及甲骨文研究情况最为熟悉,因此,《续安阳县志》附刊“甲骨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甲骨学形成时期尤其是草创时期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