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李晨翀
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春节的喧嚣渐渐远去,开学的钟声已然敲响。对于广大学生来说,从假期的放松状态切换到紧张的学习模式并非易事。幼儿园门口哭闹的“小豆丁”,课堂上哈欠连天的小学生,熬夜刷手机导致生物钟紊乱的初、高中生……开学季,状态调整成为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课题。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学期?日前,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幼儿园孩子
家长要学会“温柔而坚定”
“我不要上幼儿园!”2月14日8时,某幼儿园门口,4岁的星星紧紧抱着妈妈的腿哭得撕心裂肺。妈妈贾女士既心疼又无奈:“寒假里,孩子天天和家人在一起,现在又要重新适应分离,真让人头疼。”
记者了解到,像星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金明幼儿园教师焦喆告诉记者,每年寒假过后,总会有个别孩子重新出现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为哭闹、抗拒入园、食欲下降等。“特别是小班的孩子,经过一个月的朝夕相处,对家长更加依赖,分离焦虑会更明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敏告诉记者,2岁~4岁是分离焦虑的高发期。幼儿园开学季,出现分离焦虑是普遍现象。那么,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阶段?韩敏建议,家长首先为孩子做好心理建设。比如,开学前,家长可以通过绘本、游戏等,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期待。此外,家长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哭,自己也跟着焦虑,这种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她说,建议家长“温柔而坚定”,送孩子入园时不要拖泥带水,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和明确的承诺,“明确告诉孩子放学后会来接他,然后果断离开,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心软带走。”
为了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幼儿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焦喆介绍说:“我们幼儿园会提前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开学后,老师们会用温柔的语言和亲切的态度安抚孩子,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我们也会和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共同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
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小学生
收心 从调整作息开始
刚上四年级的浩浩寒假里每天晚睡晚起,沉迷于电子游戏。“开学第一天,早上叫他好几次,就是不起床。老师也说,浩浩在课堂上一直打瞌睡。”2月14日下午放学后,浩浩的妈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苦恼地说,“孩子的心还没收回来,学习不在状态,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要等到开学前一天才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这样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抗拒心理。”韩敏建议,家长要提前帮助孩子调整作息,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孩子逐步恢复到上学时的作息。“今年,全市的开学时间安排很合理,选择在周五正式开学,可以提前让孩子收心,同时利用周末再调整一下作息,形成‘学习—休息’的过渡。”韩敏说,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睡眠质量,“睡前不要让孩子玩手机或电脑,蓝光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导致入睡困难。”她建议家长和孩子定一个“睡前仪式”,比如,读一本喜欢的书、听一段轻音乐,帮助身心放松。
学校方面,教师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开学。开封县街小学教师李桂珍告诉记者,她会在开学第一周召开“收心班会”,通过分享假期趣事、制订新学期计划等方式,让学生尽快从假期状态中走出来,投入到学习中。此外,她还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良好的学习状态。
初、高中生
摆脱“假期综合征”需要科学规划
对于学业压力较大的初、高中生来说,开学后的状态调整更为重要。
2月15日上午,我市高一学生王天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懊悔地说:“寒假时间很短,除了写假期作业,我其他时间都用来刷手机看短视频了,没怎么预习新课。结果,开学第一天,课程进度很快,知识点也更难了,我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对此,韩敏建议学生采用“番茄工作法”进行调节——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逐步延长学习时间。同时,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不要一开学就给自己太大压力,给自己一个适应的过程。”韩敏强调说。
“学习状态的调整需要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入手。”开封高中学生处副主任吴杰建议,高中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给自己制订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并按计划一步一步认真执行。学习要循序渐进,可以从简单的任务入手,慢慢增加难度、延长学习时间。找几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监督、互相鼓励。最后,遇到困难,一定要及时找老师或者同学帮忙,不要积累问题。”
专家支招
状态调整需要家校合力
面对开学季的各种挑战,韩敏强调,家校合作至关重要。
韩敏认为,开学状态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家长要与学校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学校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她特别强调,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调整节奏也要因人而异:“有的孩子适应快,有的则需要更长时间。家长和教师都要有耐心,不要过分焦虑,更不要与其他孩子盲目攀比。”
“状态调整需要时间和耐心”,采访结束时,韩敏动情地说,“我坚信,只要家长、学生和学校共同努力,就一定能迎来新学期的美好开端,见证学生的成长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