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
时代不会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过去一年,我市深化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创新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在深化改革和创业创新创造上奋勇争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开封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科技硬实力、硬核支撑力。
创新的力量有多强?这段时间,“杭州六小龙”一鸣惊人,让杭州成为令人瞩目的创新之城。“杭州六小龙”的出现,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因为创新土壤足够肥沃,方能孕育出一批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脑机接口等领域崭露头角的科技新锐企业。
改革关乎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创新精神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动力源、着力点和突破口,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以新理念引领创新新突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破冰,发展才能突围。现实中,一些工作之所以长时间不见起色,往往是因为旧观念根深蒂固,干工作做事情囿于习惯、循规蹈矩,解决问题首先要找有没有现成的经验,而这往往会导致好政策卡在“老脑筋”上,新事物困于“旧思维”下,影响了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打破坛坛罐罐,跳出条条框框,蹚出一条新路子、干出一片新天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我们要紧盯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前沿引领技术成果、战略科技人才,狠抓科技招商,做好向“新”发展、凝“新”聚力的大文章。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如果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那么人才就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也正因为如此,多地的“新春第一会”聚焦人才,释放出求贤若渴、广纳英才的强烈信号。城市和人才之间是“双向奔赴”,城市吸引和成就人才,人才选择和贡献城市。人才聚集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对于开封来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开封篇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的支撑。
我们要拿出实招和真金白银招才聚才,在落户住房、就业创业等方面继续发力,增强青年人才引留政策的灵活性、全面性,用敞开怀抱,换来人才的热情奔赴。吸引人才的,还要有充足的就业机会,我们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端产业,以产业聚产业,用人才兴产业,让开封成为越来越多“行家里手”大显身手的梦想舞台。我们还要加大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力度,打造宜居城市,强化人才与城市的情感纽带,增强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们要紧跟时代脚步,精耕改革“试验田”,勇做创新“领跑者”,走出一条契合时代特征、体现开封特点、彰显城市优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