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雷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翻开2024年市政协提案履职画卷,起笔不凡、落笔精彩。
这一年,开封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提高了提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按照“抓亮点、树品牌、提质效”的工作思路,深入调研、协商议政,完善监督、助推落实,建言资政的声音从未停歇,履职尽责的脚步始终铿锵。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共审查立案544件,遴选确定重点提案27件,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截至目前,已全部办理完毕。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袁洋 摄
提质增效自身建设更加有力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提案办得好不好,评议分数见分晓。
2024年12月20日,市政协十三届十一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开封市委员会重点提案遴选、领办督办与民主评议办法》。“要坚持守正创新,切实让政协‘金点子’转化成‘金钥匙’,真正使提案办理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让一件件提案成为点亮经济社会发展的绚丽星火,让为民履职在协商民主的沃土中枝繁叶茂,推动政协事业新发展。”市政协主席曹忠良在会上说。
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宣布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办理情况民主评议结果。“提案办得好不好?落实力度大不大?群众满意不满意?全在民主评议之中。委员们按照‘办理态度、承办措施、落实情况’等不同权重对承办单位办理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办、以评促改。”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刘鑫说。
通过此次评议,提案办理形成了“提、交、办、督、评”完整闭环,一件件体现民心民意的高质量提案一步步变成了决策参考和施政措施。政协委员们对提案办理的满意率达到100%。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姜菡 摄
真知灼见 成果转化务实有效
翻开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的“成绩单”,提案办理从“办结”向“办好”转变,提案从“纸上”落到“地上”,高质量提案桩桩紧扣全市发展大计,件件聚焦群众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在开封经济社会发展中开花结果。
《关于以高端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开封“制造立市”战略实施的提案》得到了承办部门的高度重视,承办单位表示将立足开封仪器仪表行业现有研发、生产及现场应用的宝贵经验,从增加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与高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举办行业论坛等方面,助力开封仪器仪表行业交出更加亮眼的“成绩单”;《关于我市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的提案》的扎实落实,推动了我市通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提升乡村品质的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户厕改造超过60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作业实现全覆盖,村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9.22%,62个行政村达到省级和美乡村标准;《关于落实我市医疗机构“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的提案》在办理过程中解决了患者在医院就诊,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的问题,把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了老百姓心中的“温暖大事”;市文广旅局积极办理《关于尽快抢修保护开封王若飞革命活动旧址的提案》,不仅督促区文旅局对旧址进行抢救式维修,对周边环境开展整治行动,确保文物周边环境安全,还修订整体修缮方案,争取了12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
与时代发展同向、与党政工作同频、与人民需求共振,反映的是各界群众的意愿诉求,体现的是扎实调研收获的经验智慧,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活力。一件件提案积极参与到开封的经济、社会、文化、医疗等各方面的建设中,一个个“金点子”被吸纳到相关决策或部门工作中,正在逐步转化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实际成效,不断激活开封发展新动能。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姜菡 摄
积极探索 双向转化凝聚合力
“政协+检察”让监督见实效。
“2023年年底,市政协和市检察院开始系统谋划、深入思考如何从政协提案中发掘案件线索,通过案件化办理,转化为检察公益诉讼案件;从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线索或者案件中梳理出借助政协民主监督,通过政协提案等履职方式,从而加快推动解决的公益保护问题。”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刘斌说。
曹忠良专门作出批示,强调“要按照高标准、强联动、重质效的工作思路,务实干,敢为先,持续凝聚监督合力,切实回应人民关切,共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供坚实保障。”前期,市政协和市检察院做了大量调研工作,于2024年4月16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开封市政协提案与检察公益诉讼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市政协提案委以立足“为民”、对标“规范”、聚焦“公益”、凝聚“合力”为准则,首批共提交了25件政协提案与检察公益诉讼转换线索。其中,送交检察院9条提案线索,有7条线索转化为11件检察案件;检察院转交16条公益诉讼线索,有14条转化为政协提案进行立案办理。
这些线索主要涉及妇女权益保障、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食品安全监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其间,双方主动发挥各自优势,密切沟通联系,持续凝聚合力,切实回应人民关切,共同促进我市公益受损问题源头治理和系统解决,共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有效实现了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1+1>2”的良好效果。2024年11月21日,《人民政协报》以《河南开封市政协汇聚多方力量——共护“红色”根脉》为题对市政协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依托‘双向转化’的工作机制,我感到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了工作联动,更清晰地掌握提案办理的进程,更有力地推动了提案的落地。通过检察公益诉讼办案,凝聚民主监督与法律监督合力,发挥了‘1+1>2’的效果。”市政协委员刘畅说。
开封市是自2021年10月最高检发布相关方案以来,全省最早启动这项双向衔接化工作机制的城市之一。实践证明,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双向奔赴”,不仅是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也是政协机关与检察机关增强监督合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了双赢共赢多赢,让民声加速“变现”。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李浩 摄
聚焦中心 高质量承办助推合作
过去一年,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纵深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化鲁豫毗邻地区交流合作。在省政协召开“深化鲁豫合作、助推两省高质量协调发展”调研协商座谈会之后,市政协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认真谋划、躬身入局,组织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局、市文广旅局等9个部门和兰考县有关负责同志成立调研组,赴山东省菏泽市,就进一步“深化鲁豫毗邻地区交流合作”进行专题考察调研。调研组围绕整体经济、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采取现场观摩、查阅资料、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并收集相关信息与经验,进行分类归纳后形成的调研报告,受到市委和省政协高度认可。
肩负重托,笃行实干。回眸2024年,市政协步履坚实,硕果累累,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履职答卷。件件提案落地有声,见证了广大政协委员为开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谋与思、奔与走,折射出政协工作精准发力的扎实成效,彰显着党委政府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责任担当。
序启新岁,共鉴华章。2025年,即将迎来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召开,全市政协系统履职尽责崭新的一页即将翻开。全体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会继续同心协力,以高质量的精准建议回应社会各界关切,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勠力同心、实干先行,努力开创提案工作新局面,为开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