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让传统文化“走出去”、将文化精品“引进来”
2月12日,元宵佳节。在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游客张锦洋说:“我听说这里有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就慕名前来观看,看后很震撼,真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与当今光影科技的完美结合。希望有更多人能来这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让传统文化“走出去”、将文化精品“引进来”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王寅龙 发布时间:2025-02-14 07:41:44

全媒体记者 王寅龙

2月12日,元宵佳节。在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游客张锦洋说:“我听说这里有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就慕名前来观看,看后很震撼,真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与当今光影科技的完美结合。希望有更多人能来这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50211212449(13216063)-20250214073626

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赋予开封厚积薄发的文化张力。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作为全国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70个片区中唯一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的自贸试验片区,在2021年正式成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实现了河南省特色服务出口基地零的突破。凭借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平台优势,我市开启了文化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模式。

今年1月18日至22日,第三届宋都年货节在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举办,吸引市民和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年货节上好多年货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制作的,极具宋文化特色。这里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文化味十足!”市民陈龙说。 

如今,走进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裸眼3D大屏勾画出沉浸式数字艺术,亦真亦幻。魅力时尚的国潮街区、结合当下潮流的中医养生茶饮、工艺大师烧制的瓷器以及绣工精致的汴绣……中部六省的特色文创产品在这里汇聚,仿佛是“文创+科创”的艺术海洋。 

2022年11月,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质量发展文化贸易之吉尔吉斯斯坦站发车仪式举行,装满包括瓷器、团扇、刺绣、丝绸等1000余件文化产品的车辆从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出发,驶往吉尔吉斯斯坦,向吉尔吉斯斯坦及中亚人民展示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推进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 

丝路时代•中国符号——国瓷•郑商瓷特展(13216381)-20250214073641

2023年,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赴阿联酋参加2023迪拜“欢乐春节”大巡游活动,并赴吉尔吉斯斯坦举办文化展览活动;2024年,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参加了2024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精选的陶瓷文创产品向国际友人展现了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2024年,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一带一路”中原文化欧洲行活动成功入选国家2024年“千帆出海”行动计划。 

“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重点围绕孵化和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建设一站式专业化文化贸易服务平台。每年我们都组织多种活动进行文化交流,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取得新增长。”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双创园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已把我国文化艺术品出口到德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阿联酋、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我市在国内、国外文化贸易市场上的作用愈发凸显。2022年至2024年,依托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超12亿元。 

在探索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同时,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也将文化精品“引进来”。于2020年7月正式开仓的中国(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是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做大做强文化贸易的有力支撑。中国(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是中原地区第一座艺术品保税仓,保税仓储区内的进口艺术品不出仓可实现免交或缓交关税;在非保税区域,还配置了拍卖交易、文化金融等服务功能,为艺术品贸易提供了产业链延伸服务。 

去年6月20日,“丝路时代·中国符号——国瓷·郑商瓷特展”在中国(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拉开帷幕。展览作品植根传统,展现了中原地区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保税仓的开仓不仅开启了艺术品进出口新通道,也是落实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开仓以来,保税仓累计鉴定文物艺术品超1000件,举办各类拍卖、展示活动百余场。”中国(河南)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借助保税仓的政策及资源优势,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让更多文化精品‘走进来’,构建了国内外文化精品的贸易平台。” 

近年来,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结合自身功能定位,持续探索文化产业国际化,推动文化“出海”,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新的力量。 

责任编辑:杨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