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游戏、刷短视频、直播购物、线上学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老年群体搭上互联网“快车”,不断提升认知、丰富生活,成为数字社会的“新鲜血液”。但与此同时,“直播养生局套路老年人”“为主播打赏无法追回”“剧情直播间围猎老年人”等事件屡见不鲜。如何保障老年群体在“数字世界”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安心“触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据1月20日《光明日报》)
在信息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年群体逐渐成为数字技术应用的重要对象。数字技术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从线上购物、远程医疗到社交娱乐,数字工具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触互联网,他们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银发族“触网”安全化,成为老龄化社会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些老年人刚刚跨越“数字鸿沟”,却又陷入“网络沉迷”的困境。短视频、小游戏、网络小说等,在缓解老年人孤独感的同时,也让他们产生过度依赖,严重者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眼部病变等健康问题,还可能引发心理负担和代际冲突。
老年人在互联网上停留的时间较长,辨别能力较弱,因此更容易成为网络诈骗、虚假信息、健康谣言的受害者。2024年,某地警方破获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案,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的健康讲座和免费体检活动骗取了大量老年人的钱财。这类事件屡见不鲜,警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网络安全问题。
实现银发族“触网”安全化,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个人层面,老年人应提高操作技能和数字素养,增强“数字自信”;家庭层面,子女应积极参与代际反哺,帮助老年人熟悉数字工具,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社会层面,媒体应加强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改变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和年龄歧视;应用平台应加强适老化改造与信息无障碍建设,确保老年人能够方便、安全地使用数字产品;社区机构应积极开展老年教育和交流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的投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针对老年人的网络犯罪行为。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推进,构建一个老年友好、数字包容的网络空间和社会环境,让老年人在数字世界中安心畅游。数字技术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无限可能,但在老龄化和数字化交汇的当下,我们必须确保银发族能够安全、自信地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美好愿景,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