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法 > 一线快递 > 正文
注意防骗!寒假期间学生和家长请谨慎上网
寒假到来,中小学生接触网络时间增多,诈骗分子也更多地把黑手伸向孩子。为此,开封警方紧急发出警示,希望学生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注意防骗!寒假期间学生和家长请谨慎上网
来源:开封网 作者:全媒体记者 沈泓琳 发布时间:2025-01-20 10:32:38

全媒体记者 沈泓琳

寒假到来,中小学生接触网络时间增多,诈骗分子也更多地把黑手伸向孩子。为此,开封警方紧急发出警示,希望学生和家长增强防范意识,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反诈民警介绍了近期发生的几起案例。1月1日,学生小王在登录QQ时,群聊中被一个自称“警察”的人告知涉嫌网络诈骗犯罪,需要配合“警察”洗清嫌疑。恐惧之中的小王在其诱导下,使用家长手机向其转账70000多元。

1月12日,学生小赵玩手机游戏时,一个陌生网友邀他同玩,还承诺送一款网红游戏皮肤,但需要他的配合。小赵在对方诱导下,开启了“共享屏幕”进行操作。不久,小赵父亲的手机收到扣款30000元的短信,这才发觉遭遇了诈骗。

为帮助学生和家长辨识骗局,开封反诈民警揭露了常见的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

免费游戏皮肤陷阱。诈骗分子谎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皮肤,诱导孩子通过家长手机开启“屏幕共享”,通过“激活、认证、验证”骗取钱财。

威胁恐吓下套。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游戏社区等发布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加入QQ群、微信群,然后假冒警察、律师等恐吓未成年人涉案,且要求必须对“案件”保密,不得告诉包括家长在内的任何人,否则就将全家人抓捕。在这些恐吓下,不辨真伪的孩子只好用父母手机给对方转账来“证明清白”。

冒充熟人借钱。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导致QQ或微信号被盗,有的甚至还会直接授权他人登录。诈骗分子利用这个机会,用当事人名义四处借钱,或者发送诈骗信息实施诈骗。

虚假购物线下付款。诈骗分子利用微信、QQ、小红书等社交软件,发布大量虚假广告,通过精美的图片与文字包装,以低价诱惑未成年人通过线下商议直接付款购物,导致被骗。

网络追星诱惑。诈骗分子引诱未成年人加入虚假的明星粉丝群,以获取明星签名或礼物为诱饵,以打榜、刷礼物、募捐等名义引导未成年人转账或陷入“刷单”陷阱。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规避电信网络诈骗风险呢?反诈民警提醒说,寒假中,家长尽量多抽时间陪伴孩子,教育孩子适度娱乐,用充实的生活代替玩手机。上网时要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多给传授识骗防骗知识,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

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好开机与付款密码,防止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付款转账。

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与陌生网友涉及金钱往来时,要提高警惕,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缴纳“注册押金”“解冻费手续费”等都是诈骗分子的套路,目的在于诱骗受害者向虚假平台账户充值,实则无法提现。告诫孩子,如不慎遭遇诈骗,要及时告知家长并拨打110报警。

责任编辑:杨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