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李晨翀 实习生 杜乐妍
在中国文化的浩瀚长河中,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不仅是家人团圆、亲友相聚的时刻,更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当传统春节的“主理人”变成年轻人,年味有了新的“配方”——准备中西合璧的年夜饭、请保洁员清扫房子、为自己购买漂亮的汉服当“春节战袍”、全家出游体验异域年俗……日前,记者采访发现,年轻人将传统与创意融合,让年俗焕发新活力,让春节过出新模样。
01 传统春节过出新时尚
俗话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千年的传统民俗,酿出了最独特的中国年味,而时代在变,如今的开封年轻人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传统的年俗,让传统春节过出新时尚。
吃年夜饭,品美味佳肴,美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年俗文化。在我市一家幼儿园当老师的26岁女孩李沐从妈妈手中接过了年夜饭的“掌勺大权”。李沐对记者说:“以前过春节,我妈妈提前半个月开始忙碌。如今,我妈妈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我平时喜欢烹饪,就主动要求在春节露一手。”李沐向记者分享了她列出的年夜饭菜单,菜单上不仅有扣碗、饺子等传统美食,还有披萨、意大利面、提拉米苏等西餐,更有海南的椰子鸡、广东的烧鹅、福建的佛跳墙、上海的米酒圆子等各地美食。李沐说:“我擅长做西餐,到时候我把自制的西餐一一端上桌。至于传统的扣碗,我预订了咱们开封很有名的扣碗礼盒,到时候上锅一蒸就行了。另外,我在网上买了各地的特色美食,都是半成品,做起来很方便。这样一桌年夜饭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绝对能满足家人的味蕾!”
无独有偶,在我市一家机关工作的年轻小伙王斌今年主动帮父母承担了过年的一些准备工作。王斌说,早在一个多月前的“双十二”期间,他就在网上购买了擦窗机器人,还购买了油污清洁剂、水垢清洁剂等。“每次过年前,我爸妈都要爬上爬下地擦玻璃、清理吸顶灯上的尘土,既辛苦又不安全。我买这些‘神奇’就是要为爸妈提供方便。另外,我还提前预约了家政保洁服务,请保洁员上门做一次深度清扫,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爸妈只考虑年夜饭的事就行了。”
02 “新中式”服装备受青睐
每到新春佳节,添置一身新衣辞旧迎新,让人们有了过年的仪式感。日前,记者随机采访发现,我市许多年轻人选择具有传统国风元素的“新中式”服装作为“春节战袍”。
1月16日上午,刚刚放假回家的大学生孙晓颖穿着一套“新中式”服装到大梁门城墙景区打卡拍照,城墙门洞旁喜庆的年画与她身上红色盘扣马甲相呼应,很有年味。“最近两年我对‘新中式’服装很感兴趣,这件中式马甲是去年过春节时买的,过年回家在景区拍照穿很应景。”孙晓颖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今年春节,我还是选择‘新中式’服装,我在网上购买了中式夹袄、马面裙和一件大红色的刺绣斗篷,到时候全家人一起逛公园、拍照片,我的年服肯定出彩!”
在我市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邢丽萍告诉记者:“我给全家人买了‘新中式’服装。我的服装是香云纱刺绣棉旗袍,我爱人的服装是中式盘口西装,我给3岁女儿买的服装是一套粉色刺绣汉服,给父母买的服装则是绸缎绣花棉服。全家人商量决定,今年春节要穿着我买的年服去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
03 “分段式过年”“年味游”成为新潮流
即将到来的春节有8天长假,节前请2天假,就可以休11天;请4天假,就可以休13天。日前,记者采访众多市民了解到,春节长假期间,不少人将“分段式过年”,错开节前节后出行高峰,选择“碎片化”出行。
昨日,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刘峰向记者展示了他提前购买的车票。老家在山东菏泽的刘峰说:“我和妻子都是山东人,在开封工作生活8年了。每逢过年,我和妻子都很纠结,既想回老家陪陪年迈的父母,过个团圆年,又想趁长假带孩子外出旅游。不过,今年过年,我们不用再纠结了。我和妻子在春节过后请了4天假,我们准备除夕动身回老家陪父母过年,到正月初三乘飞机去厦门玩几天,之后,回开封上班。”
去年收获甜蜜爱情的27岁小伙儿曹佩告诉记者:“我老家是焦作的,今年春节,我准备带着女朋友回家见父母、亲人,商量订婚的事儿。所以,我们俩提前请了两天假,准备1月25日回老家,和家人一起过年,正月初二晚上坐高铁去重庆,到重庆体验不一样的过年氛围。”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年味游”成为2025春节不少开封年轻市民的选择。同时,记者从携程网发布的信息中了解到,春节期间,泉州、潮州、汕头、自贡、大同、兴义等小众目的地热度飙升。从预订情况看,铜陵、黄山、大同、景德镇、漳州人气增长明显,同比去年增长约4倍。安徽歙县鱼灯、江西婺女洲打铁花、四川阆中舞草龙、福建泉州簪花围、潮州英歌舞、延安陕北说书等非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近距离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代年轻人过年可谓是“新”字当头,别有韵味。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文化需要通过记忆来传承,我们不仅要在个人的现在和过去之间建立桥梁,还必须在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建立桥梁,否则文化就会消失无踪。”在此,本报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棒“春节主理人”,让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能收获节日的喜悦。
以上图片均为资料图,由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