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祥符区 > 正文
【乡村全面振兴】“四好农村路+”串起“共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作为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县域城区。
【乡村全面振兴】“四好农村路+”串起“共富路”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焦宇炜 通讯员李合群 发布时间:2025-01-06 08:45:19

全媒体记者焦宇炜 通讯员李合群

“要想富,先修路”。作为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县域城区。冬日暖阳,驱车行驶在祥符大地,公路星罗棋布,乡镇村组、园区景点便捷连接,一条条“畅、安、舒、美、绿”的农村公路四通八达、连线成网,勾勒出一幅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在祥符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祥符区交通运输局、祥符区交通工程技术保障服务中心在“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同时,发力做好“交通+产业”融合发展大文章,聚焦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布局和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促进路网优化升级、路域环境改良增优、路容路貌常见常新、运营服务提质增效,打造了一条条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目前,“路”已成为祥符区广袤乡村的“致富密码”。 

“四好农村路+科学规划” 

解决百姓出行难题 

以“四个强化保障”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强化政策制度保障。祥符区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全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实施方案》等政策性制度文件,构建形成了政府主导、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考核跟进、奖惩有力的政策制度指导体系。强化组织保障。祥符区成立领导组和工作专班,召开调度会和现场推进会,深入一线现场督导,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强化资金保障。祥符区按照“省市级补助为引导、区乡镇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参与为辅助”的原则,通过区乡镇联动、资金联筹、干群联手等方式,积极筹措整合涉农资金,拓宽农村公路建设融资渠道。强化质量保障。祥符区坚持“质量优先、量质并举”的原则,加强质量监管,严把公路建设涉及的各道工序、各种工艺关口,努力实现“优质耐久、社会满意”的建设目标,项目工程质量合格率、优良率分别在100%、80%以上。 

“四好农村路+产业发展” 

串点成线串珠成链 

资源因路而畅,农村因路而美,农民因路而富,产业因路而兴。为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使农村公路建设与城镇布局、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相适应,祥符区把农村公路与高标准农田、产业园区、种养基地、旅游景区串联成线、串珠成链,有效覆盖红薯、花生、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80余万亩。万隆乡党委、乡政府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交通禀赋,全力打造知名“红薯特色小镇”名片,红薯种植面积达8万亩,实现年产值7.5亿元,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让祥符区花生种植面积扩大到60万亩以上,产量超18万吨,培育花生产业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带动5万余户花生种植户增收。为进一步优化农村路网、提升农村公路品质、实现一路多能,祥符区把现有县乡村道、通景区园区公路、村庄内部道路低等级和非等级公路进行提档升级,4年累计改造建成农村公路187公里。升级后的农村公路既是资源路,又是产业路,更是振兴路,彰显着广泛的服务功能,为乡村全面振兴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能。 

修好一条路,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县道X011曲范线是祥符区东部农村主干道,全长34.22公里,纵穿曲兴、罗王、八里湾、兴隆4个乡镇,为80个行政村21万人提供公路交通运输服务。通过白改黑提升公路品质、增设1个养护中心站加强养护管理、建立2个公路驿站深化运营服务、改造4个平交路口确保出行安全等措施,全力打造“路畅通达、安全便捷、绿色生态、产路融合”的美丽农村路,让曲兴镇糯玉米俏销上海铺就群众致富路、罗王镇孙寨村中药材蒲公英散布致富“满天星”、兴隆乡花木种植开出田间致富花、八里湾镇番茄种植结出群众致富果。 

“四好农村路+全域旅游” 

铺就乡村全面振兴“快车道” 

在“四好农村路”的加持下,全区14个乡镇、345个行政村以“‘四好农村路’+”融合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养殖业,不仅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激发了乡村旅游市场的活力。农村群众不仅依路种植小麦水稻、瓜果蔬菜,还兴起了花木种植、鲜果采摘和乡村旅游等路衍经济,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村一景”,种出了产业、形成了风景、收获了财富。 

建成的半中线西段市级美丽农村路,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旅游线路,把朱仙镇景区与西姜寨爱思嘉农业嘉年华串联成线,为游客游览千古名镇和现代化农业观光园提供了便利。2024年祥符区接待游客总量141.2万人次、实现综合年旅游收入5732万元,分别比往年增长111.8%、208%。“四好农村路”已然成为撬动祥符区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杠杆,将国家“粮袋子”、农民“钱袋子”和市民“菜篮子”紧密相连,绘就了产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全面振兴精彩画卷。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