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刘永安 卢浩然报道 春节申遗成功,成为国际性节日。“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作为春节最显著标志的年画,其研究又有新发现,可以说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世界收藏分布图谱已经绘就!”12月29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封年画博物馆馆长任鹤林兴奋地告诉记者,曾经流失海外的中国木版年画,在世界各地被发现,其中大量孤品年画陆续回流国内,被重新复刻印制,部分年画有望在2025年春节与公众见面。
被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年画《对金爪》。任鹤林供图
任鹤林告诉记者,由他带回开封的这些孤品年画,曾流落海外100余年。这些年画的发现与回流,填补了年画研究领域很多空白,为研究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沿革、构图、雕刻、用色、用纸、印制、勘误,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
开封是中国木版年画发祥地,朱仙镇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京城遍设年画作坊。明清时期,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坊有300多家。然而在清末民初,因种种原因,大量年画珍品流落海外。
任鹤林致力于木版年画收藏和研究40余年。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便下大力气搜集年画。
为弥补国内很难见到原版年画的遗憾,任鹤林将寻找年画的目光投向了国外。1995年起,任鹤林与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任涛、李力等人一起开启了“木版年画世界行”和“世界雕版印刷文化之旅”系列活动,足迹遍布新加坡、德国、意大利、卢森堡、法国、美国、英国、韩国、日本、南非、伊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他们都会到博物馆寻访,看有没有中国木版年画。他们发现,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韩国博物馆等处,竟然收藏了近1000件木版年画,其中有一些是过去从未见过的版本、式样。这些年画中,有法国收藏的武门神《马上鞭》(万通店印制),有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新春大吉》(义成局印制),有日本收藏的《天官童子》(振兴老店印制)。杨家将故事在开封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国内一直未见这一题材的木版年画,这无疑是一大遗憾。任鹤林发现的藏于韩国的《校场比武》,填补了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杨家将题材的空白。
任鹤林说:“年画的流散回归,与国家治乱兴衰息息相关。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一定会有更多年画回流。已经回流的年画,一部分已经着手复刻,有望在2025年春节与公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