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我市兰考县举行
全媒体记者张仲鹏
2024年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9月22日,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我市兰考县举行。丰收节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全面展示学用“千万工程”经验、高标准农田建设、“减油增豆·营养膳食”科普等成果,营销推介地方“土特产”,举办农耕农趣农味体育活动,可爱的吉祥物“龙龙”和“桐桐”传递出吉庆之意和丰收之美。
开封作为农业农村大市,丰收节突出农民主体、农业主线、农村主场,坚持政府搭台搞服务、农民登台唱主角;释放“三农”向好积极信号,让全国人民带着丰收喜悦欢庆节日,共享丰收硕果;带动活跃城乡消费,让丰收节成为活跃城乡市场、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平台。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于2018年设立,已经连续成功举办7年,是展示“三农”发展辉煌成就、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图景的重要窗口平台。
我市启动餐饮及夜市提质行动
全媒体记者校爱玲
6月17日,我市启动餐饮及夜市提质行动。该行动启动以来,全市2329家提供正餐的门店以“汴地美食、一城双宴”为主题,一店一特色,全域提质,三大夜市换新颜,受到全国各类媒体广泛关注。媒体的报道为我市餐饮及夜市提质行动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来汴旅游的“助推器”。
市餐饮及夜市提质领导小组围绕烹调技法、菜品制定等9方面分类制定“双宴”提升标准,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黄焖鱼等12个传统食品制作技艺地方标准,支持餐饮名店开发国潮新品、古菜新作,提升餐饮品质。按照正店、名店、开封宴、宋宴四档,阶梯式打造去同质化的餐饮品牌。
此外,市餐饮及夜市提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文化专家、餐饮名家、餐饮文化研究专家研究挖掘开封和宋朝饮食文化,召开例会、推进会、专题会、培训会、现场会、研讨会,培训餐饮从业人员并对其进行专业帮扶指导;还通过挖掘研究,创制了“开封宴”“宋宴”,创新了餐饮新技法。
我市出台20条举措扎实推进经济稳进向好
全媒体记者赵海龙王予杰
2024年9月18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扎实推进2024年下半年经济稳进向好若干措施》,从6个方面部署20条举措,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条措施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坚持效果好的政策继续实施、新的政策接续跟上,推动新老政策协同发力,最大限度提升政策效能,是稳定我市经济大盘的关键之举。尤其是20条举措聚焦产业链培育、消费提质扩容、城乡融合发展、释放有效需求潜力,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带动作用,不仅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更明确改革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成为增强我市经济发展韧性和后劲的“催化剂”。
此外,20条措施提出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并明确促进房地产领域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等措施。
总之,20条举措为我市经济稳进向好描绘了清晰路线图,助力我市固根基、增活力、扬优势、强弱项、防风险、保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效应,为巩固和增强我市经济稳进向好态势奠定坚实基础。
我市2024年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全媒体记者张仲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4年,全市上下抢农时、抓田管,落实落细各项稳产措施,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呈现单产、面积、总产“三增”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开封市粮食总产量59.8亿斤,比上年增加2.0亿斤,增幅为3.5%;单产394.0公斤,比上年增加13.65公斤,增幅为3.6%;粮食播种面积758.5万亩。开封市2024年粮食总产和单产较2023年恢复性增长,粮食播种面积连续10年超过750万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全市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牢牢抓在手上,逐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市农业农村局围绕保障粮食生产,重点抓好前期播种及苗期管理到位、中期病虫害防控措施到位、后期生产指导服务到位、末期节粮减损保障到位“四个到位”,确保我市粮食生产不出问题。
朱仙镇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千年古镇”
全媒体记者焦宇炜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省民政厅开展了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认定工作。2024年1月,随着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第一批“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评审认定结果公示结束,朱仙镇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千年古镇”。
地名文化是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认定工作,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切入点,也是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被认定为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首批“千年古镇”,这座历史文化名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掀开崭新一页,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探索地名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朱仙镇重现历史荣光、打造千年魅力古镇提供强大支撑。
我市在河南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上获佳绩
全媒体记者王予杰
用匠心铸就梦想,以技能成才报国。9月25日至28日,河南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一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博览会在我市举行。在这次大赛中,我市选手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共斩获20金15银12铜的好成绩,金牌数在全省位居第2名,为我市赢得了宝贵荣誉。市人民政府荣获特殊贡献单位奖,市人社局荣获突出贡献单位奖和优秀组织奖。
河南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一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博览会,由河南省政府主办,河南省人社厅、开封市政府联合承办,开封市人社局等单位协办。本届大赛,以“人人奋勇争先、出彩技能河南”为主题,打造集技能竞赛、展示、交流为一体的省级龙头赛事。围绕制造与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结构与建筑技术、运输与物流、创意艺术与时尚、社会及个人服务等六大领域,遴选设置80个赛项,数量较上一届增加14%。其中,比赛项目70个、表演赛项目10个。比赛项目分世赛选拔、国赛精选两大类,其中,单人赛60个、双人赛10个。
景龙门遗址考古成果发布
全媒体记者岳蔚敏实习生韩鲁豫
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介绍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考古新发现,解读景龙门遗址考古成果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是继州桥及汴河附近遗址入选2022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后,开封考古工作再度受到国内瞩目。
景龙门遗址位于我市龙亭区,是北宋东京城内城北墙中部城门遗址。2023年至202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对景龙门遗址进行全面发掘。7月13日,《开封日报》一版刊发的报道《开封考古发现目前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景龙门遗址 该遗址为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再添关键坐标》,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热潮。
景龙门作为北宋东京里城北墙中门,密连禁署,是北宋晚期东京大内附近一座十分重要的礼制建筑。景龙门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为认识北宋东京城结构布局、建筑制度提供了重要实证,也是古今城市文脉传承赓续的又一生动案例。首次发现宋内城北墙与金南京皇城北墙并不重叠,为研究金代重修南京城提供了新的认识。
开封加快建设高品质文旅强市
全媒体记者岳蔚敏实习生韩鲁豫
10月17日,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并解读了主旨文件《开封市加快建设高品质文旅强市的意见(草案)》。
会议指出,近年来,开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文旅强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部署,凝聚“抓大文旅”的合力、形成“大抓文旅”的氛围,加快建设高品质文旅强市,为开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勇做开路先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指出,《开封市加快建设高品质文旅强市的意见(草案)》深入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作为魂和纲,统领文旅强市建设;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工作部署,立足当下、前瞻10年,认真谋划短期、中期、长期开封文旅强市建设,旨在引领开封文旅走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路子。
开封被评为河南省宜居城市
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全省最宜居,河南数开封。在《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4)》发布的河南省十八地市(示范区)宜居度排名中,开封名列前茅,是公认的生活压力最小、吸引力较大的城市。
近年来,我市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城市,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在开封,感动常在,温暖“汴”地,做好事、行善举已经成为最动人的风景。我市不断演绎着新时代雷锋故事,让雷锋精神在汴梁大地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开封一以贯之地推进文旅强市战略,实施城墙维修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实施“六河连五湖”的宋都水系修复工程,实施文旅旗舰孵化工程,加快打造“近悦远来”的文旅高地,构建外表有“颜值”、内涵有“气质”的复合型城市文旅新空间。
开封是首批省级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提出“一老一小一青壮”和“10年引进30万青年人才”的目标任务,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把更多的青年引进来、稳下来、留下来,让越来越多的梦想在开封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新开黄河大桥顺利通过交工验收
全媒体记者孙怡然
12月23日,经过为期两年的施工建设,国道230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及连接线(简称“新开黄河大桥”)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新开黄河大桥由“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已全面具备通车和运营条件。
据了解,新开黄河大桥项目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国道230线跨越黄河的咽喉工程,也是我省“十一纵十一横”普通国道公路主骨架中“一纵”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4.201公里,按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每小时80公里。
作为我市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直接打通了黄河两岸国道“断头路”,对发挥交通助力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强化郑州大都市区城市间联系、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开黄河大桥通车后,有助于开封、新乡、郑州三地产业融合、经济融合、发展融合进一步完善,对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沿黄两岸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