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开封妇联案例入选全省妇联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全媒体记者刘延超报道    近日,省妇联发布2024年度全省妇联重点工作创新案例,我市妇联创建的“1+3+N”工作法榜上有名,以工坊建设深化拓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在全省介绍推广“开封经验”。
开封妇联案例入选全省妇联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刘延超 发布时间:2024-12-11 08:14:58

全媒体记者刘延超报道 近日,省妇联发布2024年度全省妇联重点工作创新案例,我市妇联创建的“1+3+N”工作法榜上有名,以工坊建设深化拓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在全省介绍推广“开封经验”。 

今年以来,市妇联认真贯彻全国、省妇联关于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有关部署要求,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基层党组织工作优势,创建“1+3+N”工作法,推动建设“菊城妈妈”工坊项目,把产业建在村、把岗位送到家、让妇女共富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菊城妈妈”工坊64个,辐射带动妇女就业1万余人,集体增收230余万元。 

党建引领,明确“1”个核心。市级成立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为组长的工坊建设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妇联,市妇联主席兼任办公室主任,加强统筹谋划和工作推进。县、乡、村分别建立相应工作组,四级联动、上下一心,凝聚乡村全面振兴磅礴巾帼力量。制订出台实施方案,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妇联牵线搭桥、部门协同共促的整体格局,以工坊发展、项目牵引为抓手,为“五星”支部建设强基补短、赋能增效,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争星晋位的积极性、主动性。 

“联”字搭桥,做好“3”重保障。一是当好指导员。市级层面定期召开工坊建设推进会、工作会,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市妇联鼓励县区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等实际,积极对接省内外优质企业,帮助村(社区)与企业结对共建,促进厂房式、车间式、居家式、驿站式工坊在乡村落地生根、健康发展。二是做好服务员。市妇联组建市县乡村工坊服务队伍和问题处理小组,开展手工加工等各类技能培训和带头人经营管理培训,解决工坊具体问题,让产业到村、指导到坊、辅导到岗。目前,市妇联已开展上门帮扶、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等服务80余期次,帮助解决工坊建设有关问题30多个,落地产业类别10余种,培训人员1400余人次。三是干好宣传员。市妇联通过组织实地调研、现场观摩、公众号短视频宣传等方式展示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各县区学习互鉴。同时,举办“大集”进社区活动,宣传展示工坊成果,拓展市场销路,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产业为基,抓实“N”项举措。市妇联通过实地调研、逐村排查等方式深入梳理村(社区)闲置资源112处,建立集体资源库;依托“巧媳妇”工程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和企业商会等,建立产业项目库,实现村(社区)闲置资源与产业项目、用工精准匹配,如产城融合示范区西姜寨乡与瑞美服饰合作,将段木周村停业超市改造成服装加工厂房,兰考县孟寨乡虎羊寨村利用村闲置校舍建立手工编织工坊,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市妇联实施“集体、农户+N”的产业发展举措,目前已形成“集体、农户+服装加工+钩织编织+农产品种养销+电商”等多种合作模式,实现“集体增富、妇女增收、企业增效”三方共赢。如,祥符区八里湾镇磨角楼村依托仿真花制作企业,设立外发加工点30个,带动周边群众1300余人实现就业,村集体年增收4万元。开辟电商助富路径,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扩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如,水稻乡杨桥社区利用村内蝴蝶兰种植基地,通过电商赋能打造“蝴蝶兰文化”IP,预期年营业额增收30万至50万元。拓展产业发展渠道,推动村企结对赋能工坊建设,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如,龙亭区柳园口乡牛庄社区结合文化产业优势,集体出资帮助企业扩大规模并按比例获得收益分成,将生产参观、研学空间等融入官瓷生产工坊,带动实现旅游、销售、服务等业态兼容并蓄、互促互进。 

下一步,市妇联将持续在推动工坊建设上精准发力,继续做好集体资源整合、工坊指导服务、村企利益联结、产业项目赋能等各项工作,继续探索培育壮大产业发展各项方法举措,深入推进村(社区)与企业结对共建,当好工坊发展的“护航手”,助力乡村振兴迈开幸福步伐。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