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文化新闻 > 正文
寻迹丹青翰墨里的苏东坡——苏轼书画美学特展在开封举行侧记
一城宋韵点亮火树银花,笔墨挥洒感悟千载对话。
寻迹丹青翰墨里的苏东坡——苏轼书画美学特展在开封举行侧记
来源:开封网 作者:全媒体记者 岳蔚敏  实习生 韩鲁豫 发布时间:2024-12-09 16:26:11

全媒体记者 岳蔚敏  实习生 韩鲁豫

一城宋韵点亮火树银花,笔墨挥洒感悟千载对话。近日,由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开封市美术馆承办的苏轼书画美学特展在开封市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犹如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以书画为媒介,引领观众走进苏轼这位文学巨匠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其独特的美学韵味。
步入展厅,宛如踏入了苏轼的精神家园。展览以“苏轼美学”为主题,通过丰富多样的展品和深入浅出的展板介绍,全方位展现了苏轼独特的书画美学思想。据现场前言介绍,苏轼美学思想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一曰传神尚意,反对单纯的以形论画,而是要表现出描绘对象的神韵和生命,提倡“画以适我意”,抒发艺术家主观情感和胸中逸气;推崇“我书意造本无法”,点明书法创作不应拘泥于规则与法度。二曰大道至简,提倡“发纤稼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认为在绘画中要讲究萧散简远的意境,突破院体画的藩篱;主张书法应“点画信手烦推求”,反对过度雕琢和修饰。三曰文艺通达,认为诗书画三者在创作规律和审美境界上是相通的,都追求超越物质形态的意境创造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曾言“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力求打通不同艺术门类进而追求共性。

本次特展中,《黄州寒食帖》《枯木怪石图》《洞庭中山二赋》《新岁展庆帖》等苏轼书画名作惊艳亮相,件件展品无疑是苏轼美学思想的生动诠释。作为其贬居黄州时的经典力作,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字里行间弥漫着苍茫沉静之气,情感深沉,情绪起伏与笔墨变化相得益彰。这幅作品充分展现了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的书法特点,在跌宕起伏的墨色与线条中,实现了直觉静观与经验理性的统一,彰显了苏轼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枯木怪石图》为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创作的纸本墨笔画。画面布局简洁而富有张力,枯木枝干偃仰盘扭,怪石占据重心,石皴方圆相兼,似在旋转,充满运动感。怪石与古木的结合,通过表象传达出深层理念,其简洁构图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体现了苏轼“萧散简远”的审美追求,展现了他对自然与艺术关系的深刻理解;《洞庭中山二赋》是苏轼贬往岭南途中所书,用笔丰腴,用墨浓郁,呈现独特丰腴之美。横画纤细竖画粗壮,撇捺宽厚,字形扁平错落,轻重分明,充满韵律感。作品中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联系,体现了苏轼在书法创作中对“意”的追求,将情感与笔墨完美融合,展现出苏轼书法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

除苏轼书画作品外,本次特展还展出了与苏轼同时代或深受其影响的书画家的佳作。如李公麟的《五马图》,以绘画形式记录北宋御马,用笔隽逸流畅,线条精彩绝伦,仅靠线条与极少晕染便体现骏马全貌与神韵,体现了当时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黄庭坚的《送四十九侄帖》,字大如拳,结体取柳公权法,笔画遒劲有力,结构紧凑,富有变化和节奏感,展示了黄庭坚独特的书法风格和深厚功底。

特展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观众们既可线下实景欣赏书画作品,亲眼体会苏轼美学特色,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浏览线上图文资源,收获更加全面丰富的观展体验。展厅之中,观众们或沉醉于画作之前,细细品味,或三两成群,轻声交流,同这位与开封有着不解之缘的文化巨匠开展着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一位书画“发烧友”由衷赞叹到:“此次展览书画兼备,是对苏轼‘书画一律’美学观的呈现,也让我感受到苏东坡精神内核跨越千年仍不可磨灭的文化力量。”

自公元1056年苏轼从眉州沿江东下赴东京应试起,开封便与苏轼结下不解之缘。苏轼融合儒释道的美学思想与卓越的诗书画成就,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此次苏轼书画美学特展在我市的举行,不仅是一次沟通古今、寻迹东坡的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示,进一步梳理阐发东坡文化的核心价值,敬仰、汲取、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重要举措。此次特展将持续展出,期待观众们能走进这个充满丹青墨韵的诗意空间,在宋都开封领略苏轼美学的独特风采。

责任编辑:董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