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如何守护“耳畔安宁”
下班回家本想安静歇一会儿,楼上突然传来“咚咚咚”的跑步声;深更半夜,楼下电动车突然疯狂鸣响;早上本想多睡一会儿,邻居家开始用电钻钻墙……生活中,噪声已成为一种常见而又令人烦恼的污染。
如何守护“耳畔安宁”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4-11-11 15:50:36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下班回家本想安静歇一会儿,楼上突然传来“咚咚咚”的跑步声;深更半夜,楼下电动车突然疯狂鸣响;早上本想多睡一会儿,邻居家开始用电钻钻墙……生活中,噪声已成为一种常见而又令人烦恼的污染。

“家门口”的噪声惹人烦

拥有和谐安宁的居住环境,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导致噪声源增多。

“我家离环城墙公园比较近,环城墙公园里一大早就有人锻炼身体,要是有人甩鞭,声音会很大,严重影响正常生活。”11月7日,滨河路南侧一小区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和张先生一样,家住汴京路东段的吴女士也饱受噪声的困扰。她家楼下是附近居民跳广场舞的场地,“有人一到晚上就播放音乐跳广场舞,晚上9时多还在跳。我们跟他们沟通过,但效果不理想。”吴女士说。 

一辆电动车鸣响,旁边的电动车“竞相呼应”;电闪雷鸣的雨夜,小区里的电动车跟着“起哄”……这样的经历不少人都有过。有业主向记者吐槽,有人将电动车停放在楼下,夜间一有风吹草动,电动车报警器便开始狂鸣,有时响的时间还比较久,很是扰民。 

“电动车报警器扰民几乎成了常态。”采访中,家住劳动路北段一小区的市民于先生气愤地说,他住在一楼,窗外成了小区居民的电动车停放点。只要半夜有人动车,或者雨水从高处滴落、枯枝掉落到电动车上,电动车报警器便一个接一个响,好多次都让他从梦中惊醒。 

家住夷山大街北段的市民周女士说,邻居家养了一只体型较大的狗,这只狗经常狂吠,令她感到恐慌和焦虑。她希望邻居能约束一下自己的狗,邻居却称这是“自己家的自由”。周女士曾找物业上门协商过,但邻居压根不理,她不知该怎么办。

噪声污染危害大

噪声被称为“看不见的杀手”。当周围环境嘈杂时,很多人可能会感到焦虑、烦躁,难以入睡,造成疲劳,导致工作效率下降。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噪声危害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杀手。研究显示,噪声还会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改变、心脏病加剧。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人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等问题。 

什么是噪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定义的噪声是指社会生活噪声,而不包括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定义的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采访中,一些市民告诉记者,一般认为只有那种明显刺耳的声音,如汽车喇叭声、机器轰鸣声、超过一定分贝的音乐声等才是噪声。事实上,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不适感的声音,哪怕分贝不高,都可以被纳入噪声范畴。当这种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形成了噪声污染。《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显示,今年1月至8月,全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投诉举报167327件,其中噪声类投诉举报占总量的59.6%,不少投诉来自小区居民。在噪声污染防治体系中,社区防治是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举措,从而提升人居环境,守护“耳畔安宁”。

培养减少噪声的良好习惯

2023年出台的《“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推动建设宁静小区”,天津、上海、重庆等城市已开展宁静小区试点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创建1700余个宁静小区。但相比几十万个居民小区,试点数量占比较小。 

噪声扰民考验基层治理能力,绝不能漠视,必须拿出实际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产生社会生活噪声,经劝阻、调解和处理未能制止,持续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或者有其他扰乱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当我们遇到社会生活噪声时,可先行尝试与当事人沟通,也可向物业投诉,由物业出面制止。如沟通无效,噪声继续发生,可在收集证据的同时,及时投诉或者报警,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生活中,遇到楼上邻居产生噪声时,有人选择使用所谓的“震楼神器”,这是不对的。法律是不支持互相报复的,对别人扰民行为应通过合法途径制止,如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使用者还应承担民事责任。 

一部法律解决不了所有的噪声问题,生活中,我们更应培养减少噪声的良好习惯,尽量避免产生噪声干扰他人。那么,如何减少居家生活噪声,避免邻里矛盾呢?受访市民告诉记者,在室内活动时要避开休息时间,在室内运动时要注意幅度动作,最好铺一张能缓震隔音的胶垫。桌子凳子套上硅胶做的脚垫,可以防止移动产生的噪声。夜深人静时,尽量避免一切产生噪声的行为,如看电视时要减小音量,练习乐器的时间不宜太晚等。 

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容易产生噪声。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不要在家中大吵大闹,更不要让孩子在家中跳绳、拍球、追逐打闹,产生较大噪声的活动可到室外进行。 

室内装修也易产生噪声,影响邻里关系。因此,当家里需要装修时,要提前跟左右邻居打好招呼,特别是家里有孕妇、婴儿的邻居。要严格遵守小区的装修规定,严格遵守装修时间,控制装修噪声。 

养犬的居民更要注意避免犬类扰民。夜间尽量不要在家中逗弄爱犬。出门遛狗一定要拴绳、戴嘴套,避免狗扑咬、大声乱叫。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