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开封网评 > 正文
热议大课间体育活动
据报道,近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河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落实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暨新兴体育项目进校园现场观摩交流会在郑州举行。
热议大课间体育活动
来源:开封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06 08:03:02

核心提示

主持人:常立萍

据报道,近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河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落实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暨新兴体育项目进校园现场观摩交流会在郑州举行。郑州市的多所学校展示了富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北京、深圳、武汉、重庆等地的代表分享了当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经验。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课间时间的有效利用,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点。

让大课间体育活动“活起来”

先任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学生体质相比以前有了显著提升。但像学校课业任务重,挤占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等问题仍较为普遍。

教育部此前已明确规定,中小学每天要安排两个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一刚性要求为中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划出了“硬杠杠”,只有保证了“量”,才可能实现“质”的提升。这对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防范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变成走过场、流于形式。

徒法不足以自行,关键还需要各地教育部门、学校能够抓好落实,既要保证量,又要注重质。要把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抓好抓实,比如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安排相应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要让大课间体育活动“活起来”。中小学生的体育课、体育活动要丰富多彩,以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同时,要去除体育教育的功利性,让学生从体育课中感受到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动力,要防范“应试体育”成为扼杀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杀手”。为此,还需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明确权责范围,落实相关责任,尤其要明确中小学校长的“首责”。

另外,还要解决好一些学校存在的师资短缺、场地短缺、经费短缺等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要提高体育教育的软硬件基础,比如提高对中学生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加大对校园体育场所、器材的建设投入力度等。当然,家长也要鼓励与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用好大课间,考验学校智慧

青平

适度的体育活动,有利于释放孩子爱玩的天性,保持学生张弛有度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两个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保证体育活动时间,用好大课间,是中小学校保证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长远举措。

30分钟的大课间给予了学生们更充分的时间去运动锻炼、去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然而,现实中,有的地方和学校尽管安排的有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但不少都是简单地组织学生做做课间操,或者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进行跑步训练,甚至有的纯属自由活动时间,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起不到应用的作用。时间宽裕的大课间,如何用足用好,考验着中小学校的智慧。

近日,在郑州举行的全国中小学落实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暨新兴体育项目进校园现场观摩交流会上,郑州市的多所学校展示了富有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如,郑州市金水区四月天小学以“柔韧有愉·乐享体育”为主题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以体操动作为基础,郑州市金水区金沙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动感、激情的啦啦操为基础,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以篮球为主要内容,等等,都体现出全员参与、注重身体锻炼效果、兼具趣味性的特点,值得学习借鉴。

对于中小学校来说,要对学校体育活动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从全员参与、适宜负荷、新颖有趣、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等角度出发,拿出相对科学合理的方案,让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避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作用。

切实关心中小学生身体健康

苏豫

少年强则国强。全国中小学落实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暨新兴体育项目进校园现场观摩交流会的举行,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中小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视以及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关心。笔者认为,切实关心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青少年有大量时间在学校度过,校园是学生们培养运动习惯、提升身体素质的关键场所。体育课怎么上、体育小组怎么安排、校园比赛办得如何,成为近年来各地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力点。教育部多次明确要求,保证中小学体育课时,并把开足开齐体育课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结合现场观摩交流会精神,各地中小学校要探索实施每天上、下午各开展1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参与锻炼乐起来。

首先,要保证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长,并要提升质量。在充分保证时长的基础上,我们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增加体育的趣味性,以游戏、竞赛以及主题教学、情境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其次,要创新校园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学生校内生活。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性地开展各项体育活动,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帮助学生掌握多项体育技能,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可能。再次,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有效减少“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驼背”的发生概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促使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后,全社会要积极行动关心关爱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校要将保证青少年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多措并举切实关心中小学生身体健康,让每一位学生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让大课间真正成为学生的“加油站”

王琦

全国中小学落实每天两个大课间体育活动观摩交流会的举行,再次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推至公众视野。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两个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目的在于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让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避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出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激发运动兴趣等综合成效?这就需要机制的保障和学校的用心尽责。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是身体锻炼的良机,更是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而不仅仅停留在增强体质的层面。

河南省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探索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化,写进课表,从机制上确保了活动的落实。这一做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同时,学校管理者的认知和态度也至关重要。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应仅仅是体育老师的责任,更应被视为校长的“公开课”。校长对体育的深刻理解将直接影响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是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与体育课、体育社团活动以及体育竞赛等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的完整框架。因此,在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其与体育课程的衔接,以及与其他体育活动的互补性。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关乎其全面发展。我们需要从机制、认知、实践等多个层面入手,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加油站”,为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拥有健康体魄,又具备团队精神、坚韧意志和全面素质的未来一代。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