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理论热点 > 正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内容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蔡龙珠 发布时间:2024-10-18 11:43:29

内容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为了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并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整体科学部署,确保国家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关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人民。“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和国家之所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中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心中、贯彻群众路线。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星星之火,到经济特区的燎原之势;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一带一路”人类发展倡议的全球回响,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各方风险挑战、克服种种困难并取得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根本在于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和问需于民,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需依靠的也是人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继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引领人民群众充分发挥首创精神,更好调动人民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人民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力量,能够在个体需要和自身利益的持续发展和演化中,对引发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起到直接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武装头脑,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形成了相应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和国家始终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是否得到实现、维护和发展,视为衡量国家社会是否发展的根本标志之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意义,在于持续创造出人类发展所需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政治财富,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满足、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由此可见,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取决于一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和军事实力,更取决于是否将人民居于本位,是否实现、发展和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否则将会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改革千丝万缕,以人民利益为旨归,才能增强改革的科学性、强化改革的开展实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敏锐抓住老百姓关心、期盼的重点事项谋划改革措施,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是人民需求和党的主张统一的体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赢了人类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事业的奇迹,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新时代,党和国家改革始终坚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入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具体方案,其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均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解决好老百姓最为关切的民生问题作为重点,持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底气。

(作者系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