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很方便但不环保 一次性物品消费要悠着点
一次性碗筷、一次性洗脸巾、一次性抹布、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手套……近年来,我们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越来越多。“用后即丢”成为一些人挂在嘴边的话。
很方便但不环保 一次性物品消费要悠着点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4-10-16 09:18:38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一次性碗筷、一次性洗脸巾、一次性抹布、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手套……近年来,我们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越来越多。“用后即丢”成为一些人挂在嘴边的话。

一次性物品种类越来越多,使用场景不断丰富,造成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增大。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不断出台相关规定,鼓励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科学推广应用可循环、易回收的替代产品,引导公众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各种一次性物品出现在市场

不想洗抹布,可以购买一次性“懒人抹布”;不想每天洗毛巾,市面上有一次性洗脸巾;不想刷碗筷,超市里有一次性餐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便宜、方便的一次性物品受到部分消费者的青睐。一次性物品正全面覆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即便是曾经对一次性物品不熟悉、不喜欢的人群,也难免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一次性物品。

10月13日,记者在我市部分超市走访发现,货架上的一次性物品十分常见,如一次性口杯、一次性吸管、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餐盘纸、一次性毛巾、一次性抹布等。在超市生鲜区,以往没有包装的蔬菜、水果、肉制品,如今也都用塑料袋、保鲜膜包装好。 

一次性物品种类越来越多,使用场景不断丰富,造成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增大。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以前我们生活中一些涉及衣、食、住、行的耐用品,如今正朝着一次性方向发展,如一次性雨衣、一次性袖套、一次性内裤、一次性剃须刀等。此外,超市还出售供市民外出旅行使用的一次性产品,如床单、被套、坐便套、牙刷、梳子、收纳袋等。 

“以前谁用一次性物品啊,做工粗糙、不耐用,用完就扔。一次性物品给我的感觉是品质一般,只能临时救急凑合着用。”说起一次性物品,50多岁的市民陈玉坤表示“不会用”。采访中,提起一次性物品,很多人和陈玉坤有同样看法,他们认为一次性物品价格低廉、品质一般,容易造成污染和浪费。 

随着新型塑料、无纺布、竹子等材料的应用,“卫生”“安全”成为一些一次性物品的常用宣传词。一些年轻人将“次抛式”商品当成生活必需品,认为一次性物品便携、卫生、安全。今年春天,市民曹女士到女儿家照顾刚出生的外孙女。她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中老年人相比有很大不同。“现在年轻人用的很多东西是一次性的,甚至厨房里都没有一块抹布。我问闺女平时咋擦桌子,她指着一大包抽纸一样的东西给我看。那一包要十几元,半个月就用完了,我觉得太浪费了。”曹女士感慨地说。 

从习惯养成的角度看,一次性物品由于价格低廉、易于获得、符合人们在特殊场合下的便利需求,极易被消费者接受,成为可以自发执行的使用习惯。人们广泛使用一次性物品所养成的行为习惯,正在助推一次性物品产品品类、使用场景、消费文化加速扩张,进而导致部分消费者把物美价廉的耐用品当成一次性物品即用即抛,带来污染、造成浪费。 

“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使得一次性物品消费成为现阶段人们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周成宇说,一次性塑料打包袋、一次性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是环保之举

多年来,人们外出住宾馆时,使用的大多是宾馆提供的一次性牙膏、牙刷、浴帽、香皂、拖鞋等。对商旅人士来说,一次性物品便于携带、更换,免去了洗涤的烦恼,人们在为行囊做“减法”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卫生条件。但是,人们旅游、出差很少在同一家酒店久住,用剩下的牙膏、香皂等用品往往直接扔掉,这明显增加了生活垃圾、浪费了资源。 

为此,国务院2021年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倡导酒店、餐饮等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物品,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规范发展闲置资源交易。 

今年6月,记者在北京、天津等地走访时看到,当地宾馆已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物品,客房内不再放置一次性牙刷、牙膏、梳子、浴帽、拖鞋等物品。6月28日,记者在天津市西青区一家宾馆看到,前台显眼位置摆放着环保宣传牌,该宾馆工作人员建议顾客使用非一次性洗浴用品。 

“这几年,我和家人出去旅游都自带洗浴用品,自己的东西用着放心,也能为环保作贡献。”市民张玉华有一套旅行“装备”,包括卫生纸、毛巾、洗漱用品等。平时,她出门购物时会自带购物袋,避免使用塑料袋。“我比较节约,即便是可降解材料的一次性物品,如果过量使用,成本最终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产生的浪费和危害也很大。”张玉华说,环保的标准不仅在于材料,更在于消费者本身,少用一个塑料袋、打包盒,都是在为环保作贡献。

共同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鉴于白色污染的巨大危害,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对塑料采取限制性政策。2008年6月,以限制超薄塑料袋生产销售和塑料袋有偿使用为主要内容的“限塑令”在我国正式落地。10多年来,限塑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2020年9月,修改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出,鼓励和引导减少使用、积极回收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旅游、住宿等行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物品。去年,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并发布的《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位、电子商务平台(含外卖平台)企业和外卖企业应当遵循真实、完整的原则,定期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同时,鼓励各报告主体主动报告替代产品使用、回收情况。 

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台地方性法规,提出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一些地市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我省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要求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积极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禁限立法。2020年以来,我省先后印发实施一系列“禁限塑”文件,按照“疏堵并举、禁限结合、以禁促省、有序推进”的原则,力争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社会各界“禁限塑”责任有效落实。今年正式施行的《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明确,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限制部分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并对禁限塑料制品实行名录管理。 

对于一次性物品,应减少使用,强化回收利用、循环再生。治理一次性物品污染和浪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处理等环节,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采访中,不少市民建议,相关部门要通过积极宣传倡导的方式,让更多人意识到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和“光盘行动”一样,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是一种生活时尚;要抓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促进公众养成垃圾减量和零废弃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养成出行携带日常洗浴用品的良好习惯。此外,住宿行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一定政策措施,鼓励酒店、宾馆出台相关管理规定,即对不使用本宾馆一次性物品的住宿者,在离店结算时可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对于减少一次性物品成绩突出的酒店、宾馆,行业主管部门经过考核可予以适当表彰奖励。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