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家校连心桥”如何搭稳搭平
家有学生的市民都知道,孩子到了新学校和新班级,家长办完手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入孩子的班级群,以便与老师及时沟通。
“家校连心桥”如何搭稳搭平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4-10-14 11:26:24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家有学生的市民都知道,孩子到了新学校和新班级,家长办完手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入孩子的班级群,以便与老师及时沟通。

如今,班级群已成为家长和老师沟通的重要渠道,是一座“家校连心桥”。近日,一些市民向记者讲述了在班级群里的经历:有人绞尽脑汁写“小作文”夸老师,有人热闹地聊天,还有人在群里发链接拉票……于是,老师在群里布置作业的消息或是发出的重要通知被“淹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已经有不少班主任立群规,给指尖“减负”。

沟通平台被无用信息刷屏

“你们有几个班级群?”采访中,面对记者的提问,很多家长露出了无奈的笑容。从幼儿园到高中,家长的微信置顶位置都是留给孩子的班级群。

“不知道是不是想给老师留个好印象,让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在群里的表现让人无语。”市民庞女士说,她的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本学期刚开始,老师让家长发一张孩子假期生活的照片,用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于是就有家长像看不到老师要求似的,一口气发好几张。每隔一段时间,班主任就会集中发一下学生近期的表现,这时候,总会有几位家长发“夸夸小作文”,从不同角度夸赞老师细心、负责,各种感谢老师,其他家长则复制粘贴,绞尽脑汁跟上节奏。 

记者了解到,庞女士所说的并非个例。“每逢节气和传统节日,老师会在群里发通知,让孩子通过做手工、游览等方式去了解传统文化。这种活动需要家长在群里发照片反馈。一开始,家长们会发一张照片或者拼图,但总会有个别‘显眼包’一下发好几张,有的还会附上感谢老师的话。后面的家长不甘示弱,照片越发越多,感谢的文字也越写越长。他们这么一搞,显得前面那些只发一张照片的家长‘不懂事’,真无语。”市民张女士的女儿在市区一所小学就读,10月12日,说起女儿班级群的情况,她的语气充满无奈。她说,后来老师再布置类似的作业,都会提前说明要求,甚至明确规定发照片的数量。 

“班级群最大的功能是方便老师布置作业、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市民陈凯说。采访中,记者在多位家长手机上看到,班级群虽名称不同,但群成员和发布的内容大同小异。班级群群主是班主任,发布的信息多为安全提醒、学校的通知等,有时候还会发布学生的近期情况。各科老师一般是群管理员,在群里布置作业、发布作业检查结果等。 

市民宋君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10月11日,记者在她的手机上看到,与她女儿上学有关的群有3个,除了班级群,还有家长群、安全教育群。“我把这些群都设置了‘免打扰’,因为有的群成员太活跃,各种消息不断,影响我工作。”宋君说,她会趁工作间隙及下班后快速翻阅群消息,也出现过漏掉老师布置作业消息的情况。

老师和家长都很无奈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的家长,发现大家对班级群的意见不少,除了吐槽个别家长在群里各种晒娃、发广告外,更反感一些家长过分讨好老师。“老师发布一个小通知,就会引来几十条夸赞信息。比如,老师布置一项作业,一般家长会回复‘收到’或者‘好的’,但总有个别家长喜欢出风头,要么在‘收到’后面加上类似‘老师您辛苦了’‘谢谢老师’的话,要么就加上一串鲜花之类的表情包。和那些‘会说话’的家长比起来,自己就显得很不会‘来事’。”陈女士的儿子今年刚上幼儿园。她表示,自己有点“社恐”,现在却被“逼”着跟在其他家长后面发各种感谢老师的话。虽然早已将班级群设为“免打扰”,但又怕错过老师发布的信息,只能默默忍受各种信息的“轰炸”。 

说起班级群,老师们也很无奈。对于部分家长在群里夸赞老师一事,很多老师表示哭笑不得。市区一所幼儿园的宋老师表示,被消息“轰炸”的何止是家长,她一打开手机,就会看到七八位家长发来的消息,尤其是班级群里,各种感谢的话让她不知道怎么答谢。 

“刚参加工作时,在微信群里发布通知,很多家长‘一呼百应’,回复‘辛苦了’‘感谢老师’之类的,或者回复一大堆爱心表情,看得我心里暖暖的。后来,我发现这种情况泛滥,很不好,尤其是长时间被这种无用的信息刷屏,使得布置的作业、发布的通知被“淹没”,导致一些家长未能及时看到,影响学生的课业。”在我市一所初中任教的刘老师说,比起家长这种刷屏式感谢,她更希望家长理解老师、默默支持老师的教学和管理。 

“其实家长在绞尽脑汁夸赞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很尴尬。在课余时间,我们还要想怎么回复家长,让家长结束夸赞。”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高老师说。

不少老师立下“不回复”的群规

班级群的主要作用是方便家校沟通、促进家校协同。那么,有什么办法既可以减轻双方负担,又能保障家校有效沟通呢?据了解,目前很多班级群都明确规定,不回复“收到”、不说与作业无关的话。一些老师甚至建了多个微信群,用来传达通知。 

要让班级群发挥好作用,首先要明确家庭和学校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我孩子的班级群里没那么多事,因为班主任明确规定,不允许家长在群里发布信息。”10月11日,市民李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极简版”班级群。李女士的女儿在中山路一所小学读一年级,所在班级只有一个微信群,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在群里发布各科作业及放假通知、安全提醒等。“建群之初,老师就立下群规——不发布与班级无关的信息,老师发布的所有信息,家长不必回复‘收到’,以便家长和老师查阅,以免他人漏看通知。”李女士说,班主任发布群规之初,有个别家长在群里发其他消息,班主任直接把群名改成“XX班禁言群”。正因为班主任的“约法三章”,家长们才不会在群里夸赞老师,学生的个人问题家长会与老师私聊。 

“让班级群风清气正,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同向而行。”10月12日,我市一所小学的班主任王老师告诉记者,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明白建立班级群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因此,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群规很有必要。“我最反感家长在班级群里乱发消息,家长支持、理解我们的工作,比那些‘花式’夸赞更重要。”王老师说,她所带班级的微信群规定:群成员必须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爷爷奶奶一辈的人;群聊内容必须是规定内容;严禁在群里发布广告、拉票及其他私人信息等;老师发布的信息,除有明确注明外,不用回复“收到”等。 

为了发挥好班级群的功能,有些老师除了发布学生的情况和学校的通知外,还会发布家庭教育视频,以便家长学习。同时,老师也会鼓励有特长的家长在群里分享家庭教育资源。记者注意到,国内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推出了相关举措,要求严格管理班级群。许多学校也在实践中明确班级群的用途。 

便捷的交流工具不应成为家校沟通的障碍。当老师、家长为汹涌的群消息头疼时,不妨借鉴一下好的做法,化繁为简,让老师多一些思考教学的时间,给家长多一些陪伴孩子的时光,使班级群回归家校高效沟通的初衷。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