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核心提示
“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年以来,开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抢抓机遇、精心谋划,勇立潮头、奋楫争先,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民幸福的“黄河大合唱”正在汴梁大地奏响。近年来,我市还全面开展了幸福河湖建设,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新图景跃然眼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黄河九曲,百折奔流,在开封留下了“几”字形的最后一道弯,构成了开封人民赖以生存的血脉。
作为黄河岸边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开封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开封最强音的斗志与激情,大河上下处处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
生态之美就是幸福之源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一张黄河治理的新蓝图就此铺展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
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出台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巩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黄河上下,正在奋力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金秋九月,天高云阔,秋容如拭。位于市区北部的黄河生态廊道色彩斑斓、秋意正浓。驱车行驶在开封黄河大堤上,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各种飞鸟鸣鸣其间,一边是奔腾向东的黄河,一边是供市民休闲的自行车专用道和健身步道。来到这里,既能观看河水滚滚东流之雄壮,又能体会大河弯曲之秀美,还能倾听滔滔水声之神韵,能够从内心感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治理黄河的千秋伟业。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
“什么叫幸福河?在我们群众看来,生态美是很重要的。我们虽然生活在这附近,但也很少在这里转悠。为啥?春天风沙大、夏天蚊虫多,秋冬季还很冷。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环境不好,大堤两边除了林地就是荒草丛,哪有现在的漂亮模样!”从小在示范区水稻乡长大的何琦,近几年每次从外地回来,都会发觉故乡越变越美了。9月17日下午,他和发小沿着黄河大堤一路向西骑行。秋日里的母亲河,河面水波潋滟,两岸郁郁葱葱。在这里骑行,仿佛置身画卷。他放飞无人机从空中俯瞰,黄河大堤犹如一条“绿色飘带”,依偎在母亲河畔;蓝天白云下,一道道坝垛整齐坚固,宛如守护黄河安澜的长城。
2020年年初,我市谋划了黄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并于同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初见成效。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建设坚持“绿为底、水为带、文为珠、业为基、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内容包括绿化提升、园路建设、小品建设、驿站和节点建设等,采用“一轴、一带、两线、三片区、十五个景观节点”的总体布局。这是一条以黄河大堤为轴线,将文化展示线、生态展示线贯穿始终,集文旅、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走廊,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
对于黄河面貌所发生的种种“蝶变”,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民最有发言权。对他们来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防汛备汛赋能加力,黄河滩区日新月异”是他们的共同看法。“咱就不说太早,就拿10年前来说,黄河大堤除了一些树林和荒草地,再没有别的东西了。一些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看到这样的情景直摇头,这完全不是他们想象中母亲河的样子。”9月17日,记者在黄河大堤上见到了67岁的刘新民。家住龙亭区柳园口乡的他,谈起母亲河的巨变,非常感慨。“再看现在,不仅到处有花草,还有供人骑行的自行车道,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黄河不仅是母亲河,更是幸福河。”刘新民竖起大拇指说。
在开封,有一种幸福叫“处处都是打卡地”。这几年,开封人惊喜地发现,黄河沿岸的美景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黄河的壮美和秀丽。拍摄黄河之美,很容易成为社交平台的“爆款”,点赞和评论数激增。在这里,开封日报报业集团通过航拍等技术拍摄的四季美景,更是屡屡产生“刷屏”效应。
“说这里是‘网红打卡地’一点不为过。不光咱开封人到这一带享受美景,周边市、县的人也接踵而至。我们平时在大堤巡护时,经常遇到远道而来的探访者。”开封第一黄河河务局抢险队队长张飞告诉记者,在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如画美景令人心情格外舒畅。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建设已形成有节奏、有层次且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近自然式生态种植景观。
“野生的鸟类增多了,绿植面积变大了。黄河的改变,我们每一天都能感受到。生机勃勃的黄河生态廊道与奔腾的黄河蜿蜒相伴,雄浑壮美的大河与色彩斑斓的沿岸景观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好一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有景、人水和谐’的壮美图景!”张飞说,黄河大堤具备了抢险交通、生态景观、经济发展的复合功能。一条岸绿景美、岁岁安澜的幸福河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环境更美了”“景观节点步步成景”“这才是母亲河该有的样子”……声声夸赞传民情。一句句来自群众真诚的赞美,是衡量工作成果最好的标尺。
以“文”为墨绘幸福画卷
黄河,古称“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亿万华夏儿女心目中的圣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这里孕育出与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等一样璀璨夺目的黄河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黄河文明无疑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明。
黄河数千年来的历史流变,给开封留下了丰厚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既有自然遗产黄河悬河壮丽景观,又有揭示黄河与古都关系的城摞城遗址和大运河遗址;既有见证东京梦华的铁塔、繁塔等文化遗存,又有保存完整的古都城垣、中轴线和街巷布局。开封古代的河都署、河道衙就在现在的河道街。黄河归故谈判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实描绘北宋汴河风光的《清明上河图》,更是惊艳世界。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
在黄河文明的浸润下,开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戏曲之乡”“木版年画之乡”“汴绣之乡”“菊花之乡”“中国书法名城”等美誉。而以开封为中心的宋文化,成为黄河文明和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期。在文化发展史上,人们往往将其与汉唐文化和明清文化并称。
开封的治黄故事最动人。历史上,各朝均把治理黄河作为治国安邦之大计。黄河在开封段决口次数最多,成为历代治理黄河的要地。大禹治水、贾鲁兴役治河、于谦铸镇河铁犀、林则徐筑林公堤,都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数不清的治黄故事。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黄河文化,是民族的愿景、时代的呼唤和庄严的使命。近年来,开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近年来,沿黄乡村旅游得到较快发展,培育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6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9个省级休闲观光园区、14个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6个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8个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沿岸的群众,享受到了母亲河的幸福滋养。
我市开展了黄河沿岸遗址、遗迹查勘工作,经过现场察看、翻阅历史资料,发掘多处名人胜迹,祭黄、治黄、用黄文化遗产,黄河沿线革命文物。主要有开封黄河决口遗址文化带、大王庙遗址、新开铁路火车站、毛主席视察黄河处、于谦治河纪念亭、柳园口古渡口、黑岗口古渡口、镇河铁犀、仓颉造字台、电影《少林寺》取景处等。我市以黄河文化和宋文化为内核,重点推动“基地+课程”建设,打造各级研学旅行基地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31家,开发研学课程500多节,推出研学精品线路10条,日接待能力达到万余人次。
我市深度挖掘利用开封黄河文化、宋文化、运河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在高质量办好菊花文化节等已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节庆活动的同时,按照四季游开封特点,设计“大河千年”“黄河文化生态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积极开展推广,吸引旅游爱好者发现和探索黄河文化与自然之美,让更多的人走近黄河、了解黄河、感悟黄河文化故事。
碧水清流“增色”一座城
一条美丽的河就是一幅流动的风景画,一汪碧波荡漾的湖泊会为城市增色不少。9月22日清晨,秋高气爽。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涧水河畔,不少市民已经在慢跑健身。对于喜爱运动的开封人来说,在这样花繁叶绿、碧水流淌的地方运动,无疑是极大的享受。
“幸福河”这个充满温情的名词,对开封人来说并不陌生。对开封人来说,“幸福河”远不止黄河这一条河。这些年,开封大地的河湖变美了、绿地也多了。在市区,潺潺流淌的河水、错落有致的绿化带、碧波荡漾的湖泊,把开封装扮得格外亮丽清新。家园愈发宜居的背后,凝聚着市委、市政府保障民生、矢志不渝带领全市人民建设宜居家园的为民情怀。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
曲蜿流畅的河道,绚丽多姿的两岸景观,休闲游乐的群众……来到东护城河北段,这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宛如一道流动的亮丽风景线,让人们恍若置身画中。9月22日,望着如此美丽的景色,家住附近小区的张震亚难以压抑内心的激动:“我在这住了20多年,这几年的变化是我以前不敢想的。‘一渠六河’建设之前,这里的水还时不时散发臭气,水岸边还是杂草丛生的荒草地,草丛中还散落着垃圾。”
2020年,长28.6公里的开封市“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全区域开放。秉承“还河于民”的理念,我市破解了征收、治污、施工、融资等四大难题。曾经的黑臭水体被清水贯通,形成环城滨水风景绿道,沿岸绿化、美化面积超4000亩。这项工程真正把护城河死水变活、污水变清,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生态工程。傍晚时分,“一渠六河”附近的广场、花园中随处可见怡然自乐的开封市民。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
近年来,我市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践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治水新思路,实施“四水同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市贯穿“四水同治”始终的坚定理念,项目实施方案是抓好“四水同治”工程的基础和龙头。在工作推进中,我市科学编制《开封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暨“四水同治”专项规划》,强力推进惠济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一渠六河”综合治理工程、运粮河引黄调蓄工程、市区马家河综合治理工程、马家河沿河排污口治理工程、东郊沟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水源置换工程、引黄入杞工程、通许县邢岗引黄调蓄工程、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等重点工程。我市以全面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落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提升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优良水生态,是民之所望;保护和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是施政所向。202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的重要指示精神,高位推动,协调联动,全面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并将幸福河湖建设纳入我市河湖长制年度考核。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
我市幸福河湖建设以“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绿色水经济”为目标,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为特征,通过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建设一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湖、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加速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各县区政府高度重视,划拨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幸福河湖创建。我市筛选全市基础条件较好河湖,结合河湖管理单位的长期建设规划,在系统治理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提升项目,强化河湖长制落实,突出幸福河湖特色建设,着重融合水文化、城市文化建设,统筹推进,打造幸福河湖建设示范案例。
2023年,我市涧水河获得淮河流域幸福河湖称号。今年2月,水利部淮委会从全国精选了14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并汇编成册,以总结推广基层典型经验,我市的经验成功入选。近日,水利部淮委会选取2023年度河南省淮河流域6个幸福河湖建设典型经验进行全国推广,开封市兰商干渠入选,这是我市获得的又一殊荣。
水清岸绿皆是景,人水和谐幸福来。在开封,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新图景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