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绘盛世 艺苑馨香颂华章
中国之美,造极于宋。八朝古都开封,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厚重的灿烂文化。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到“宋四家”,开封呈现出一派“多元并存、雅俗共赏”的繁荣盛景,并生生不息、传承永续。
翰墨丹青绘盛世 艺苑馨香颂华章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张廷可 发布时间:2024-09-21 08:01:18

中国之美,造极于宋。八朝古都开封,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厚重的灿烂文化。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到“宋四家”,开封呈现出一派“多元并存、雅俗共赏”的繁荣盛景,并生生不息、传承永续。

9月19日,我前往开封市美术馆,参观了开封市政协筹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作品展。200余幅书画佳作中,不仅有近现代的大家之作,更有开封市政协书画院珍藏的明清时期珍品。驻足欣赏一幅幅墨韵交融的佳作时,不禁勾起了我对开封市政协书画院的点滴回忆。 

1959年4月9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根据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杨蔚屏和中共开封市委的决定,开封市政协书画研究组应运而生,成为全国政协系统成立最早的书画组织之一。起初,仅有陈玉璋、庞白虹、靳志、武慕姚、牛光甫、蔡德全、张修斋、张景豪等22名书画工艺人才,后又会聚了桑凡、徐玉庆、王少卿等艺术大师,并收藏了自清初以来书画名家作品1000余幅。至今,开封市政协书画院已走过65载春秋。回望这65年的发展历程,我不禁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艺术成就而深深感动。 

提起开封市政协书画院,最令我自豪的便是当年享誉全国的开封市政协组织绣制的大型汴绣作品《清明上河图》长卷。当时,为了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发展开封市民族文化遗产及高级工艺美术技术,摹绘和绣制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陈玉璋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1959年5月15日,专程委派书画专家和汴绣人员赴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清明上河图》原作,并对原图进行仔细研究。8月22日,组织汴绣工艺厂22名女工,耗时月余,按照1∶1的比例,精心绣制出《清明上河图》长卷。9月30日,遵照中共河南省委、开封市委的指示,市政协将绣制的大型汴绣作品《清明上河图》长卷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礼物,委派机关干部达光和市汴绣厂女绣工代表王素花赴北京,向伟大领袖毛主席献礼。10月1日,王素花受邀参加国庆观礼,并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函示:“开封市政协组织绣制的大型汴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已呈献毛主席阅览。” 

值得一提的还有开封工艺美术学校的创建。从传统技艺到时代精神的交融,开封市政协书画院历来重视对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扬。老一辈书画艺术家们为了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同时鼓励艺术家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创作出一批批富有时代气息的书画作品,为书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1962年,蔡德全、张光斗、张景豪、刘葆松等著名书画家合力创办了开封工艺美术学校。该校越办越好,后被纳入国家编制,成为目前河南省唯一一所正规工艺美术专业学校。上世纪80年代,该校从开封迁入省会郑州,更名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几十年来,开封市政协书画院积极参与抗震救灾、艺术下乡、对外交流等文化活动,为弘扬民族文化、扩大政协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与社会各界的联谊发挥了积极作用。记得1994年10月,时任市政协兼职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市书协主席王宝贵在鼓楼广场组织大型书画义卖笔会,著名书画家丁中一、桑凡、李逸野、王少卿等纷纷参加活动,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和失学儿童。这些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为书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书画院在传承传统文化、繁荣艺术创作、服务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建设文化强市贡献了力量。 

如今,作为见证并参与开封市政协书画院发展的一员,我虽已退休多年,但每当看到“东京梦华——九城市政协书画交流展”在开封举办,或是2023年《人民政协报》以《以书画为媒 广泛凝聚共识——河南开封政协充分发挥书画院独特作用》为题报道我市政协书画院工作时,我仍难掩欣喜和自豪之情。 

翰墨丹青绘盛世,艺苑馨香颂华章。愿开封市政协书画院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系开封市政协退休干部)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