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困境中破冰突围进行改革、在立柱架梁中深入推进改革、在系统整体设计中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来展开”。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创造的物质成果与铸就的时代精神在改革大潮中相互激荡、相互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在困境中破冰突围进行改革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前沿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洞察时代潮流,深入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振聋发聩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经过多番努力,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大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伟大的改革开放就此拉开大幕,中国共产党以改革为旗帜开始了现代化道路上的破冰突围。
改革首先从农村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铺开,粮食产量连年大跃升,短短几年间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大问题,农村处处生机勃勃。1984年,改革的重点转到城市,城市面貌为之一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物资短缺成为历史,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一片欣欣向荣。
在立柱架梁中深入推进改革
改革切切实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真切的实惠,人民对改革的未来充满期待。改革本身极具风险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改革必须要全面考量、整体布局,要先立稳柱子架起梁,夯好基垒好台后才能稳步深入推进。
一是明方向,定标准。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这是中国改革的政治原则和方向,为改革确立了航道,保证改革不迷航。同时,改革必须有清晰的是非评判标准,才能对改革实践作出准确的评价并及时纠正偏差,改革才能在持续的自我调适中稳步走向深入。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原则,作为评判改革是非成败得失的标准,推动改革一步一个脚印稳健前行,保证了改革不摇摆、不折腾。
二是定路线,立战略。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构建了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三者互为支点的三角稳定架构,是中国改革的战略框架图。历史证明,这条路线是中国人民的生命线和幸福线,必须长期坚持。党的十三大规划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之后党又接续对“三步走”进行了与时俱进的细化,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改革的目标更具时代性、更契合社会需要。
三是集经验,建理论。中国的改革没有现成理论可以遵循,党通过改革把构建理论与实践发展融通起来。一方面,改革实践是理论构建之源。不断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升华成适己性最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另一方面,理论是改革实践的遵循。用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导改革实践,持续推进改革深入发展。改革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良性互促和有效衔接,保证了改革的可持续深入发展。
在系统整体设计中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力度的党政军群一体化改革方案,并平稳达成改革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接力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和精神风貌等各方面,改革不断引领中国人走向现代。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中国改革40多年,史无前例、波澜壮阔,为中国创造了巨大发展红利,带来了极为丰厚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来展开”。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创造的物质成果与铸就的时代精神在改革大潮中相互激荡、相互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作者系中共开封市委党校生态文明教研室主任,开封市委市政府智库联盟专家委员会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