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一条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历史经验的维度、从新时代以来的实践、从党的使命任务三个方面,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论述,有利于我们在理论上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以实际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早日实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当前和今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决定》第一条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从历史经验的维度来看,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有三个划时代的三中全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中,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这一阶段的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
从新时代以来的实践来看,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较改革开放初期发生了诸多变化,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中国共产党从新的实际出发,积极应对党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考验,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突出制度建设,注重改革关联性和耦合性,真刀真枪推进改革,有效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一方面,党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激发人民首创精神,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实走深;另一方面,党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这一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正如《决定》所指出的:“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实现到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党的使命任务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党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为此,《决定》提出了“六个必然要求”,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我们要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深刻理解《决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论述,有利于我们在理论上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以实际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早日实现。
(作者系中共开封市委党校马列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