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文化新闻 > 正文
开封廉洁文化:读史明智 赋能精进㊺田文镜:忠诚体国 公正廉明
1731年,田文镜决定重建和顺天贡院、江南贡院、广东贡院齐名的河南贡院。
开封廉洁文化:读史明智 赋能精进㊺田文镜:忠诚体国 公正廉明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任崇喜 发布时间:2024-07-19 11:11:50

全媒体记者 任崇喜

1731年,田文镜决定重建和顺天贡院、江南贡院、广东贡院齐名的河南贡院。

河南贡院原在明朝周王府遗址(今开封市龙亭公园一带)。他几次监临河南贡院,均发现积水现象。他后来在《改建河南贡院记》中写道:“盖闱(指贡院)以外,东西北三面皆水塘,埒起如环墙,而以闱中为釜底。凡雨水之汇归于塘者,复于塘渗入于院。”

11

找到症结后,他认为贡院是“抡才(选拔人才)重地”“非择善而迁焉不可”。 

他选中的位置,在开封城东北隅上方寺内,即今天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据说,此地“是为辛亥之龙”,居奎宿和壁宿之间,“紫薇垣在乾,文昌宫在巽,且铁塔正当天禄,而魁阁恰在离明,洵称吉地”。 

视频:全媒体记者李天 殷允鹏 任崇喜

按照田文镜的指示,河南新贡院“堂楼设所,悉仍旧制……所不可无者增之”。河南新贡院1732年夏天顺利完工,号舍增至9000间,新建执事楼75间,整个建筑群“规制深严,栋宇华丽,更非昔比”。 

这是他在河南干的最后一件大事。 

田文镜61岁任山西布政使,几个月后调任河南布政使,此后历任河南巡抚、河南总督和河南山东总督,70岁病逝于河南开封,其主要政绩是在治理河南期间。 

田文镜“老成历练,才守兼优”,为政刚猛,事无巨细,不敢一毫怠惰、一事苟且;铁面无私,惩贪除暴,不避嫌怨;大力推行改革方针,整饬弊政,整饬吏治;清查积欠,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绅民一体当差”政策,限制绅衿特权,严限交纳钱粮;严行保甲制度等,推动了这一时期河南清明政治生态、农业经济快速发展,造福一方百姓。 

田文镜“忠诚体国,公正廉明”,实心任事,“每事秉公洁己,谢绝私交”,不敢一毫怠惰、一事苟且。他做了近十年的封疆大吏,子女、亲属几乎清一色都是布衣。 

他去世后,为清朝唯一陪葬西陵的大臣,入祀河南贤良祠,让老百姓永远记住这位“模范督抚”。

田文镜,字抑光,隶属汉军正蓝旗。他祖籍奉天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依靠父亲田瑞年贩卖商品长大。 

早在1681年左右,仅比康熙皇帝小8岁的田文镜,以纳捐的形式取得监生的资格。 

1683年,21岁的田文镜以监生的身份被任命为福建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县丞,他在这里一干就是9年。 

1692年,已是而立之年的田文镜升任山西宁乡(今山西省中阳县)知县。在这个职位上,田文镜又干了13年。 

1705年,43岁的田文镜升任直隶易州知州(今河北省易县)。 

此后几年间,田文镜调任吏部员外郎、迁刑部郎中、改授监察御史。 

1716年,清廷命田文镜去巡视长芦盐政,田文镜上疏说:“长芦的盐引(盐钞)缺额五万七千余,应该恢复商人原先的赋税,以免伤害盐商的生产积极性。”康熙皇帝命九卿商议之后,最后决定不再增加盐税,保持原有税率。田文镜因此被康熙皇帝赏识,晋升为内阁侍读学士。 

1723年,雍正皇帝登基后,61岁的田文镜接受指令前往告祭西岳华山。 

这一年,山西很多州县久旱不雨,颗粒不收,百姓纷纷外出乞讨。山西巡抚德音和布政使森图为了政绩,不但匿灾不报,反而接二连三地奏报山西雨雪充足。与此同时,他们加紧催征钱粮,以致人怨沸腾。川陕总督从西北回京觐见,说适逢山西大灾,请求赈济山西灾民。 

雍正皇帝问大学士马齐该怎样处理此事。马齐告诉雍正皇帝,礼部派人祭告华山必经山西,可以问一下相关人员。 

就这样,“及文镜还,入对,备言山西荒歉状”。田文镜说,山西平定、寿阳、徐沟(今山西省清徐县)、祁县等州县,因干旱老百姓生计维艰,汾州府雨量小对农业生产无济于事。而地方官现在仍然在“征比钱粮”,即采取强制手段,把没有缴纳钱粮的纳粮户关押在衙门里,由吏胥逼迫缴足钱粮后才放人。他认为此举最易引起民变。 

雍正皇帝“嘉其直言无隐”,令田文镜前去山西会同德音速行赈济。 

田文镜到太原后,德音却以主持考试为由拒见。田文镜行文给平定等四州县官员,让他们赶造花名册,登记赈灾人户。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工作,四个州县的13万人得到赈济,发放赈济粮1万石有余、赈济银1万多两。 

雍正皇帝坚持用人“但论其贤否,不当限以出身”的观点,田文镜得到他的极大肯定。雍正皇帝将德音解职、森图革退,令内阁学士诺敏补授山西巡抚。诺敏奏请把田文镜留在山西继续赈灾。雍正皇帝接到说田文镜“人勤勉,办事亦可”的密报后,命田文镜署理山西布政使。他对诺敏说:“田文镜将本年山西之事奏后,朕方知拯救五六十万生灵,想必山西百姓必很感激他。” 

在雍正皇帝看来,“牧令为亲民之官,一人之贤否,关系万姓之休戚”。1724年年初,田文镜调任河南布政使。 

到河南后,田文镜谢绝各色规礼,专门明确十二条清廉为政标准,严令禁止河南省官员及其家人、下属收受陋规节礼,对违反规定被查出者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田文镜面对的是这样一个烂摊子:黄河泛滥,大量农田被毁,盗贼猖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官府档案管理混乱,案件堆积如山。最为可怕的是,省府县库亏空极大,河南省亏空白银十四万两、谷十六万石,地方府县亏空近四十万两白银。 

雍正皇帝让各地填补亏空,田文镜令河南各州县在限期内解决亏空问题。 

据史书记载,田文镜“查核豫省亏空”“不遗余力,檄委各府州互相觉察,总期彻底澄清,不容纤毫短少”。 

他采取在山西实行过的“审追之法”,把查出亏欠钱粮的在职官员先行免职,集合到省城开封后逐一严审,令其限期补齐亏空,完成较好的可以官复原职,无法偿还又不愿意以私财弥补的在治罪之后将其田产予以充公。对于已经离任人员的亏空,他也不徇私情、不避权贵,追查到底。河南原巡抚杨宗义在任时造成五万银两的亏空,田文镜令其个人补齐。 

田文镜雷厉风行的整顿成效明显,两年内将河南布政司库和番库亏空补齐。 

为了杜绝发生府库积欠现象,田文镜严格规定了前后任官员的交接程序:知府与知州离任时,要在两个月内将自己任期内钱粮府库收支明细查核并造册递交接任官员,其他地方行政长官宽限至三个月。若接任官员被查出亏空,则由前任自掏腰包赔偿,逾期不赔偿者就会被“参处”。这近似当今的离任审计制度。 

当年农历八月,田文镜署河南巡抚。当年农历十二月,雍正皇帝实授他为河南巡抚。 

田文镜认为,造成府库积欠的根本原因是吏治败坏。他从整顿吏治入手,清查官吏,打击豪强。田文镜出台官员行为修养十二条,要求官员务必认真办事、以民为本、限制兼并、重视水灾、抑制豪强。 

他要求各级干部以身作则,“使嘉猷实绩壅于上闻”。恪尽职守的归德(今河南省安阳市)知府祝兆鹏、开封知府孙兰芬、卫辉知府张建德、虞城知县唐绥祖、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知县万国宏等,得到他的大力推荐。不然,“断不肯片刻姑容,留为民害”。对贪污受贿或玩忽职守者,轻则“令其涤虑洗肠,痛改前非”,重则立即“揭参”。据统计,在他任内前两年,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知州范时绪、信阳知州黄振国、汝州知州宜廷槐、汝宁(今河南省汝南县)知府张玢、息县知县邵言纶、确山知县周知非、密县(今河南省新密市)知县庄歆、光山知县傅之诚、固始知县汪诚等被劾罢。 

黄振国、张玢、汪诚、邵言纶是同科进士。黄振国是曾任四川巡抚、兵部尚书蔡铤的下属,并经其举荐才得以出任信阳知州。田文镜认为黄振国“狂悖贪劣,实出异常”,照参不误。黄振国鸣冤造势,雍正帝派遣侍郎海寿、史贻直前去河南调查后,认为田文镜所奏情况属实,公开表扬田文镜“公正廉明”。


田文镜在基层历练多年,对胥吏敲诈勒索百姓的伎俩熟谙于心。他颁布《申饬事》《劝谕约束衙蠹以肃关防事》,告诫胥吏要按规则办事,警惕和豪强交往。 

田文镜以“悉秉至公,无人不可以共事”为准则,大力整饬吏治,极大地震慑了河南的贪腐官员,一时间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绅衿畏法,正己率属,地方宁谧”。 

据《清史稿》记载,田文镜“以严厉刻深为治,督诸州县清逋赋,辟荒田,期会促迫。诸州县稍不中程,谴谪立至。尤恶科目儒缓,小忤意,辄劾罢”。 

雍正皇帝最欣赏李卫、鄂尔泰、田文镜,曾让两江总督尹继善向他们学习。尹继善回答说:“李卫,臣学其勇,不学其粗;田文镜,臣学其勤,不学其刻;鄂尔泰,宜学处多,然臣亦不学其愎。” 

这些记载都证明了田文镜执法之严。 

对于祸害百姓的不法分子,田文镜更是坚决予以打击。进士王撤为害乡里,田文镜奏请革去其进士头衔,将其行径张贴告示,遍行晓谕,以儆效尤。士绅和景惠鱼肉百姓、挑拨事端,经田文镜奏请后被处以绞刑。 

河南黄河段堤防年久失修,无雨时干旱,遇到大雨洪灾不断。因没有多余的银两雇用民工,田文镜决定由政府拨款修筑河堤,实行“绅民一体当差”政策。即“绅衿里民,一体当差”,要求“按照地亩,或半顷或二顷出夫一名”。这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濒临黄河的封丘县绅衿、武生、生员等来到巡抚衙门告状,要求维护儒户、官户的特权。后来,封丘生员竟然发起“罢考事件”,影响颇大,让田文镜遭受“通省围攻”。 

河南学政张廷璐是当朝权臣张廷玉的弟弟,不肯处理闹事的生员,竟然“无一言严饬”。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置若罔闻,声称“只管人命盗案,余事非我职掌”。感到“势甚孤危”的田文镜顶住各方压力,“捐弃身家,不避嫌怨”,迅速控制带头闹事的生员王逊、范瑚、王前。经钦差大臣审理后,判处王逊、范瑚二人斩立决,王前被判处绞监候,很快稳定了局势,各处堤工按原计划进行。 

就封丘“罢考事件”,田文镜曾向雍正皇帝请罪。“何罪之有?朕心中实不罪汝,经此一番,询非无益?”雍正皇帝还十分感慨地说,“果能任怨任过,真实为国家竭力报效,何危之有?” 

对于雍正皇帝的知遇之恩,田文镜多次表明心迹:“心意之间,惟知皇上一人,爱敬之诚,亦惟知有皇上一人,不但不敢偏执己私,抑且不敢丝毫欺诳。”“人臣事君,不但当以身事,更当以心事。此心惟知有君,而不知有人;此心惟知有君,而并不知有己。斯可以出其身以任封疆之重矣。若徒以清名要结乎外,而内以遂其巧宦之私,其心安可问哉?” 

田文镜在修筑黄河堤坝的基础上,对堡夫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教习勤而成就多者,给赏以奖励之;或有懒于指示、怠于学习者,则责治以敬戒之”;对从江南调来协助防护的河兵,严明河道管护制度,大力整饬自由散漫、目无法纪的行为,“如有抗玩不服、怠惰偷安者,许管河道径行责治,并许各河同知会同千、把总究处”,打造出一支干练部队。1725年夏季,大雨滂沱,黄河水势暴涨。田文镜日夜查看河堤,严格要求各处官员必须率领兵夫昼夜住宿堤上,备齐物资,加紧修防,终于平稳度过险情。 

雍正皇帝称赞田文镜:“及为巡抚后,三年以来,整饬河工,堤岸坚固,河汛安澜,年岁丰稔,绅衿畏法,正己率属,地方宁谧,而每事秉公洁己,谢绝私交,实为巡抚中之第一。” 

田文镜很少参与交际活动。由于田文镜的孤僻,他经常遭遇其他官员的攻击。年羹尧经常弹劾田文镜居功自傲,隆科多说田文镜“轻信浮言,未得其实”。对于这些弹劾,雍正皇帝一概不信,曾对田文镜说“朕当年即是孤臣,并无恃援”,以此激励田文镜。 

田文镜因政绩突出,被任命为河南总督。随后,田文镜从原来的正蓝旗被抬入上三旗之一的正黄旗。但凡臣工作出突出贡献,方可抬旗,这对于臣工而言是莫大的殊荣。 

在清朝,本来没有河南总督职位,河南、山东、山西三省的军务归直隶总督统辖。雍正皇帝这样做,分明是要赋予田文镜更大的权力。 

在整饬吏治的过程中,田文镜弹劾一大批科甲出身的官员,引起这个群体的极大不满。一时间坊间盛传,田文镜此举是因为他不是科甲出身而发泄私愤,不少人直言田文镜“不容读书之人在豫省做官”,直至引发轰动一时的“田李互参案”。 

案件的另一主角是李绂,1705年为江西乡试第一,和黄振国一起于1709年科举中第,1721年担任会试副考官,是清朝有名的廉洁官员,有“奉国罄心、两袖清风”的美名。 

雍正皇帝曾对李绂说:“汝与田文镜二人,实难辜负朕恩也!” 

1725年夏天,李绂奉命由广西巡抚调任直隶总督。听说李绂路过开封,田文镜亲自到郊外迎接。不料,二人“相见揖未毕”,李绂便质问田文镜:“明公身任封疆,有幸蹂躏读书人,何也?”弄得不欢而散,两人因此结怨。 

为防万一,田文镜派人给雍正皇帝上了一份奏折。据《清史稿》记载:“文镜密以闻,并谓绂与振国为同岁生,将为振国报复。” 

不出田文镜所料,李绂多次上疏弹劾田文镜横行乡里、贪赃枉法、祸害百姓等。同年冬天,上任不足十天的浙江道监察御史谢济世,弹劾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不顾百姓死活、大灾荒照样征粮,并“列举十罪”。对于谢济世的弹劾,雍正皇帝并不理睬,说:“文镜秉公持正,实心治事,为督抚中所罕见者。” 

田文镜说李绂等人是“科举朋党”,引起了雍正皇帝的警惕。大臣们结党直接影响皇权,“九王夺嫡”事件想来给他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最终,李绂被定二十一条罪状,下狱问罪。李绂“真铁汉也”,两次决囚,被缚至西市,以刀置颈,仍毫无畏惧。雍正皇帝派人问李绂:“此时知田文镜好否?”李绂回答:“臣虽死,不知田文镜好处。” 

刑部查抄李绂的家,发现室内简陋,甚至夫人的首饰都是铜制品。最终,雍正皇帝赦免了李绂的死罪。被免职的李绂专心编书,直到乾隆年间再次被重用。谢济世因所言无据、系受人指使被夺去官职发配到军中。而黄振国、汪諴被处死,邵言纶被发配边境。


早在1724年,河南已开始以县为单位进行赋税均摊,田文镜出台十二条具体落实方案。 

为防止地主、士绅依仗权力隐瞒土地或将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田文镜出台自首隐田政策,对在一定期限内如实上报隐瞒田产数量的人予以免责。对过期不报的人不仅要严惩,而且严厉追究地方官员失职之罪。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河南当年清查出隐瞒田产37500亩,大大增加了国家赋税来源。 

1727年,田文镜上书给雍正皇帝,“请以河南丁银均入地粮,绅衿富户,不分等则,一例输将”。这是“摊丁入亩”的雏形。 

在获得雍正皇帝批准后,“摊丁入亩”政策正式在河南实施。为防止地主、绅士等人瞒报土地,这一政策不仅减轻了无地、少地老百姓的负担,而且保证了朝廷赋税的征收,对清朝乃至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 

在田文镜的大力推动下,河南垦田数量连年增加。据《河南通志》记载,1723~1730年,河南平均每年增加垦田2400顷,总计开垦上等田达到51400顷。 

“摊丁入亩”政策实施后,田文镜继续推行“火耗归公”政策。 

为防止地方官吏私加火耗,田文镜严饬司道府州官员,在征收钱粮过程中,将收粮银柜加固封条,委派专人“公同面拆,立刻发匠倾熔,正、耗两项分数解司,不得存留丝毫”。田文镜还规定,各州县所需养廉银必须报布政司批准后方可动用,其余一律上缴布政司库。田文镜将河南的火耗率明确划分为六个等级,最高的每两加收一钱五分,不得多收。此项改革实行后,河南的火耗率由原来的80%下降到15%,官员直接受惠,百姓得免加派,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1728年,田文镜担任河南、山东总督。雍正皇帝在上谕中指出:此因人设立之旷典,不为定例。 

1729年,田文镜成功追回山东仓库中亏空的二百多万两银子后,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田文镜对河南境内的漕运进行改革,将漕粮专属的地点由河北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小滩镇改为河南卫辉,同时建议“将浚、滑、内黄三县改归彰德、卫辉二府,就近分隶管辖,庶事统一,彼此不致掣肘”,通过改变漕粮集结地点和调整行政区划,漕粮运输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明显提高。很快,雍正皇帝命他兼任北河总督。 

这一年山东、河南相继发生水患,有些州县绝收,饿殍遍野,百姓大举逃荒。雍正帝下令蠲免两地钱粮。或许是太爱惜自己名声的羽毛了,田文镜竟然糊涂地上奏称,“今年河南被水,州县收成不等,实未成灾”“民间家给人足”,士民踊跃缴纳赋税,“请仍照额完兑”。 

这成为他难以摆脱的人生污点。 

雍正帝下圣旨:“士民急公奉上,甚属可嘉!” 

江苏发生水灾,江苏巡抚何天培向朝廷求救。雍正皇帝让田文镜调集山东、河南两省的粮食运往江苏救灾。田文镜说:“江苏人吃不惯河南的小米,运过去恐怕达不到救灾的效果。”大学士朱轼和张廷玉认为,民以食为天,先让老百姓填饱肚子为上,令田文镜将小米运到江苏。结果,正如田文镜所言,小米运到江苏后,效果奇差。 

田文镜感觉非常委屈,向雍正皇帝抱怨。雍正皇帝在田文镜的奏折上写道:“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的秉性,就是这样的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1731年,山东、河南再次发生水灾。有人弹劾田文镜救灾不力,说在祥符、封丘等地陆续出现卖儿卖女的情况。雍正皇帝听闻后说:“文镜年老多病、精神不济,为属吏欺诳,不能抚绥安集……” 

这一年农历七月,田文镜指派开封府、彰德府、祥符县、杞县等衙门共同负责的河南新贡院开工建设。 

当年年底,田文镜以年迈多病为由提出辞官。雍正皇帝让他回京养病,等病愈后再回河南上任。田文镜在京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回到河南后仍带病竭力处理公务。 

第二年农历五月,河南新贡院顺利完工。田文镜欣慰地说,“不数月间,将积年所苦,举而易之”,再无积水之患,“岂非快事”。 

1903年、1904年,全国会试曾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写下了终结符号。随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河南大学。 

河南新贡院建成半年后,田文镜感染风寒,病逝于河南开封。 

雍正皇帝评价道:“老成历练,才守兼优。自简任督抚以来,府库不亏,仓储充足,察吏安民,惩贪除暴,不避嫌怨,庶务具举,四境肃然。” 

雍正皇帝下令将田文镜葬在泰陵附近,谥号“端肃”。田文镜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陪葬清西陵的大臣。 

河道总督王士俊上疏请求将田文镜入祀河南贤良祠,让河南百姓永远记住这位“模范督抚”,得到批准。 

3年后,尚书史贻直奏称河南水灾频频是地方官员失职所致,应当追责田文镜“匿灾不报,至于流离”之罪。 

1740年,田文镜去世8年后,河南巡抚雅尔图上奏朝廷,称“文镜在豫,百姓至今怨恨”,建议将田文镜移出河南贤良祠。乾隆皇帝看完奏折后犹豫良久,最后将雅尔图的奏请退回。他说:“雅尔图见朕以卫祀贤良,借文镜之应撤,明卫之不应入。当日王士俊奏请,奉皇考允行,今若撤出,是翻前案矣!”

指导单位: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

中共开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开封日报社

承办单位:开封日报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