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文化新闻 > 正文
让精神闪耀跨越时空的力量
《焦裕禄精神在新疆大地的回响》这组大型主题报道,在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方面可圈可点,为全媒体时代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让精神闪耀跨越时空的力量
来源:《全媒体探索》杂志 作者:方延明 娄和军 发布时间:2024-05-08 21:04:23

作者:方延明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 教授

        娄和军 大众日报-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内容中心主任

今年5月,是焦裕禄同志逝世60周年。2023年11月20 日,开封日报社全媒体与新疆《哈密日报》(含汉文版和维吾尔文版)联袂推出1.2万字长篇通讯《焦裕禄精神在新疆大地的回响》及后续系列报道,在新疆大地和中州平原掀起一股暖流。报道发布后,很快被国内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河南援疆网等200余家媒体转发。截至12月29日,一个月的全网浏览量超过1600万。《焦裕禄精神在新疆大地的回响》这组大型主题报道,在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方面可圈可点,为全媒体时代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2023年11月20日《开封日报》

突出思想性 彰显时代性

重大主题报道之重,首先体现在思想之重、主题之重。重大主题报道思想之厚重,集中体现在能否胸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大局想问题,做选题。这组大型专题报道,聚焦弘扬焦裕禄精神这一重大主题,突出思想性,彰显时代性。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宝贵财富,习近平同志2014年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特别指出:“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文章紧扣时代节点,深挖重大主题,让这组报道份量更足、意义更重、作用更大。

重大主题报道必须要有前瞻性、大格局,把握好时代脉搏的重大节点,事先做好精心策划。2024年是焦裕禄同志逝世60周年,开封日报社与《哈密日报》精心谋划,珠联璧合。宣传好当代焦裕禄精神传承人——阿布列林·阿不列孜,讲好他的故事,讲好新时代新疆的故事,是对焦裕禄逝世60周年的最好纪念。紧扣这个节点,开封日报社全媒体与新疆《哈密日报》适时联袂推出这组大型全媒体报道。在融媒体时代下,要想使报道收获高关注度,必须重视节点要素,踩准“节点”,加强新闻报道与时间节点的有效结合。特殊节点往往是新闻的集发点,这些节点也往往成为社会视觉的聚焦点,其所产生的新闻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影响。

时代性是重大主题报道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早在1842年就说过,人们读报是为了“到报纸上去寻找当代的精神、时代的精神”。全媒体时代要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必须回应时代关切,体现出鲜明的当下意识和时代精神。这组作品报道了一个新疆维吾尔族的阿布列林,从15岁开始,以焦裕禄为人生追求的榜样,57年如一日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典型事迹。他坚守为人民服务,亲民爱民,无私奉献,被中宣部评为“时代楷模”,光荣成为焦裕禄精神的当代传人。阿布列林在哈密政法系统工作31年, 经他办理的近千件案件件件是铁案,他用生命去捍卫法律的尊严,被人们誉为“铁案法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授予他“先进工作者”称号,后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系统优秀刑检干部”。

2014年9月,阿布列林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6年9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7年2月8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 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举行,阿布列林登上了颁奖台。推选委员陈晓川这样评价阿布列林:“他是焦裕禄的好学生,他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信仰来尊崇的。”

2023年11月20日《汴梁晚报》

坚持共情感人 做到故事动人

长篇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做到形式、题材、内容的创新,是一个重要课题。洋洋洒洒1.2万字,一口气读完不嫌长。作者运用新闻和文学两种视野,借鉴散文笔法,情景交融,娓娓道来,如泣如诉,徜徉于字里行间,跃然纸上。文章开头,用一张55年永不褪色的照片,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一个维吾尔族家庭四代人跨越时空,坚守五十七年的信仰起笔,徐徐展开,引人入胜,全文起承转合有序,纵横捭阖飞扬。

突出人情味。重大主题报道,要特别注意从人的角度切入,关注人的感受,融入人的感情。立足事实本身,挖掘事实内在的温情,去感动受众。通俗而言,也就是增强主题报道的共情性。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穆青、冯健、周原共同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恰是这一天,在新疆哈密有一位15岁的维吾尔族少年,在父亲阿不列孜·霍加的影响和感召下,被焦裕禄的事迹深深打动,希望有朝一日能到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看看。两年后的1968年2月16日凌晨,阿布列林与5位同伴在从上海返回新疆途中,终于圆了这个梦想。他们在兰考下车,边走边问,终于找到了正在修建中的焦裕禄烈士陵园。每人拿出1.5元合在一起买了一个花篮敬献在焦裕禄墓前,6个维吾尔族孩子用维语唱起了《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这首歌。阿布列林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特意找到了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和儿子焦国庆,一起来到他们朴素简陋的家,眼前的一切让他们的眼睛湿润了。为了留住在兰考的难忘记忆,在阿布列林的建议下,他拉着和自己同龄的焦国庆,一起请来了一个照相馆的师傅,来到焦裕禄办公室门前,为他们几个小伙子和焦裕禄的家人拍了一张合影。回到哈密不久,阿布列林就收到照相馆从兰考寄来的3张照片和一张底片,阿布列林把其中一张郑重地装在相框里。快一个甲子了,不管搬家到哪里,他都带着这个镜框挂在堂屋里。就是这张照片影响了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的一生,成就了一家四代人57年接力学习弘扬传承践行焦裕禄精神的感人事迹。

突出故事性。让长篇报道更有传播力,必须采用更为新鲜、生动、细腻的故事化写法。在这组大型报道中,鲜活故事比比皆是。有“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坚决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的铿锵誓言;还有他表姐的儿子涉嫌盗窃,阿布列林秉公处置、不徇私情,以致表姐与他断绝了联系。对这个故事的描述,并不是简单平铺直叙,而是把人物的心理挖深写透。再比如,1990年8月的一天中午,阿布列林在家休息,忽然听到“救命”的呼叫声,原来是邻居阿皮孜·尕依提家失火了。阿布列林几次不顾危险冲进火场,抢救出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双膝被磨烂了,两只胳膊也被磨出了道道血痕。阿布列林有一个34岁的独女阿孜古丽·阿布列林,她也像爸爸一样践行焦裕禄精神。阿布列林给两个外孙起名都琢磨着赋予特别的含义:大的起名叫安旦尔,维吾尔语的意思是珍贵、典范。小的叫伊利达尔,维吾尔语的意思是亲民、爱民。阿布列林希望第四代的孩子们也要以焦裕禄为榜样,长大了做亲民、爱民的典范。

微信截图_20240508220957

开封网微博截图

脚深方能文不浅 联手成就影响力

脚深方能文不浅。没有真正的扎实采访,就难以发掘到真实鲜活的故事,难以引发读者的共情共鸣。蹲下身、沉下心,才能设身处地找到感动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为了写这篇稿件,作者从2023年10月15日到11月19日,在一个多月里往返新疆哈密与河南兰考27次,采访阿布列林·阿不列孜与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学生,以及他无私帮助过的各族群众,包括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等。

诚如作品作者自己讲的:“与其说是一次次采访,不如说是一次次灵魂的洗礼与对焦裕禄精神的追寻。发源于河南兰考的焦裕禄精神,依托于一篇通讯和一张照片,翻越千山万水,在2500公里之外的哈密、在新疆大地播下了精神的火种,发扬光大,历久弥新。”

阿布林·阿不列孜一家四代57年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榜样的力量、一种英雄的气概、一种精神的鼓舞、一种价值的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一种鲜明的品格、一种坚强的意志、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深刻的启示、一种不灭的光辉、一种灵魂的洗礼……”

微信图片_20240508222834


微信图片_20240508222841

2023年11月20日《哈密日报》

创新报道方式,做好创意表达。在“同题作文”中出新出彩,避免模式化、同质化,是摆在主流新媒体面前的一道新课题。地方主流媒体把跨区域联动报道作为原创报道的一大重点,积极拓展媒体“朋友圈”,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有效互动、做大声势、形成规模。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和《哈密日报》在这种重大主题报道上创新作为,联手提升大型典型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和平台影响力。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开封日报》《汴梁晚报》、开封网、开封发布、开封+客户端、《开封日报》微信、《开封日报》微博、开封网抖音号等报网端微联袂推出长篇通讯《一张永不褪色的照片,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一个维吾尔族家庭四代人跨越时空坚守五十七年的信仰——焦裕禄精神在新疆大地的回响》。新疆《哈密日报》同日推出长篇通讯《焦裕禄精神在新疆大地的回响》汉文版与维吾尔文版。这在我国主流媒体,特别是中东部地区和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用两种文字同时推出重大主题典型报道实属少见,为唱响、铸就和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大胆媒体探索,取得成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开封是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人文历史源远流长,红色文化闻名遐迩,寄希望作者写出更多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好作品。

(本文转自《全媒体探索》2024年5月号刊)

责任编辑:金少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