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仲鹏报道 当前我市小麦已进入抽穗期,是决定结实粒数和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小麦总体长势较好。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麦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粮食高产稳产,突出重点区域,紧盯关键农时,开展生产指导,扎实做好春季麦田管理工作。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姜菡摄
从当前我市小麦生产形势看,夺取夏粮丰收有基础、有条件,突出表现为“三个好”:一是麦播基础好。二是苗情长势好,小麦一、二类苗占比达92.6%,较去年增加0.24个百分点,小麦群体充足、个体健壮。三是土壤墒情好。去年麦播以来,全市平均降水162.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成,土壤墒情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但我市小麦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防灾减灾任务重,小麦仍存在受旱、干热风等气象风险。二是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今年小麦赤霉病流行风险高,条锈病仍有传入隐患,茎基腐病、白粉病、叶锈病、麦穗蚜等可能局部重发。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姜菡摄
为切实抓好关键期麦田管理,连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召开麦田管理工作推进会,对麦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对墒情不足地块及时浇水,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扎实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根据小麦生育进程和病虫害发生特点,科学选择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进行喷施,增强小麦抗逆性,防病虫害、防早衰、防干热风,确保籽粒正常灌浆。截至4月17日,全市小麦中耕382.8万亩(次),追肥面积400.92万亩(次),化学除草331.62万亩(次),浇水435.62万亩(次)。
积极开展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各县区切实用好上级下达我市的病虫害防控资金,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整乡整县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有作业能力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做好自防自治基础上,也积极参与统防统治工作。
同时,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坚持精准、及时、靠前服务,组织100多名农业专家、10名县级领导分包全部乡镇,采取“联县包乡、责任到人、一包到底”的方法,为全市农民和经营主体提供“保姆式”技术指导服务,并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全年可能出现的灾害天气和重大病虫害提出应对措施,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夏粮实现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