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开封新时代报告】绘就生态新图景
明媚春日里,站在开封黄河大堤上,极目远眺,堤坡两侧草木蔓发,新绿初绽。清晨第一缕阳光或落日余晖下,雄浑壮美的黄河与色彩斑斓的沿岸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
【开封新时代报告】绘就生态新图景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张仲鹏 发布时间:2024-03-16 09:19:23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40316091816

明媚春日里,站在开封黄河大堤上,极目远眺,堤坡两侧草木蔓发,新绿初绽。清晨第一缕阳光或落日余晖下,雄浑壮美的黄河与色彩斑斓的沿岸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

DJI_0575(4956657)-20230805095330.JPG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完善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落实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国土绿化,统筹推进沿黄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沿黄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退休工人王志勇每天早上都要从市区的家骑车到黄河边看美景,不仅心情愉悦,还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过去谁没事来黄河边玩啊?处处黄沙弥漫、垃圾成堆,还有难以入眼的养殖场、窑场。现在不一样了,除了美景,黄河生态廊道还融入了骑行、休憩等功能,为大家打造了舒适、趣味、放松的活动空间。老百姓到这儿转一圈,心里美着呢。”王志勇说。

快乐骑行(5440248)-20240316082018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袁洋摄

近几年来,开封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古城大地落地生根,守护母亲河、聚焦生态河、建设幸福河,开创了黄河流域开封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荒滩变美景,人在画中游。目前,黄河大堤已全线绿化,林带面积约2.5万亩;沿黄生态廊道慢行系统全线贯通;沿途各种生态景观节点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我市各有关部门、沿黄县区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北美生态功能区”建设部署,已逐步将沿黄区域建设成为开封的生态屏障、安全屏障和生态休闲带。

全局思维  擘画生态美景

在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何俊岭看来,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不仅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汇聚“绿”能量,更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规划引领,完善推进机制,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树木郁郁葱葱,水面碧波荡漾。袁洋 摄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袁洋摄

我市委托国家发改委国地所编制完成《开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三区一基地”战略定位,提出“一廊两带三城三区”总体空间布局,明确“绿色发展、黄河安澜、文旅融合、郑开同城、现代产业”等8个方面重点任务。高标准编制《开封市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在全面系统梳理黄河滩区现状基础上,按照“北美”的发展定位,科学规划滩区空间,创新解决河道与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创建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示范段、弘扬黄河文化先行示范区。同时,积极对接省“1+N+X”规划政策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研究谋划,牵头完成16项课题研究。 

我市成立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设立工作专班和专家咨询组,深入研究谋划。市四大班子同上阵,全市人民齐动员;市人大、市政协列专题、搞调研、谋发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积极提建议、献良策,制订加强生态保护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战略任务。 

围绕生态环保、黄河安澜、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谋划项目建设。在北部片区,以安远门大道、开封市民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两大片区”为载体,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围绕“生活性服务业抓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抓突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生活性服务业遍地开花、生产性服务业生根发芽、双引擎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同时,以乡村旅游带动大北岗菊花、巴屯汴绣等本地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农业生产、农旅融合、休闲康养相互支撑的“农文旅”产业链。重点推进柳园口国家级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打造防洪保安、水源保护、生态修复、文化展示、国防教育、科普研学“六位一体”的黄河流域“生态水岸·文景相融”示范地。推进沿黄区域森林乡村示范村和森林特色小镇建设,引导乡村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已布局建设106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和9个森林特色小镇,今冬明春计划再打造40个示范村、5个特色小镇。 

111

资料图。赵文建摄

风景迷人的生态廊道、一步步绽放新颜的旅游景区、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无穷的魅力书写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传奇。何俊岭说,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全局思维、科学谋划和久久为功,才真正让黄河这条母亲河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幸福河。

岸绿景美  生态廊道美如画 

今年65岁的丁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水稻乡孙庄村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岸边。他说:“过去我家每天被子上都是一层土,有风的时候更厉害,漫天黄沙,出门看不清路。” 

依黄河而居,岁月静好、生活幸福是村民们所盼,这个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总长21公里、总投资13亿元的高标准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已经成型。生态廊道建设处处凸显新理念。黄河大堤内外100米范围为核心区,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宜草则草”原则,科学选取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涵养自然生态,构建水、林、田、草、湿地、坑塘共生的有机整体;沿黄河大堤开封段建设总长87.7公里、平均宽度190米的生态林带,面积约2.5万亩的防护林体系。 

微信图片_20230523125753(4746481)-20240316091632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

滩区内,柳园口省级湿地保护区沿黄河绵延60多公里,总面积24万亩。对于黄河滩区内不宜种树的滩涂,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草压沙发展紫花苜蓿、万寿菊、菌草、构树等优质草本作物。据统计,近年来,全市新发展优质草业带达10万亩。在长期稳定的滩区和大堤附近种植防风固沙林约15万亩,不仅完善了区域生态防护体系,而且形成了饲草、苗木花卉、用材林等特色产业基地,助推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207111215566(3908126)-20240316084141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

示范带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着力点,先后建成黑岗口河势观测台、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黄河宋城文化广场等,用生态廊道串起散落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先后打造渠首樱花园、龙亭区柳园口湿地公园、顺河回族区天鹅湖湿地公园、祥符区同心驿站、埽工广场、兰考玉带安澜广场等生态景观节点,黄河大堤生态廊道景观进一步改善。在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明确规划了“一轴、一带、两线、三片区、十五个景观节点”的总体布局。“一轴”即黄河大堤轴线,“一带”即宋词文化体验带,“两线”分别是文化展示线和生态展示线,“三片区”即宋文化展示区、悬河文化展示区、黄河文化传承区,“十五个景观节点”即水龙吟、兰陵王、鹧鸪天、如梦令、西江月、蝶恋花、河神传说、黄河悬河城摞城展示馆、黄河古渡、林公长堤、悬河落日、伟人足迹、黄河人家、于谦治河、镇河铁犀。 

西起中牟、东至河南山东交界,全长88公里的慢行道路系统仅仅用两个月就实现全市域贯通,其中新建道路64.5公里,体现了开封速度,成为河南全省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的标杆。2023年春季植树造林时,重点对慢行道路系统两侧进行了绿化提升,栽植栾树、国槐、白蜡、银杏、白皮松、樱花等景观树种,绿化长度达60公里。 

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改善生态环境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做到扎实细致。去冬今春,我市又谋划了沿黄区域绿化1600亩,在黄河滩区内结合滩区生态治理要求新发展菌草3000亩。重点提升黄河大堤、S312生态廊道和上堤道路绿化水平,突出“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功能,增植观叶、观花、常绿树种,丰富绿化层次,实现生态廊道绿化向彩化、常绿化升级,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生态景观走廊。 

如今,开封黄河生态廊道已成为开封黄河文化的讲述地、群众了解黄河的打卡地,形成了开封目前的黄河文化之窗,对河南全省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生态修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来投票。近几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开封黄河湿地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每年冬季,就会有大批野生鸟类在这里停歇、游弋觅食。 

日前,市摄影爱好者毕明山在开封黄河滩区拍到了大雁、灰鹤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多种鸟类在那里越冬。“现在开封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空闲时间我喜欢拿着相机抓拍珍稀动物。”他说。 

黄河湿地  候鸟家园(4345159)-20240316084336

资料图。赵文建摄

近日,记者在黄河河势观测台西边的观鸟台上拿着望远镜远眺,发现有上百只灰鹤悠闲地休栖觅食,它们优美的舞姿把黄河湿地点缀得生机勃勃。“10年前从这里望去,黄河枯水期很多地方都是荒滩,如今的湿地水面大了,鸟儿也多了,环境越来越好。”家住水稻乡南北堤村的巡护员刘学军说。 

天鹅来了(8229176)-20240316092026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袁洋摄 

近年来,我市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柳园口湿地保护区范围内减少村庄13个,减少基本农田2.1万亩,规范了保护区边界。强力推进保护区违规问题整治行动,2019年以来,共核查清理违规建筑、非法采砂、养殖场等问题点位210个。实施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岗口、祥符区刘店乡中王庄、龙亭区湿地公园3处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采用生态补水、植被恢复等措施,进行湿地生态修复。积极推动了龙亭区柳园口、兰考县金牛湖、兰考县凤鸣湖等沿黄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强力推进保护区违规问题整治行动,祥符区袁坊乡保护区共清退170个2420亩鱼塘,在自然生态恢复的基础上,于2023年5月人工种植了旱柳、芦苇、香蒲等湿地水生植物,在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的同时,为野生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接下来,我们将利用省级资金300万元,准备对该地区生态进行再次修复。”何俊岭说。 

生态好了,自然催生生态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这两年,袁坊乡开发利用整治后的坑塘,成立合作社种植莲藕,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袁坊村莲藕合作社还注册了商标,走品牌化路线。藕农尚美英种植藕田200多亩,并打算继续扩大莲藕种植规模。 

祥符区曲兴镇借助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的发展契机,大力整合资源,引进精细管理模式,建设水产养殖基地。该村通过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坑塘600余亩,发展水产养殖业,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2600万元。“黄河生态廊道建成,我们村也吃上了生态饭。”该村一位村干部说。 

全媒体记者 石斐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摄

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区紧挨着西环城路,出门就能看水赏绿散心,仿佛多了个‘后花园’。”市民程付青说。在钢筋水泥化的城市,越来越多的绿地建成,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也改变了人们枯燥的生活方式。 

从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梧桐树”,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美丽开封,这是这座古城打造好“生态宝库”的积极探索。 

我市自2019年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来,很快整体呈现出城乡一体推进、绿化提质加速、林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3年多来,开封市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22年,开封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9年以来,我市累计完成国土绿化80.14万亩,林木覆盖率由28.34%提升至30.3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11平方米,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每个乡镇、村都建有公园或游园,正式印发了《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意见》,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工作体系,构建了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森林资源管理长效机制。森林产业体系发展迅速,特色木制品加工成为支柱产业,生态旅游形成品牌,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到25.1万亩。同时,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弘扬,新建义务植树基地21个,全市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在90%以上。全市2097株古树名木和25657株古树后续资源全部挂牌保护。 

秋天,朝霞也是多巴胺配色。袁洋 摄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袁洋摄

我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生态立市”,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古城绿色崛起。同时,打造“美丽经济”,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图景,让古城成为“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生态宜居家园。

责任编辑:董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