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年俗中的开封 | 年货见证时代变迁
办年货,是一件极具仪式感的事情。
年俗中的开封 | 年货见证时代变迁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4-01-19 07:24:30

开封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微信截图_20240119071815

办年货,是一件极具仪式感的事情。

丰盛的年货既是对一年来辛勤努力的犒赏,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福。无论是在哪一个年代,无论是富足人家或者是困顿家庭,每个人都希望春节能过得热闹又喜庆。琳琅满目的年货让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跃然可见,让人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了“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一份年货寄托一份温情 

置办年货,也相当于囤货。在市场贸易还不十分繁荣的年代,春节期间要关店闭市,因此人们得提前储备好春节期间所用的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ER9A3669(7249201)-20240119064327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按照传统习俗,开封人置办年货,从进入腊月或者除夕前的半个月就已经开始。坚果糖果、肉品熟食、蛋奶果蔬、新衣服、走亲访友的礼品等,都是常见的年货种类。在“老开封”的传统认知里,吃食应当是年货的主角,这也跟当时恩格尔系数偏高的社会整体水平相一致。物资匮乏的年代,日常生活需要精打细算,一年压抑的消费欲望在辞旧迎新的时刻才得以释放。正因如此,人们会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寄予极高的期待。 

P1060626(4418797)-20240119064522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李俊生 摄

以前,开封的年货市场被称为“乱市”。开封的“乱市”之说始于北宋。在二十世纪前半叶,开封的徐府坑街、鱼市口街、南北土街、东西大街等都是年货中心大市场。每日约五更时分,城区许多背街小巷杀猪之声不绝于耳。天色微明,各市场的肉架上都挂满了整扇猪肉,供人们选购。 

说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过年置办年货的情景,79岁的张玉萍老人印象深刻。“过年能够吃到平常难得吃到的丰盛饭菜,这是让全家人最为高兴的事情。”张玉萍说,“那时,由于物资匮乏,粮、油、肉等生活必需品都要凭票供应,过年买东西人多,有时候去买已经没有了。因此,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想要的年货。即便如此,那时候的人最盼望的还是过年。” 

P1030221(4379475)-20240119064720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李俊生 摄

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千家万户,人们的年货清单也丰富起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人们对吃食有了更高的追求。过年时,不仅会买块把钱一斤的五花肉,也会买只现杀的鸡,或是两条鱼。“那时候,我们大院附近就有卖肉的,但是我父亲嫌那里的肉不够好,会和邻居一块骑自行车到好几公里外的郊区,买几斤上好的猪肉留着过年吃。”53岁的市民周亚琴告诉记者。 


网购年货成为新时尚 

年货,虽然吃穿用都有,但基本都是跟“年”相关的。过年穿的新衣服,装饰用的春联、窗花,招待客人用的坚果糖果,年夜饭所需的食材等。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烟酒糖肉”等传统年货之外,人们还看重年货的附加价值。 

ER9A6509(4432932)-20240119064812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1月18日上午,记者走访市场时看到,市区各大商超纷纷开辟了年货专区,各种年货礼盒摞得很高,干果、糕点、乳饮、零食应有尽有。和以往华而不实的包装相比,经济实惠的礼盒成为市场上的“主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低糖”“无糖”“低卡”等符合时下人们健康观念的元素,也被商家当作卖点醒目地印在包装上。 

近年来,随着网购的盛行,在电商平台一站式购齐年货的方式,一定程度代替了商店等线下传统置办年货的场景。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人未到家,年货已在路上”的趋势越来越流行,网购年货成为线下赶集之外的新选择。 

ER9A6333(4432919)-20240119064758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95后”消费者张雪丹就喜欢蹲守直播间,动动手指在线上购买所需的年货。张雪丹说:“在线下买年货,有时候跑很多地方还不一定能买齐,线上则方便很多,想要的都能买到,直播间还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你看我买的年货,从坚果礼盒到酒类商品,应有尽有,品种丰富。”1月18日上午,家住嘉泰新城小区的于晓琳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从快递驿站拉走了自己的几个快递包裹,而这些只是她在电商平台购买的一部分年货。 

P1040828(4396569)-20240119064916

资料图。全媒体记者 李俊生 摄

年货究竟应该怎样办?十里不同俗,人们的答案很难统一。尽管年货没有固定的种类,但办年货是中国人过年的一种重要仪式,人们在忙碌的喜悦中感受春节的到来,在琐碎却温暖的仪式里,传递着浓浓的温情。

年货海报

海报:马言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