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近日在北京正式发布,北京站、上海飞机制造厂、青藏公路等100个工业遗产入选。首批中国工业遗产背后的工程师名录也同时发布,从第三批中国工业遗产名录所涉工程建设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工程师中遴选产生,共有“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飞机设计专家陆孝彭、青藏铁路第一任总设计师庄心丹等86人。(据9月19日中国新闻网)
工业遗产是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属于城市文化的摇篮,是城市中的“乡愁”记忆。
拥有丰富工业资源的中国,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些工矿企业或关停或转型,其中不乏价值较高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见证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保护工业遗产,使旧厂房的建筑形态和历史痕迹得以保留,将成为文创产业的肥沃土壤,衍生出更加丰富的产业经济,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
发布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保护与利用好工业遗产,留住珍贵的“工业乡愁”,是弘扬工业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三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红色工业遗产”为主题,红色工业遗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形成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业遗产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的尊重,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
保护工业遗产,唤醒城市的“乡愁”。要完善工业遗产保护的科学体系,在增强保护意识的基础上,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质出发,采取积极的刚性措施,将工业遗产纳入整个城市规划;建立全市工业遗产清单目录,开展工业遗产相关政策、规定的制定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撬动闲置工业遗产与文创产业结合,利用老厂房、老仓库兴办文创园区,建成集工业历史展示、工业遗产保护、工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打造成独特的“工业文化标志”;保护工业遗产要综合时空关系和社会语境,处理好工业遗产与城市规划、历史街区等方面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建立综合、整体的保护机制,更好地发挥工业遗产的教育功能,把工业遗产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与当下的科技、时尚、艺术、旅游、文化等诸多因子紧密结合,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发展工业创意产业,打造知识经济新业态,实现工业遗产的动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留下一抹“工业乡愁”。
保留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弘扬工业遗产的文化精神,既能为后世留下曾经承载经济发展、社会成就和工程科技的历史形象记录,也能为城市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我们要保护好、利用好工业遗产,弘扬工业精神,发展工业文化,充分挖掘文化内涵,让工业遗产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