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廉洁文化:读史明智 赋能精进⑩范质:清廉持节 谨守法度
翻开《宋史》可以发现,在列传部分,排在后妃、宗室、公主等皇室成员之后的第一人,便是本文的主人公范质。公元960年2月2日,在距离河南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了一场兵变,史称“陈桥兵变”。
开封廉洁文化:读史明智 赋能精进⑩范质:清廉持节 谨守法度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任崇喜 发布时间:2023-09-01 08:17:21

全媒体记者任崇喜

微信截图_20230901081304

翻开《宋史》可以发现,在列传部分,排在后妃、宗室、公主等皇室成员之后的第一人,便是本文的主人公范质。

公元960年2月2日,在距离河南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陈桥镇),发生了一场兵变,史称“陈桥兵变”。

这场兵变,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在眼泪的软化与利刃的威逼中,范质带着后周群臣对赵匡胤三呼万岁,赵匡胤顺利登上皇位,建立宋朝。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乱世,诸侯藩镇争战不休,朝代更迭不断,

城头频繁变换大王旗,遍地狼烟,生灵涂炭……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范质却没有被阻挡住加官进爵的步伐,屡屡得到重用,也是一个奇迹。

他一生历经六朝,五朝为官,两朝为相,靠的不是阿谀奉承,而是才华出众、清正廉洁、处事公允、谨守法度。

他曾主持编订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统》直接来源于此法典;他编著的65卷《五代通录》,是《旧五代史》的蓝本;北宋建国之初的相关仪典,是由他主持制定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一代名相赵普,是由他举荐的。

宋太宗对范质评价很高:“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


公元911年,也就是后梁乾化元年,大名宗城人范质出生。宗城,在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东。范质的父亲范守遇,任郑州防御判官。这个官儿不大,是唐玄宗以后才设置的,为防御使属官。五代后周显德年间,被定为准七品。 

《宋史》给范质披上了一件神奇的外衣:“质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留下江郎才尽成语的江淹,就是因为五色笔被追回,才“尔后为诗,不复成语”的。不知有没有五色笔,但范质自幼聪明好学却是史书明确记载的。这个字文素的人,“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14岁开始开馆授徒。 

公元933年,“力学强记,生性敏悟”的范质考中后唐进士。这时的后梁,早在10年前已灭亡。范质考进士时,正值五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家和凝主持科举考试。当时开榜之时,往往“设棘于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但和凝却反其道而行之,“彻棘启门,是日寂无喧者”。他眼光独到,唯才是举,选拔了范质、李澣、刘知古、申文炳、张谊等大量人才,时人誉为“得人”。 

有“曲子相公”美誉的和凝,读到范质文采飞扬的试卷,不禁拍案叫绝,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更有意思的是,他因为自己登进士第时名列十三,把范质的名次也排在十三。贡院中称这种做法为“传衣钵”。巧合的是,范质后来与和凝一样,官登相位,被封为鲁国公、太子太傅。 

考中进士不久,范质被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推官,后升任封丘令。 

公元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契丹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公元937年,后晋迁都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3年后升汴州为东京开封府。 

微信截图_20230901081410

后晋天福年间,范质遇到了自己的贵人桑维翰。桑维翰历史上名声不佳,两度出任宰相,广受贿赂,权倾朝野。石敬瑭勾结契丹篡国,也是他极力赞成并办理具体事宜的。但这个人,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政绩,如建议朝廷“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复置学士院,注意选贤任能。范质向桑维翰进献文章,深得器重,当即上奏封范质为监察御史。桑维翰任泰宁节度使、晋昌节度使时,也请求朝廷让范质给他当从事。桑维翰第二次任宰相时,范质升为礼部主客司员外郎、直史馆。一年多后,范质入朝任翰林学士,加任比部郎中、知制诰。 

石重贵是石敬瑭的养子,始终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为此屡屡到后晋“打谷草”。这一次契丹侵扰边境,石重贵想命刘知远等十多位将领出征。当天夜晚,恰逢范质在朝中值班。石重贵准备召来多位学士一起来起草诏令,范质却说:“此乃特急军情,恐外宣泄密。”他一人起草诏令进送石重贵。诏令文从字顺、用语贴切、表意清晰、有条不紊,当即受到石重贵称赞。 

公元947年1月,契丹占领开封,后晋灭亡,在位只有4年的石重贵被俘送往契丹。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后定都于汴州。范质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所从事的依然是诏令的起草、发布等工作。 

后汉将郭威带兵大败契丹后,被封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忙于征讨叛军。郭威是个十分细心的人,发现每次的诏令都对自己的奏章有详尽明了的批复,字迹清晰、用词稳妥、十分得体,便问使者是谁起草的诏令,使者答称是范质。早闻范质大名的郭威感叹道:“范质真是宰相之材啊!” 

公元950年,后汉政权内部起了纷争。后汉隐帝刘承祐杀了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之后,密令左右干掉权力越来越大的郭威。提前得到消息的郭威引军南下,准备攻占开封。没想到,刘承祐得知郭威引军南下的消息后,竟派人杀死郭威在开封城中的所有家眷,连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没有幸免。郭威非常愤怒,攻陷开封后,“诸军大掠,通夕烟火四发”。一夜之间,开封城人头滚滚,狼烟遍地。 

留在京师朝不保夕,范质便悄悄躲藏在乡下。郭威派人四处寻找范质,找到范质时正下大雪,郭威便解下自己的衣服让给范质穿。 

已成为后汉政权实际控制者的郭威,有自己的通盘打算。此时,刘承祐已被侍卫杀死,后汉刘姓宗室中仍有两股势力在外,郭威决定一方面拥立刘知远的养子刘赟为帝,以堵塞众人之口,另一方面则着手准备登基事宜。他命令范质起草太后诰命及商议迎礼事宜。范质很快搞定了这些令人棘手的事情,很符合郭威心意。于是,郭威以太后的名义,任命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 

公元951年,郭威谎称北方契丹大军来袭,带领大军出城。出城后不久,一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便披在郭威身上,“迫于无奈”的郭威答应将士们的请求,决定称帝建国,随后带大军又浩浩荡荡地回到开封。这是“黄袍加身”的另一个版本。 

后汉太后颁布诰令,授予郭威传国玺印,郭威正式即皇帝位,后周建国。 

在跟随郭威征伐高平(今山西晋城市)回来后,范质被加授为司徒、弘文馆大学士,成了后周名副其实的宰相。


范质历经数代更迭,深知乱世之中自己的重责。因此,他遇事一向依从律令、坚守原则,不以主观感情影响自己的判断。 

范质刚做宰相时,浮沉宦海多年的冯道十分瞧不起他。范质刚主持政务,便对手下人说:“凡是处理政事或者写报告奏折,都应亲自体察实际情况,否则便会文不符实、漏洞百出,为天下人耻笑。”冯道听说后感叹道:“范公智识过人,举止得体,吾实不如也。” 

范质每次起草诏书、下达诏令都严守法度。他命令各地方的刺史、县令,一定要以户口版籍为头等政事。朝廷每次派遣使者视察民田、巡视狱讼,范质都要把这些使者叫来,当面告诉他们皇帝忧虑勤政的意图,嘱咐他们不要辜负圣望,要勤勉做事,然后才打发他们出巡。 

公元952年,郭威平定兖州慕容彦叛乱后,打算诛杀兖州所有的将领官吏。翰林学士窦仪得知后约见冯道、范质共同朝觐劝谏:“他们只是胁从罢了,不应担这样大的干系啊!”于是,兖州所有的将领官吏得到了赦免。 

微信截图_20230901081502

范质为人耿直,对于他人的短处,常常当面指出,毫不留情面。他曾对同朝为官者说:“人能鼻吸三斗醋,斯可为宰相矣。”说的是要胸怀宽广、大度从容。 

他虽求才若渴,却从不随意授人官职。他喜欢与士大夫们交谈,借此察其言、观其行。殿中侍御史柴自牧、右补缺裴英一起到中书衙门拜访他。当谈到地方治理时,范质问柴自牧是否曾在地方官府任职。柴自牧是柴荣的堂叔,“掌纠察朝仪,兼知库藏出纳及宫门内事,及京畿纠察事宜”,颇有才干。柴自牧将自己在州县躬行节俭、为官清廉的经历讲给范质听,范质听后频频点头。范质又转过头问裴英。裴英身为名门之后,十分自负。他说:“地方上这些职位,没有英雄用武之地,也不可能有什么值得说出口的作为,幸运的是我侥幸都躲过了。”范质听后怒斥裴英道:“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既然居宰相位,与你们一起谈论百姓疾苦等民生之事,就不是戏言。像你这种眼高手低、目光短浅、见识不广的人,怎可任职于谏署?”第二天,范质将此事如实禀奏,最终只授给裴英一个闲职。 

范质身居高官后,仍常常手不释卷。同僚之中有人对此不理解,范质解释道:“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公元954年,郭威在出征途中病重,传位于已收为养子的妻侄柴荣。 

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公元956年,范质跟随柴荣征讨南唐,诏令多是他亲手起草的,南唐文人士子没有不为之折服的。 

柴荣第二次到扬州,窦仪因事得罪柴荣,柴荣准备将他定死罪。范质得知消息后,迅速入宫求见。柴荣知道他是来为窦仪说情的,站起来准备躲避。范质上前说:“陛下,窦仪即便再有错,也是皇帝您的近臣,何况,以他的过错,不应该处以死罪。”说到这里,他摘下帽子给柴荣叩头,泪如雨下:“臣位在宰相,没有做好工作,才使得陛下暴怒、近臣进于死路。这是臣的过错,请求陛下宽赦窦仪的罪过。”范质声泪俱下的恳切求情,挽回了窦仪的一条性命。 

据北宋僧人文莹的笔记集《玉壶清话》记载,公元957年夏天,范质跟随柴荣征伐寿州回来,在一个小巷的茶馆闲坐。酷暑盛夏,范质手持团扇不断扇动,想起纷乱局势、黎民疾苦,顺手在扇上题写一句:“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这时,有人过来指着扇子说,现在典刑不公、“轻重无准”,你若真有此意,何不革除弊害、伸张正义呢?这一句话,好似惊醒了梦中人。 

范质想起了一件往事。柴荣任后汉诸卫将军时,曾到城郊出游,想要拜访当地的县令。那位县令正与人赌博“鏖战正酣”,没能及时接待他,柴荣十分不满。柴荣继位后,便下令彻查这位县令。范质将这位县令的贪污案情上奏,柴荣说:“他身为一方父母官,竟然贪赃到如此地步,应当处死。”范质回奏说:“此人收受财物固然有罪,但论法也不至于死罪啊。”柴荣厉声道:“法律自古便是由帝王制定的,是用来防止奸邪之辈的。现在朕下令要杀一个贪官,难道这也不行吗?”范质不卑不亢地说:“陛下以您的名义杀他,当然可以。但若要交付有关衙门,以律法之名执行死刑,臣不敢签署这个命令。”在范质的坚持下,最终这位县令被免于死罪,也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此案之后,柴荣下令“今后犯者并以枉法论”。范质奉行诏令,将其写入法律。这就是《刑统》中“强率敛入已,并同枉法者”法令的来源。 

很快,范质上书柴荣,指出因为法律条例繁冗、轻重没有依据,官吏得以因缘为奸,建议修改法令。得到柴荣的同意后,范质主持编纂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统》直接来源于此书。这是范质对中国古代刑法最大的贡献。 

公元959年,柴荣在北伐节节胜利的路上染疾而返,途中病情日渐沉重。此时,军中传言说“都点检作天子”。柴荣解除了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务,升任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 

不久,踌躇满志、剑指天下的柴荣饮恨宫中。柴荣临终托孤,命范质辅佐7岁的柴宗训。柴宗训即位后,加封范质为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


公元960年1月31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忽然传来契丹即将联合北汉南下攻击后周的消息。主政的符太后茫然不知所措,只好问计于范质。范质把朝中大将盘算了一遍,感觉只有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说自己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授予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公元960年2月2日,赵匡胤大军夜宿于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当天晚上,赵匡胤喝得酩酊大醉。他醉倒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赵匡胤酒醒后,众人皆拜于庭下,拥他为皇帝。 

赵匡胤对诸将说:“汝等贪富贵,立我为天子,我有号令,汝等能禀乎?”众人齐声回答听命。赵匡胤又对部下下达命令说:“太后、主上,吾北面事之;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汝等不得惊犯宫阙、侵凌朝贵及犯府库。用命有厚赉,违则孥戮。”赵匡胤大军掉头南下,从仁和门进入开封城,秋毫无犯。 

第二天,范质、王溥等人还没退早朝,便得到了赵匡胤兵变的消息。范质走下殿廷,紧紧握住王溥的手说:“仓促遣将,是我们的罪过啊!”他的指甲掐得王溥的手几乎要出血了。王溥被吓得噤若寒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赵匡胤退归殿前司公署,不大一会儿,“诸将拥范质等至”。从这一记载来看,范质、王溥、魏仁浦是被逼迫到殿前司公署的。 

范质质问赵匡胤:“先帝养太尉如子,今先帝身犹未冷,奈何如此?” 

赵匡胤呜咽着说:“我受世宗厚恩,现在为六军所迫,到了这一步,实在是愧对天地,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范质还没来得及回答,殿前司散指挥都虞候罗彦环举刀对范质说:“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 

从五代到北宋这一段时期,各个军阀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多次耳闻目睹武将嚣张跋扈、为所欲为的范质,自知回天乏力,长叹一声说:“事已至此,就不要太仓促了。自古帝王有禅让之礼,现在可以举行了。” 

在赵匡胤答应他提出的“事太后如母,养少主如子,无负先帝旧恩”的条件后,他率百官成礼,赵匡胤得以顺利地建立宋朝。 

范质加官兼侍中,同时被免去原先兼任的知枢密院事。 

过了一段时间,范质卧病在家。赵匡胤令人去询问病情,得知范质家里连招待客人的器皿也不齐备,马上命令翰林司赐给范质有关物品。赵匡胤亲自到范质的宅第,细心地询问病情,还有些不解地问他:“卿为宰相,何自苦如此?”范质回答说:“臣曩在中书,门无私谒,所与饮酌,皆贫贱时亲戚,安用器皿!因循不置,非力不及也。”听了这话,深受感动的赵匡胤当即赐给范质黄金器二百两、银器一千两、绢二千匹、钱二百万。 

五代十国时期,政治生态混乱,官场贪墨成风。当时,地方官员经常主动结交朝廷高官,向其厚赠金银财宝。而范质身居高位,却始终严于律己。他从不接受馈赠,也不积蓄财产,仅靠俸禄维持家用,甚至“内室之中,吃饭不相异”。此外,他还经常拿出自己的俸禄接济亲属遗孤。 

柴荣曾奉郭威之命造访范质,一班人马走到范家门前,发现其家门竟然低矮狭窄,车马根本无法通行,柴荣只好下马步行入内。柴荣即位后,对范质说:“爱卿所住的虽是旧宅,但也不该不修葺一下,你府上的门楼实在太狭小了。”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范质却甘之若饴。 

赵匡胤即位后,范质上奏推荐泰宁军节度使赵光义、嘉州防御使赵光美、端明殿学士吕余庆、枢密副使赵普等人任要职,赵匡胤采纳了他的意见。事实证明,他的眼光精准,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一代名相赵普由此脱颖而出。 

范质的侄儿范杲很小就成了孤儿,范质待他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范杲任校书郎时,请求范质上奏朝廷提升自己的品级。对于侄儿的这种行为,范质“省之再三叹,不觉泪盈眸”。痛心之余,他写下《诫儿侄八百字》长诗,告诫侄儿要知足知止。 

“朝廷悬爵秩,命之曰公器。才者禄及身,功者赏于世。非才及非功,安得专厚利!寒衣内府帛,饥食太仓米。不蚕复不穑,未尝勤四体。虽然一家荣,岂塞众人议?”他说靠歪门邪道,终究会受到别人的指责。 

他在诗中向侄儿提出了“六戒”的要求:“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悌”“戒尔学干禄,莫若勤道艺”“戒尔远耻辱,恭则近乎礼”“戒尔勿旷放,旷放非端士”“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戒尔勿多言,多言者众忌”。他希望侄子修身养性、品行端庄、忠厚正直,为官要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此诗一经流出,即被时人广泛传诵。 

公元963年,赵匡胤将在圜丘祭天,任命范质为大礼使。范质、张昭、刘温叟共同制定了《南郊行礼图》。礼仪完毕后,赵匡胤加封范质为鲁国公。范质多次向赵匡胤上表推辞,却没有被批准。 

公元964年农历正月,范质与王溥、魏仁浦同日罢相,范质被授为太子太傅。同年农历九月,范质去世,终年54岁。临终前,范质告诉他的儿子范昱,不要向朝廷请赐谥号,不要刻墓碑。 

赵匡胤闻讯后十分悲痛,为他而罢朝。他追封范质为中书令,赠绢500匹、粟麦各100石。办完丧事后,范质家中已无多余钱财。对此,赵匡胤十分感慨,对左右说:“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指导单位: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

中共开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开封日报社

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廉政文化研究会

承办单位:开封日报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