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任崇喜
说到李勉,首先要说开封城墙。
开封城墙全长14.4千米,是中国现存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开封城墙历史悠久,历经战乱和黄河泛滥,见证了开封城市发展的历程与开封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唐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781年,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河南开封)刺史的李勉,重筑南北朝时的汴州城,奠定了开封城墙的基础。
李勉出身高贵,是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李元懿的曾孙。李元懿聪慧好学,深得宠爱,李渊封他为滕王。因为年幼,李元懿躲过了惊心动魄的宫廷之争。公元636年,李世民改封李元懿为郑王,担任两个州的刺史,这时的李元懿仅14岁。李元懿成年后政绩不凡,曾“数断大狱,甚有平允之誉”,获得唐高宗李治的褒奖,被赐绸缎三百段和金银珠宝。李勉的父亲李择言,历任汉(今四川广汉)、褒(今云南大姚)、相(今河南安阳)、岐(今陕西凤翔)四州刺史,以严厉干练著称,封安德郡公。
令人奇怪的是,李勉虽为刺史之子,但《新唐书》却称他少年时家境“贫狭”,想来家道已中落。在这样的条件下,幼年的李勉仍勤于经史,好学不倦,“内沉雅,外清整”。成年后,他沉雅清峻,忠贞尚义。这个曾被后人评价为不知兵的人,一生出将入相,定国安邦,辅佐唐肃宗李亨在灵武登基,帮助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治国,平叛各种战乱,立下汗马功劳。
李勉忠贞尚义、古道热肠,嫉恶如仇、不畏强权,事迹被《太平广记》《醒世恒言》等大力宣扬。
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却偏偏喜欢与音乐为伍。李勉在读经研史之余,“多蓄古今玩器”。明代琴家蒋克谦在《琴书大全》里称,李勉精通音律,擅长演奏、作曲、制琴,是全能型的古琴妙手。据《琴史》记载,李勉“造琴,新旧桐材扣之合律者,裁而胶缀之,号百衲琴”。《尚书故实》上则说,李勉“用蜗壳为徽,其间三面尤绝异通。谓之响泉、韵磬。弦一上,可十年不断”……由此可见,他音乐的造诣极高。他还有专著《琴徽字议》、琴曲《静观吟》等作品传世。
后人对《静观吟》这样评价:“此小曲中之神品也。其音恬逸,清圆洁润。音疏韵足,曲小意大。抚之宜方正规矩,复体澹逸自然,其静观自得也。”后世琴家对《静观吟》有一段题解:“唯静观,则心境澄清,外诱不扰,而能浮云富贵,草芥功名。”或许,在自然通透的天籁真音中,他才能忘却尘世的烦扰,物我两忘,回归真的自我吧!
南宋学者徐钧曾这样为他吟诗:“指破奸邪叵测心,一言剀切盍沉吟。主昏不听终无奈,付与清风一曲琴。”
一
李勉与开封渊源很深。因皇亲陪位典礼,拜开封县尉,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公元576年,梁州改为汴州后,失落近百年的开封逐渐恢复元气。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中段是汴河,联通黄河与淮河、贯穿汴州,更为开封的迅猛发展提供了绝佳条件。李勉赴任时处于“开元盛世”末期,社会的各种矛盾开始集中显现,特别是官场贪腐严重。“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他力图刹住这股歪风邪气。他贴出告示:“凡受贿者,须在三天内自首,过日者舁榇相见。”舁榇相见,就是抬着棺材相见。有一名多次收受贿赂的小吏,想试探一下李勉的执法尺度。此人再次收受贿赂,还故意放出风去让李勉知道。3天后,他让人抬着棺材去见李勉,想看看李勉敢不敢治他的死罪。李勉亲自审问,在弄清真相后说:“故意受贿枉法,罪加一等。”李勉当即命人取来石灰、荆棘放到棺材里,然后把这名小吏扔进棺材,用铁钉钉牢,直接扔进汴河。李勉知道此举不合法律规定,便向专巡回按察所属州县的按察史汇报,按察史“叹赏久之”。从此,李勉以“擒奸擿伏”(捉拿奸邪,揭发隐恶)扬名,开封官场得到有力肃清。
在开封县尉任上,还牵扯到一件往事。李勉早年在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游历时,曾与一位南昌儒生同住在一家客栈。不料,这位儒生突染重病,李勉照料了10余天。临死前,这位儒生将自己带的银子交给李勉后说:“希望你用这些银子将我埋葬,多余的银子就送给你了。”李勉暗暗将除去办事之外剩下的银子放在棺材下面,与儒生一起埋葬。后来,这名儒生的家属得知李勉任开封县尉,专程找到李勉。李勉与他们一同挖开儒生的坟墓,把棺材下面的银子交还他们。这就是著名的“李勉埋金”的典故。由此,李勉成为守信用、重情义的典范。
李勉在审理案件时,一个请求活命的囚犯气质不凡,向李勉表清白,李勉便放了他。几年后,李勉游历河北,偶然碰到这个当年的囚犯。这人把李勉接回家中好生招待。这人竟在妻子的唆使下动了杀心。李勉得到这人家仆的通知后连忙骑马逃跑。驰到半夜,他在百里之外的一个渡口客店投宿。客店店主问他:“此处有很多猛兽,你怎么敢一个人连夜赶路?”李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一遍。余音未落,从客店房梁上跳下来一个人大声嚷道:“我几乎误杀长者!”这个离奇的故事,被收录在《醒世恒言》中,名为《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李娃传》是中唐时期传奇繁荣阶段的代表作,被收录于《太平广记》。有人考证,荥阳公子郑生的原型就是李勉。但在封建专制统治的唐朝,门第森严,陇西赵郡李、太原王、荥阳郑、范阳卢、博陵崔五大士族男不外娶、女不外嫁,贵为皇族的李勉是不可能聘一个烟花女子为妻的。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仓皇西逃。“马嵬驿兵变”后,李亨北上灵武(今宁夏灵武)称帝,为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开始组织力量平叛。李勉追随李亨到灵州,官拜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时为乱世,朝廷崇尚武功,勋臣依仗恩宠,大多不知礼仪。在朝堂上,大将管崇嗣竟然与皇帝背向而坐,肆无忌惮地谈笑,旁若无人。李勉挺身而出,履行监察御史职责,当场弹劾管崇嗣,并把他囚禁到有司。唐肃宗感动不已,感叹道:“吾有李勉,始知朝廷尊也。”
公元757年,关东诸将送来100多名战俘,唐肃宗命全部处死。李勉看到将要处死的战俘中有一人仰天长叹,马上便询问情况,得知这些战俘大多为安禄山胁迫。李勉非常同情这些人,当即上疏朝廷:“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唐肃宗听从李勉的劝告,赦免了战俘。这样一来,投奔肃宗和李勉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二
郭子仪收复长安后,河东节度使王思礼、朔方河东都统李国贞任命李勉为行军司马(节度使府的主要参佐之一)。不久,李勉任梁州(今陕西汉中)都督、山南西道观察使(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公元762年,羌族、奴剌联军入侵梁州,势孤力单的李勉守不住城池,被召回朝廷,担任大理寺少卿。过了一段时间,唐肃宗一向看重他的正直不阿,准备对李勉加以重用,擢为掌管礼乐和祭祀的太常少卿。
这时,他遭到了李辅国的忌恨。
李辅国是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因拥戴唐肃宗灵武即位有功成为天子心腹,从起草敕令、批阅奏疏到符印军号、调遣禁军,尽在其掌握之中。唐肃宗驾崩后,李辅国又因拥立唐代宗被尊为“尚父”,愈发飞扬跋扈。李辅国示意李勉对自己跪拜施礼时,李勉不为所屈,因此遭李辅国忌恨,一度被贬出朝廷,历任汾州刺史、虢州刺史、京兆尹、检校右庶子、兼御史中丞、都畿观察使、河南尹、江南西道观察使。
李勉任职江西观察使期间,当地连续爆发叛乱。他全力应战,将其平息。李勉为江西观察使时,部下有人因父亲生病,按照迷信的方法,制作一木偶人,写上李勉的姓名和官位,埋在土中。这在当时被称为制造“魇魅”,是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属于《唐律疏议》“十恶”中的“不道”重罪。后来,此事被人告发。通过调查,李勉发现此人制造“魇魅”是出于一片孝心,目的在于为重病的父亲祈福,于是下令将其释放,没有追究此事。
唐宝应至大历年(763年~766年),李勉任虔州刺史时,在赣州城西北部天螺岭(又称贺兰山、田螺岭)上重建郁孤台。据记载,郁孤台建成,李勉登上郁孤台,百感交加,“登台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名乎?”他自认比不上春秋时的魏公子牟,将郁孤台改名为“望阙台”,以示他人虽远在江南,但忠于朝廷之心不变,始终在关注国家命运。
公元767年,唐代宗即位后,李勉入朝,重新拜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
宦官鱼朝恩时任观军容使、知国子监事,“恃宠含威,天宪在舌”。据《杜阳杂编》记载,“鱼朝恩专权使气,公卿不敢仰视。宰臣或决政事不预谋者,则眦睚曰:‘天下之事岂不由我乎?’”。原任京兆尹黎干十分巴结鱼朝恩。每次鱼朝恩视察太学,总要浩浩荡荡带几百人前往,黎干都要动用公款大摆筵席招待。李勉继任京兆尹后,鱼朝恩又要到国子监,下属提醒他要招待好鱼朝恩,李勉坚决反对,说道:“军容使鱼朝恩官职判国子监事,我如果前往太学迎侯,军容使应该厚礼款待。我担任京兆尹,军容使如果惠顾我京兆府,我岂敢不准备饭菜呢?”鱼朝恩得知后怀恨在心,从此不再去太学视察。
公元769年,受宦官鱼朝恩排斥,李勉出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举兵首领冯崇道、桂州守将朱济时等依据山洞反唐,前后数年,攻陷10余州。李勉到任后,派遣大将李观与容州(即今广西北流市)刺史王合力征讨平定五岭叛乱。
李勉在广州任职6年,却甘守清贫,“器用车服无增饰”“禄俸皆遗亲党,身没而无私积”。当时的广州“地当会要,俗号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凑”,商业十分发达。战乱爆发后,军阀、官府横征暴敛,商贾纷纷告退,每年泛海而来的外国商船不过四五艘。李勉整顿吏治,革除以往对商船的盘查勒索弊政,海外贸易日渐恢复。他在任期届满北还时,“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官民深受感动,称赞他是宋璟、卢奂、李朝隐一类的清官,“人吏诣阙请立碑”,获得了唐代宗的许可。
李勉对贪官污吏从不手软,但是对待百姓、部属却温暖宽容。名士李巡、张参常年辅佐他,都在任内去世。李勉“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于筵次,陈膳执酹,辞色凄恻,论者美之”。每次派出军队,他都要亲自查看士兵的装备、粮草是否充足,询问家庭状况,“故能得人死力”。
南郑令王晬勤勉干练,曾是李勉的老部下。有一天,皇帝忽然下诏要处死王晬。李勉得信后赶忙前去调查,发现王晬是因为得罪权贵被人诬陷。他质问执法人员:“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他请求暂停行刑,然后火速向皇帝上表释冤,最终使王晬逃过大劫。王晬后来担任大理评事、龙门令,官声极佳,当时人人都称赞李勉有知人之明。
公元773年,李勉官拜工部尚书,封汧国公。永平军节度使令狐彰临终前,上表举荐李勉接替自己。唐代宗任命李勉为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在镇八年,“以旧德方重,不威而治”,连那些桀骜不驯的诸侯也十分尊敬他。
李勉作于公元774年的《滑州新驿记》,后收录于《全唐文》,记录了他在镇守滑州(今河南滑县)期间新修安史之乱中被毁驿馆的过程。在李勉看来,雕梁画栋之类,不但对驿馆供人遮阴休憩的基本功用无益,而且令人“玩巧荡神”,只会虚费公帑。
三
汴宋节度使田神功去世后,朝廷让他的弟弟、曹州刺史田神玉兼任汴宋八州留后。田神玉兼任不到两年便去世。公元776年,李勉受命兼任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朝廷的这一任命让汴宋八州的将领们非常不满,尤其是濮州刺史李灵曜开始反叛,占据州城,切断漕运,并向长安送表章要求封为节度使。唐代宗无奈之下,册封李灵耀为汴州、宋州(河南睢阳)等八州节度留后。但李灵耀并不满足,拒不受命,开始暗中勾结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田承嗣则派出侄子田悦出兵攻打滑州声援李灵曜。李勉联合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河阳节度使马燧出兵征讨,沿汴河南北岸推进,田悦战败后被李勉的部将杜如江生擒后送到长安处斩,李灵耀出逃后,汴州城投降。
李忠臣镇守汴州后,李勉回到宋州镇守。公元779年,贪婪残虐的李忠臣被部下驱逐后,李勉担任汴宋节度使,并将治所从宋州迁到汴州。
唐德宗继位,加封李勉为检校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需要说明的是,吏部尚书是掌管全国官吏任免考选的吏部最高长官,检校官为诏除而非正命的加官;平章事是一个头衔,有了这个头衔就可以直接和皇帝一起讨论一些重要的国家大事。
公元781年,汴州城的扩建,即是在李勉的主持下进行的。重筑汴州城,其目的主要是将汴州城的南壁往南扩充,把汴河围入城内。据《北道勘误志》等文献载,扩建后的汴州城周围达20里155步,有城门7座。这次重筑后的汴州城,实际上奠定了开封城墙的基础。
公元782年,淮西军阀李希烈称王叛乱,战火燃遍中原大地。当时把持朝政的是奸相卢杞,对刚直不阿的颜真卿怀恨已久,趁机向皇帝进谗言,说颜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皇帝便下令命颜真卿前往招抚李希烈。诏书下达,满朝公卿大惊失色。危难时刻,李勉挺身而出,密表皇帝,“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可惜未被采纳。后来,一代书法大家颜真卿惨遭李希烈杀害。
公元783年,淮西李希烈兵围襄城。李勉奉命随同神策军将领刘德信出兵,上表道:“贼军以精兵围攻襄城,许州(今河南许昌)必然空虚,不如直捣许州,襄州之围可解。”不等朝廷答复,他便命部将唐汉臣与刘德信攻袭许州。两人离许州还有数十里时,突然接到朝廷诏令,责备他们违诏出兵。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返回,结果在扈涧遭到敌军袭击,辎重兵械全部丢失。唐汉臣逃到汴州,刘德信逃到汝州。李勉担心东都洛阳危急,另派四千兵马前去助守,被敌军截断后路,也不得不返回。
同年阴历十二月,李希烈亲自围攻汴州,李勉闭城坚守。援军数月未至,集中全部兵力突围而出,东奔宋州。不久,李希烈攻陷汴州。
公元784年,李勉请求辞去都统之职,朝廷以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李勉“素服请罪”,得到唐德宗赦免。
公元785年,唐德宗打算任命新州司马卢杞为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不足以抵塞其罪责,不肯发布诏书。唐德宗问李勉:“让卢杞当一个小州刺史,可以吗?”李勉道:“陛下打算给他官作,即便让他当大州刺史也是可以的,只是会让天下百姓失望。”唐德宗遂封卢杞为澧州别驾。
后来,唐德宗又问李勉:“大家都说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状吗?”李勉答道:“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正是他奸邪之所在啊。”李勉独特的识人方法,被后人视为“万世辨奸之要”,任何时候都屡试不爽。时人都称赞李勉正直,但唐德宗却逐渐疏远于他。
公元786年,李勉被罢相,加封为太子太师(一作太子太保)。两年后,李勉病逝,终年72岁,册赠太傅,谥号贞简。
值得一提的是,李勉性情为官四朝,位居将相前后20余年,一生所得俸禄多半接济了亲朋,还尽力供养两位守寡的姐姐及其家人。到他身殁之日,家无余财,连丧葬费都是朝廷特赐的。因此,史称李勉:“身殁而无赢藏。其在朝廷,鲠亮介直,为宗臣表。”
为此,唐朝思想家陆贽评价李勉:“汧国公李勉,忠信孝友,直方简俭,达君臣父子之际,知礼乐教化之端。虚澹保和,贞明寡欲,求旧则德懋,叙亲则属尊,师范国储无易其选。”
宋代费枢在《廉吏传》里更是给予高度评价:“论曰廉贫之节,得之寒士易,求之王族难,何则?非素习也。历观前代,惟汉唐宗室之贤为冣(同‘最’)多,其处富贵利达而清约类寒士者,李勉一人而已。”
指导单位: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中共
开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开封日报社
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廉政文化研究会
承办单位:开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