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视频:开封+记者 吕树建 李晨翀 李天 殷允鹏 蔡雨
核心提示
文以兴德,普惠民生。6月2日上午,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的精心组织下,“市民考察团2023·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高质量发展开封行”文化惠民专项考察如期举行。市民考察团先后来到市文化馆新馆、市图书馆新馆、晖达·阅时光文化主题馆(晖达书房),实地感受我市文化惠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总目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文旅强市战略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为标准,不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道道时尚与传统兼具的文化大餐,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文化活动有高度也有温度
八朝古都开封,文化底蕴深厚。6月2日,“市民考察团2023·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高质量发展开封行”文化惠民专项考察如期举行。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委党校、开封大学、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师生等组成的市民考察团一行30余人参加本次考察。
位于五大街附近的市文化馆新馆迎来一批批市民、游客,有头发花白的长者,有带小孩的年轻父母,还有一脸朝气的年轻人。他们走进这座高楼,接受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在这里,常年举办的各类展览、艺术培训、文化讲座等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在市文化馆美术展厅,市民考察团参观了“人民的风采——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摄影展”开封巡展。考察团成员在这100幅河南摄影人用心用情讴歌新时代的优秀作品前久久驻足,时不时小声交流参观的感受。
这些作品以小切口展示大主题,通过日常化、生活化的个人视角,集中讲述非凡十年的河南百姓故事,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人民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进取姿态。一张张以人民为主角的摄影作品,紧扣时代主题、站稳人民立场、深耕中原热土、反映历史巨变、镌刻时代烙印,抒写河南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展现河南人民奋进新征程的时代风采。
来到市文化馆舞蹈培训室,十几位衣着鲜艳的舞者正伴随欢快的乐曲练习舞蹈。“这个舞蹈培训班由我们的老馆长亲自授课,她教得仔细,学员学得认真,学习效果很好。”市文化馆馆长李霁月介绍道。
李霁月告诉市民考察团,市文化馆始终坚守为民服务初心,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群众文化的新变化、新气象,用实际行动推动群众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市文化馆开设了书法、绘画、合唱、朗诵、曲艺、围棋等20余种培训课程,聘请专家为群众授课,受益群众众多。此外,市文化馆十分重视发展文化志愿者,不断提高志愿者参与度,把受益者变成传播者,从而更好地开展辅导培训工作。目前,数字化和短视频已成为群众获取知识、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市文化馆利用公众号平台,录制并推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三八妇女节、中秋节活动相关视频,发布声乐、钢琴、礼仪、围棋、朗诵等20余期线上培训课程,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学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开封珍贵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开展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工作,并策划开展市级非遗项目线上推介活动,每期一个项目,让我市非遗项目得到更多关注。该中心还组织省级非遗展示传习示范馆开展形式多样的展示、传习、研学活动,让更多非遗爱好者近距离体验非遗的魅力。
文化发展的目的始终在于人民,文化发展的动力始终来自人民。我市开展高品位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老百姓身边“多起来”“活起来”,不仅“通天气、接地气、鼓士气”,而且“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书香汴梁 满城芬芳
结束了在市文化馆的考察,市民考察团来到市图书馆新馆。
为深入推进文化强省、文旅强市建设,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主阵地作用,市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持续开展,共建书香社会。
在图书借阅区、报刊阅览区、电子阅览区、开图文创艺术空间、地方典籍阅览室、古籍书库等区域,考察团成员看得认真、问得仔细。在恒温恒湿的古籍书库,看到珍贵古籍在设施完备、安全无虞的现代化古籍书库保存完好,考察团成员纷纷竖起大拇指。
市委党校政治与社会发展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苑志钢向市民考察团讲述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力,也是开封发展的源泉。”苑志钢说。
市图书馆馆长葛智星介绍说,2023年以来,市图书馆紧密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文化节、世界读书日、五一劳动节等重要节点,精心策划专题全民阅读活动近200场次,近4000人参与其中。春节期间,市图书馆及各城市书房推出近40场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受到读者欢迎,让广大读者度过一个有书香、有年味的文化年。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市图书馆联合我市13家城市书房及市图书馆学会各成员单位,紧密围绕“阅享新时代 书香润汴梁”主题,共同打造50余项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激发广大读者的读书兴趣。
近年来,市图书馆深耕阅读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该馆进一步提升“开图讲坛”“三余读书会”“萤光小剧社”“点点英语阅读绘”等品牌活动质量。“开图讲坛”创立于2011年,坚持每周有讲座、每月有名家,邀请社会知名度高、讲课水准高的大家、名流开展讲座。“三余读书会”邀请开封知名学者、文学爱好者作为主讲嘉宾,有针对性地邀请中学生读者加入读书会,同时将阅读活动延伸至城市书房。“萤光小剧社”引入更加专业的团队,进一步拓展小剧场剧目,全面提升剧场品质,吸引越来越多的小读者参与其中。
“市图书馆举办的各种讲座活动,我几乎一场不落。”市民考察团成员李树友是一位退休干部,他告诉记者,“市图书馆充分利用开封的文化优势,为市民呈上了丰富的文化大餐,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文化魅力。”
考察的最后一站是晖达·阅时光文化主题馆(晖达书房)。这是一家多元化、特色化、创新性的人文生活书店,采取“书+N”多元经营模式(文化沙龙+咖啡简餐+文化创意+智能阅读+亲子阅读+公益阅读+人工智能等),以图书品种个性化、书店功能多样化、设施服务人性化为特点,打造出有别于传统店面的“温暖、人文、时尚”的书店风格。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打造“书香开封”为目标,以推动“全民阅读”为导向,大力推动城市书房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城区共建成13座城市书房,遍布龙亭区、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祥符区,市图书馆与各城市书房实现文献资源通借通还。城市书房藏书8万余册,累计接待读者15万人次,流通图书12万余册次。城市书房举办公益讲座、读书会、主题书展、图书推荐、诗词诵读、插花、手工制作等活动200余场,为读者带来便捷、舒适的阅读体验,成为文化休闲新去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有效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市民考察团成员、市政协委员褚自刚深有感触地说。
文化惠民 获得感满满
一座城市,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很大程度来自这座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不断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
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标准(2021-2025)》,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公布服务目录。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服务标准、公布服务目录,明确落实措施。我市还出台《开封市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方案》,加大开封市民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市科技馆等新建项目建设力度。
我市扎实推动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前,我市建有公共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32个(其中国有12个,非国有20个),纪念馆3个,少儿图书馆、美术馆、青少年宫、体育馆各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15个,其中乡镇文化站78个、街道文化站37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26个,其中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102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24个,整体建成率100%,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覆盖。
我市积极实施县区文化场馆达标攻坚行动,进一步促进县区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进一步加大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站)等文化场馆建设达标力度,不断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各县区乡镇(街道)文化站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各项设施和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改善,全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城市书房40个、非遗传习所或非遗展示馆32个、村史馆27个;打造研学旅行基地22个,开发研学课程300余节,评选认定开封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22个;在2022 年河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我市上榜4家。
数字公共文化得到新发展。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百姓参与模式,打造“开封文化云”数字文化推广平台,实现由“活动找观众”到“观众找活动”的转变,架起广大群众与文化场馆之间的“线上桥梁”。目前,开封文化云平台建设运行良好,基本实现与“文化豫约”和县区公共文化网络的互联互通。市智慧图书馆构建集网站、移动终端、微信等于一体的便捷化服务平台,向广大群众提供500万余种电子书、5000余种电子期刊报纸、32个数字资源库、16.8万集视频讲座、4000余个教育学习题库资源、1.05亿篇可供检索学术论文,并在人员密集地段安放“24小时电子图书借阅机”,打通数字资源网络服务瓶颈。市文化馆积极整合各类数字文化资源,建立“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线上线下同时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文化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考察中,市民考察团成员谈起身边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便捷的文化服务,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化惠民,让群众获得感满满。
图片: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