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焦裕禄在杞县工作的岁月
1951年11月,时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陈留地工委宣传部部长的焦裕禄来到杞县开展土改复查工作。1951年11月至1953年3月,焦裕禄曾到8个乡60多个村庄开展工作,如大云所乡、楚寨乡、七里堂乡、谢寨乡等。
还原焦裕禄在杞县工作的岁月
来源:汴梁晚报 作者:汪少冲 通讯员 司利强 李楠 发布时间:2023-05-16 08:52:40

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9周年纪念日,记者走访焦裕禄同志曾经工作的地方,收集整理多个故事——

还原焦裕禄在杞县工作的岁月

全媒体记者汪少冲 通讯员 司利强 李楠

1951年11月,时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陈留地工委宣传部部长的焦裕禄来到杞县开展土改复查工作。1951年11月至1953年3月,焦裕禄曾到8个乡60多个村庄开展工作,如大云所乡、楚寨乡、七里堂乡、谢寨乡等。

去年7月22日,杞县发现焦裕禄70年前的两份珍贵手稿。手稿显示,焦裕禄同志在杞县一区谢寨乡主要干了四件大事:开展民主大检查,整干整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土地复查;对地主分类站队,展开政治攻势;布置生产,开展冬耕发展副业。工作中,焦裕禄同志充分展现出策略性、灵活性和对政策界限的把握能力,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忘我的工作状态。

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9周年纪念日,记者通过走访焦裕禄曾经工作的地方,追根溯源,倾听当地老一辈人的讲述,收集整理了焦裕禄在杞县工作生活的多个故事,还原他在杞县工作的岁月。

一台织布机

1951年12月的一天,豫东大地天寒地冻,焦裕禄顶着寒风到村民岑金的家里走访,发现她家生产生活非常困难:岑金的爷爷奶奶年迈多病,父亲早年去世,母亲要养活老人,还要供岑金上学,生活十分拮据。 

得知岑金的母亲10多岁就学会了织布,焦裕禄对她说:“要发挥你会织布的一技之长,做一台织布机,在保障全家人的穿衣、铺盖用布外,还能帮助乡亲们纺棉织布,收点工费,靠自己的双手挣点零钱补贴家里的生活。” 

“我们早就想找人做一台织布机了,可惜没有一点家底儿,做织布机也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就做了,需要钱啊。”岑金的母亲面露难色。 

于是,焦裕禄自己出资物色木料,并找到村里的木工师傅,用了10多天赶制出一台织布机和一架纺线车。岑金的母亲对纺棉织布驾轻就熟,很快,岑金家白天黑夜都能传出“哐当、哐当”的织布声。 

乡亲们听说岑金的母亲有了织布机,加上她织布又快又好,织的布平整光滑、没有瑕疵,大伙儿纷纷拿来棉花请她纺线织布,给家里人做衣服或者缝被褥。 

岑金的母亲勤劳能干,靠这台织布机,她家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

树典型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妇女被广泛发动起来,参加农业生产。 

一天,焦裕禄在谢寨乡(今邢口镇谢寨村)走访时,来到岑明祥家中,看到他的妻子岑李氏左脚摇着纺线车、左手抽着棉线,立即上前询问:“大姐,你咋这样干活啊?是身体不便吗?”“我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因家里穷没有及时治疗,导致右上肢和右下肢残疾。”岑李氏说,“从老家扶沟县嫁过来后,没有能力照顾明祥的父母,也不能照顾两个孩子。我会纺棉线,明祥就给我做了架纺线车,我尽力给别人纺些线,挣点零用钱,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当晚,焦裕禄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中不断浮现岑李氏纺线的画面。 

第二天,焦裕禄叫来村干部,将自己想把岑李氏树立为劳动模范典型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几位村干部都很赞同。他们找来一辆四平车,铺上木板,搭成一个台子,把村里的妇女集合起来,然后把岑李氏和她的纺线车一起抬到台子上,让她现场纺线。 

“岑李氏虽然身有残疾,但能克服自身困难,尽力劳动,我们身体正常的人更要努力干好农业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各位大姐大嫂要向她学习啊!”焦裕禄这样教导大家。围观的妇女纷纷表示要做新时代女性,积极参加农业生产。

一盏马灯

1952年初春,深夜,正在写工作报告的焦裕禄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便披衣提着马灯出门。借着灯光,他看到大云所村村民段永山用架子车拉着妻子摸黑行走,他的妻子表情十分痛苦。经询问得知,段永山的妻子即将分娩,他们准备赶往邻村接生婆家。焦裕禄毫不犹豫地一手提着马灯照明,一手紧攥架子车车把帮忙拉车。在初春的绵绵细雨中,他们顾不得道路泥泞湿滑,深一脚浅一脚地出了村…… 

午夜时分,随着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焦裕禄和段永山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段永山满含热泪地对焦裕禄作揖表示感谢,并恳求焦裕禄为孩子取了名字——段新生。 

后来,焦裕禄因为工作调动离开大云所村时,全村群众依依惜别,焦裕禄曾经用过的那盏马灯被段新生保存至今。

种棉花

说起焦裕禄和陈留女干部闫学习帮他家种棉花的事,今年92岁的张心平至今记忆犹新。 

“心平,你看你这地板结成啥了,你这地种棉花可不行啊。”那天,一到地头焦裕禄就说,“种棉花之前,要先整地,用犁犁底层,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性状,才能促进棉花根系生长。” 

焦裕禄让张心平扶着犁耙,他用绳在前面拉,整整拉了一上午,即使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也没停。随后,他让闫学习端来棉花苗,帮张心平种棉花。种好后,他又从深井中提出水,一瓢一瓢浇到棉花苗根部。“这样棉花的成活率就高了。”焦裕禄说。 

种完棉花,已错过午饭,焦裕禄用井水洗脸时,感觉肩部疼痛,禁不住叫出了声,张心平急忙打开焦裕禄的衣领,看到他右肩被勒出一道血痕。 

“没事,涂上些萋萋芽(又名刺儿菜,具有抗菌、凉血止血功效)就好了。”说着,焦裕禄就走到田垄旁薅了几棵萋萋芽揉搓后糊到血痕上,“不用担心,一下午就好了。” 

张心平哽咽着说:“焦部长,您是国家干部,是书生,这些农活您都能干不说,还懂得这些中药知识。” 

张心平的妻子说:“哎哟,焦部长、闫同志,这都错过晌午饭点了,今天让你们受累了,一起到我家吃口饭吧。” 

焦裕禄说:“不吃了,就这点活儿不算啥。” 

张心平感动地说:“你们干了半天活连口水都没喝,也不吃口饭。” 

焦裕禄说:“以后时间长着呢,一定会去你家坐坐的。” 

焦裕禄不知帮多少村民干过农活,生活上从来不给他们添麻烦,大家都亲切地说他是干农活的“好把式”。

知识就是力量

一天,焦裕禄来到葛岗镇张庄村村民张庆连家,与他拉家常,不知不觉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得知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张庆连上不起学,如今目不识丁,耽误了很多事。 

“现在是建国初期,不要说很多农民不识字,就连很多乡村干部也认识不了几个字。一些村干部虽然立场坚定,一心跟着共产党走,积极参加农村土地改革,但在他们中间,也有很多人因为不识字,影响了工作、闹出了笑话。”焦裕禄说。 

焦裕禄突然产生办扫盲班的想法。第二天,他找来村里的木工,做了块黑板,挂在村大队部的屋檐下。不管白天夜晚,只要焦裕禄有时间,就组织群众围坐在一起,教大家认字。从写自己的名字开始,再教大家记一些关系到个人的简单的账目。焦裕禄还把一些难认难记的字编成顺口溜,一笔一画不厌其烦地教。 

张庆连对焦裕禄教他的顺口溜记忆犹新:“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毛主席啊红太阳,幸福就靠共产党;农民翻身把歌唱,党的光辉耀四方;农民翻身得土地,生产生活有主意;一年四季勤劳作,当家做主真硬气;张庄人有志气,看书识字报效党;大干快上改面貌,建设国家献力量。”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