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这几年开封变了
城市面貌每一次动人的变化,都是一座城市前进脚步的最有力见证。
这几年开封变了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3-02-15 08:45:25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实习生 李雪瑶

核心提示

城市面貌每一次动人的变化,都是一座城市前进脚步的最有力见证。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旅游市场实现强劲复苏,再次踏足开封的游客惊喜地看到了开封这座城市所悄悄发生的美丽蝶变。

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回响着开封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A28I0305(4051554)-20220905145424.JPG

今年春节,是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春节期间,开封屡屡“火爆出圈”。无论是旅游景区还是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热腾腾的“烟火气”,汇成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盛世图景。

春节假期,全市接待国内游客714.16万人次,接待量创历史同期最高。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游客是故地重游。这个春节,他们漫步在古城开封,欣赏着古今交融的城市美景,感受着那醇厚、浓郁的大宋年味儿,纷纷感叹:这几年,开封变了!

开封处处整洁有序,城市交通提质增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一年四季绿意葱茏,步步皆是美景,处处洋溢着文明之风。一幅“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现代文明城市画卷正在迅速铺展开来,千年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01
开封凭实力“潮出圈”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开封地下“城摞城”,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独一无二;作为北宋都城东京城的所在地,开封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城市。 

形式多样的各色花灯、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节日期间,开封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场场热闹温馨、喜庆祥和、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如约而至。 

2月4日是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周六。当晚,古城处处华灯璀璨,开封在这片流光溢彩下,宛如一首隽永含蓄的宋词。虽然当天的古城气温较低,但来自安阳的游客李瑞霞和家人依旧徜徉在御河之畔。看着夜幕下的古城,处处火树银花、水光楼影,震惊于眼前的巨大改变。李瑞霞说:“我和家人上次来开封旅游,还是在2019年。尽管满城宋韵当时已令我陶醉,但这次重回开封,开封的改变更是颠覆了我的原有印象,千年前金碧辉煌的大宋东京城仿佛就在眼前。” 

元宵节里真热闹(4473316)-20230206071601

厚重的历史积淀是开封的城市瑰宝,作为八朝古都,开封有着无可比拟的厚重底蕴和文化优势。开封的文化资源不仅丰富,而且一脉相承、没有断带。春节期间,在这座宋韵流淌的千年古城里,开封通过精心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让“宋韵开封”的品牌更加出彩,让宋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独特魅力。 

宋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期,所以在文化发展史上人们往往将唐宋并称。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和价值精髓。近年来,我市抢抓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风口”,着力建设“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宋韵彰显”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我市积极融入省委、省政府“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体系,突出“一城宋韵、东京梦华”主题形象,叫响“宋文化看开封”,让宋文化走向世界、让天下“宋粉”走进开封、让宋代美学走入市民生活。 

我市深挖千年传承的民俗,“大宋中国年”“四月清明”“十月菊香”叫响全国,唤醒了传统文化的记忆。我市坚持“文商旅”相结合,培育了戏曲、杂技、非遗、建筑、美学、美食等“宋潮生活体验之旅”基地29个。我市在迪拜设立了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宋文化展示交易专柜,强力推动“文化出海”,让宋文化“活起来”“走出去”。 我市培育了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8个,发展了多种业态,形成了“大宋不夜城”夜游品牌。我市打造宋文化主题景区,目前全市17家3A级以上景区中有14家以“宋文化”为主题,包公、杨家将等宋代名人故事、历史遗存遍布大街小巷。 

古城年味浓 央媒频刷屏 开封2023年春节活动精彩纷呈引央媒等关注_1674954085561

这段时间,来到清明上河园景区,随处可见穿宋装的游客。这里游客摩肩接踵、欢笑声不绝于耳,这里汇聚全国独具特色的民俗演艺,为游客上演民俗大戏。春节期间,漫步修旧如旧的双龙巷,古朴清新,十分惬意。一众非遗传承人和老艺人各亮绝活,美食美味令人流连忘返。此外,花灯制作、元宵制作、木版年画印刷、猜灯谜互动性十足的活动让游客在双龙巷街区深切地感受到了开封千年的文化积淀以及市井民俗的魅力和活力,受到了游览者的一致体验好评。 

我市还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合作,运用5G等技术手段,实施宋代可移动文物、文化遗址、文献资料、文化记忆等4项宋文化数字化活化再现工程,激活了沉睡的文化基因,形成了“地下北宋东京城、地上现实开封城、云上风雅大宋城”的立体多元展示格局。我市实施“宋·元宇宙”文旅场景开发工程,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元宇宙公司,利用高科技手段,围绕“城摞城”等超级IP,打造历史穿越之城,开创宋文化国潮新风尚。我市还规划建设了宋代风格文化创意及产品设计产业、非遗智能化与数字化创新产业、数字动漫创意产业、沉浸式文旅产业等四大文旅文创产业集群,全力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中央主要媒体和省内各媒体重要时段、重要版面也纷纷聚焦我市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这几年,开封越来越‘潮’”“来开封旅游,不虚此行”“开封的变化日新月异”……这段时间,很多来开封游玩的游客直呼“过瘾”,纷纷为我市让宋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独特魅力而点赞。


02
城市交通更便捷面貌更靓丽


“连霍高速龙亭站的开通运营,大大方便了我们这些自驾游开封的外地人。”2月3日傍晚,来自商丘的游客薛铭明驾驶着一辆白色的SUV缓缓驶出龙亭站。看着眼前宽阔气派的安远门大道,他感慨不已,“我最后一次来开封旅游,是2019年国庆节期间。当时,连霍高速还没有这个收费站,我和家人选择在金明大道北段下站,结果用了一个半小时才到景区停车场。”这次到开封旅游前,薛铭明得知连霍高速龙亭站已经开通运营3个多月,立刻选择在龙亭站下高速。薛铭明预订的酒店位于法院街,这次仅用半个小时,他和家人就来到酒店门前。 

据了解,仅今年春节假期,经连霍高速龙亭站出入我市的车共计19万多辆。该站开通运营3个多月来,对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有效分流节假日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保证市民便捷出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困扰我市多年的城区北部出入口节假日和旅游高峰季节车辆严重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DJI_0816(4061815)-20220908095051.JPG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有了较大跨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跟上。这几年,我市大力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和维护管理,积极打通“断头路”,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路网、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在蓝天白云和绿树高楼的掩映下,一条条宽敞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串连起整个城市既热闹繁荣又规范有序的美好生活。它们承载着开封人的富足和收获,也承载着开封人的希望和憧憬。 

相比几年前,现在不仅自驾来开封越来越便利,随着高铁网越织越密、城铁运营机制和配套设施的优化完善,大量游客还通过高铁、城铁这种便捷高效的方式来到开封。尤其是2021年10月,郑开城际铁路开启高密度“公交化”运营模式后,从郑州东站到宋城路站仅需32分钟。 

“一进郑州东站,就看到郑开城铁候车区的指示牌,非常醒目。”2月11日是一个普通的周六,这天上午,郑州市民陈思静乘坐C2904次列车来汴旅游。陈思静告诉记者,乘坐郑开城铁来开封非常方便,从候车区到站台,步行不过几分钟。 

据了解,为满足城际旅客快速进出站的需求,郑州东站在一层出站口设置可反向上站台的城际公交化快速进站通道。同时,固定郑州东站18、19号站台以及新郑机场站1、3号站台等作为城际列车专用候乘站台。设置专用进出站通道和站台区,大大节省了城际旅客进出站时间。乘坐城际铁路公交化列车,持电子票旅客可乘坐当日运营时间内任意车次,不受车票票面车次限制;使用铁路“e卡通”旅客进站一次扫码即可到站台乘车,不分车次,即来即走,大大提升了城铁的便捷化程度。 

除了交通愈加便捷,来汴游客还惊喜地发现,开封更绿了,也更宜居了。一片片四季常青的绿植、一处处优雅别致的街头小景、一座座风景如画的公园……即使在冬季,开封也依旧生机勃勃、美不胜收。 

DJI_0136(4303656)-20221201081449.JPG

“开封的城市绿化做得很好,而且增加了许多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目之所及,满眼皆绿。”2月12日下午,结束两天旅游、即将返程的游客高兰婷说。在她的记忆中,以前的开封冬天是色彩单调的,一眼可见光秃秃的树木,相比现在,绿色在冬季比较少见。 

城市愈发宜居,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干实事、求实效,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我市从以人为本、建设为民、绿化惠民的理念出发,以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为目标,对绿化带和公共绿地进行改造提升,强化生态效果,注重经济实用,丰富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特色,全面提升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的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为广大市民营造绿色、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 

我市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每个乡、镇、村都建有公园或游园。去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26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开封市榜上有名。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封市城乡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产业方兴未艾,城乡居民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城市宜居品质和发展环境有效改善,为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这两年,咱开封的变化太大了。”2月10日早晨,记者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附近的涧水河畔看到,锻炼身体的市民不在少数,有的在晨跑,有的在打太极拳。64岁的市民张云和老伴儿正在这里健步走。“‘一渠六河’连通了开封的河湖,公园和绿地都修到了家门口。推窗可见绿、出门即进园,咱开封的环境越来越好。”张云的话语中透着欣喜和自豪。 

“以前,我们到外地旅游,总是羡慕人家的城市绿化。这几年,净听见人家夸咱了。咱开封现在是四季都有景,季季景不同,尤其是一年四季可见绿。”说起这座城市的“蝶变”,市民董传根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03
文明之花越开越娇艳


美丽开封,魅力之城。开封之魅,在于整洁,更在于文明。 

人流如织的路口,车辆和行人按信号灯有序通行,闯红灯的大大减少;在街头和景区,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随处可见,面带微笑地提供志愿服务;走在路上,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的市民少了,果皮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老旧小区里,楼道里清理得干干净净,以前随意堆放的杂物不见了;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少了,人和人之间多了几分谦让……在外地游客的眼中,这几年,开封的“硬环境”更美、“软环境”更优。 

文明是一种习惯,在细微处彰显,升华城市品格。为此,我市重视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完善社区各类活动阵地,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文明礼仪普及和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文明单位示范带动、辐射引领作用。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对于文明的认知,已经从抽象概念过渡到真切感受……古城开封正在悄悄改变,文明之花愈发娇艳。 

蓝天映衬花正艳(3924292)-20220926074437

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这座城市精神风貌的好坏,决定着这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近年来,我市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开展社会文明风尚培育行动,引导广大市民争做新时代出彩开封人,促进硬实力和软实力一起提升。 

我市通过评选先进典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加强市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教育,引导市民摒弃陋习、弘扬新风。“感动开封年度人物”“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在广大市民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地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一件“红马甲”就是一座服务站,一抹抹“志愿红”绘就了一幅幅最温暖的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开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等一系列正式文件,完善我市志愿服务相关制度,强化志愿服务政策保障,并将拟推动成立开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志愿服务组织网格化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建设志愿者之城。截至目前,我市注册登记志愿者39万余人,全市各级文明单位、街道社区及社会团体志愿服务站近400个。 

在开封,无论街道社区、广场公园,还是车站商场……各类公益广告完美地融入城市环境,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教育熏陶。同时,通过新闻报道、基层百姓宣讲、网络议题互动、文艺作品等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开封大地落地生根。 

培育“文明花”,结出“文明果”。2月11日上午,在偌大的午朝门广场,市民和游客有的来去匆匆,有的则在原地休息。尽管人来人往,但地面上很少有果皮纸屑、垃圾杂物。“开封变漂亮了,城市环境变好了,市民也越来越文明了。”“随手扔垃圾越来越少见,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也大大减少,开封市民的素质的确比以前提高不少。”这是这段时间,记者听到外地游客对开封评价最多的几句话。 

今天,生活在开封的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了素质提高带来的喜人变化:乱扔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少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少了,公共场所能自觉排队。 

当市民在宽阔畅通的街道和整洁幽静的胡同穿梭行进之时,当游客在风光旖旎的御河和美丽如画的景区悠闲漫步之际,每个人都会发现,开封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甚至每一位市民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开封为追求文明而努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在不断提升。 

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惊叹。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