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这为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将于5月1日起施行的《信访工作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信访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信访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
毋庸讳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有些地方和部门在工作推进中,可能或多或少产生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和纠纷。广大群众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及党员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期望与要求。因利益诉求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多样多发,呈现“燃点”降低、“触点”增多、“爆点”易炸的特征,化解难度增大,信访工作曾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如何依法依规化解这些信访矛盾,考验的是党和政府及信访工作人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解决突发问题的水平。
要热心接待来访群众。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其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心贴人民、情系群众。通常情况下,来访者带着呼声愿望而来,往往有一肚子委屈急于反映倾诉,以期得到关照、理解和解决。有的情绪激动,言辞偏激,举动异常。接访者一定要站稳群众立场,平和心态,换位思考,将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只有做到热心接访、耐心倾听,当好“调节器”“减压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紧张气氛,消除彼此隔阂,为下一步化解矛盾打下基础。
要细心了解情况。信访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需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感知到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发现各类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接访中要始终带着为民服务的公仆之心,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在尊重、同情、理解来访者的同时,细心了解信访事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搞清前因后果,强化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耐心说服解释。信访工作是接受群众监督、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在日常信访活动中,有些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或是缺乏政策依据,或是法定程序已经穷尽,虽经多次解决,上访人仍不满意,反复上访。针对这种情况,既要讲大道理,又要讲小道理;既要讲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还要讲本单位的具体规章制度。耐心细致明理释法、解惑释疑,用真情动人、以理服人,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要真心解决问题。信访工作的核心是解决问题。信访群众的情况千差万别,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诉求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具体、标准的化解措施。广大信访干部要脚步向下迈、力量往下使,加强调查研究,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最终实现“事心双解、消分止争”。
当然,权利义务都是相互的、对等的,信访人也要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反映问题应当客观真实,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要做到依法信访、合理诉求,共同维护信访秩序,合力推进问题解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信访工作一头牵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还需承担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神圣使命,积极有效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诚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变信访为信服,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