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仲鹏 汪少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乡村振兴,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在今年的市两会期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了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和热议话题。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要坚持不懈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共绘“家园蝶变”的新时代画卷。
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市人大代表于庆说,当前,我们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关键在乡村。2021年,我市广大乡村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同时也要看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于庆表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这需要做到3点:一是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确保应纳尽纳。对每户监测对象明确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作为帮扶责任人,开展精准帮扶。推动各层级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数据库,严格把握监测对象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二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做强产业、就业、金融支撑。三是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产业链+人才链”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让乡亲们富裕富足。市政协委员刘军委说,如果群众收入不增加,乡村振兴就是空谈,脱贫成果也难以巩固。乡村振兴需要坚持富民导向,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展乡村产业,普遍增加农民收入。
刘军委认为,近几年我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特色创新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农产品品牌创建成效明显,但产业特色创新潜力不足,需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把握好我市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我市农业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气候优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特色产业体系。
同时,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当下,乡村振兴是一方广阔舞台,对人才、资本、技术的吸引力在持续增强。要抢抓机遇,大力引导乡贤返乡创业,一方面打好“乡愁牌”“亲情牌”,以情感召,另一方面注重完善土地、金融、平台等服务保障,着力实现“乡贤链+产业链”互动互促,让各县区乡村产业更加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