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风采录·我从基层来|社区书记马静:百姓的笑脸是最高的奖赏
我叫马静,20多年来一直在社区从事党务工作,是一名来自基层的党代表。魏都区南关街道七一社区位于许昌市商业中心区,辖区有20多个居民小区、12个企事业单位,常住人口1万多人。
党代表风采录·我从基层来|社区书记马静:百姓的笑脸是最高的奖赏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10-24 09:09:52

我叫马静,20多年来一直在社区从事党务工作,是一名来自基层的党代表。

魏都区南关街道七一社区位于许昌市商业中心区,辖区有20多个居民小区、12个企事业单位,常住人口1万多人。

2013年,我刚担任七一社区党支部书记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许昌市委、市政府机关外迁,家属院居民情绪波动大,对社区工作信任度、认可度不够;退休党员干部多、学龄人口多、居民需求多样……社区工作桩桩件件事关群众利益,胸前佩戴的党员徽章,让我深感责任在肩。

社区工作者就是要把居民当自家人,怀着真心、暖心、爱心把社区服务工作干好,这就不简单、不平凡。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群众所缺所盼,紧盯工作落细落实,持续创新服务举措——“社区干部为民服务公示牌”在各个庭院立起来,上面有我和同事的姓名、电话号码,24小时“待命”接听群众来电;2830册群众档案建起来,3100余件群众烦心事得到及时解决……

依托七一社区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我牵头组建了7支志愿服务队,每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多次,先后解决了无主管庭院管理、照料孤寡老人等一大批“老大难”问题。

18年来,从社区党支部书记到社区党委书记,名称在变,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信念始终如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其所能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

近几年,随着社区基础设施不断老化和居民人数增加,新的问题逐渐凸显:社区服务大厅功能不足,群众办一件事要跑好几个地方;而社区干部只有8名“娘子军”,人手严重不足……

“既要就事论事解难题,更要举一反三建机制!”我带领七一社区党委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推出了一整套社区治理组合拳——把社区细分为12个网格,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设在楼院内,推动社区人、事、物纳入社区精细化管理;在线下,依托党建网格,面向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民政、环保等30个职能部门的服务;在线上,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智慧平台,实现了服务事项“一网办结”。

去年刚刚并入七一社区管理的军分区家属院,居民吃了几十年蓄水井水,楼院电路老化严重,饮水质量和用电安全难以保障。借着魏都区深入推进“红色治理”的东风,我积极推动军分区家属院成立小区党支部,每个楼院成立由党员和群众组成的院委会,同时,充分发动楼院党员志愿者的力量,在每栋楼前设立党员联系服务点。

居民遇到难题,下楼就能找到党员帮助解决;遇到居民不理解、不配合时,我带着社区干部、院委会成员一起上门开展工作,街坊邻居你一言我一语帮着开导,心结更容易解了,工作推进更顺利了。

干部干部,就要干字当先。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之后,我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疫情防控一线奔走、宣传、摸排,最忙的时候三天三夜只睡了不到9个小时,同事们戏称我是“马铁人”。在我的示范带动下,七一社区设立了14个党员先锋岗,87名党员志愿者自愿参与各个无主管庭院的值守工作,建起了“纵到底、横到边”的精细化社区疫情防控体系。我也因为出色的工作成绩,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殊荣。

夯实基层基础,才能为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筑牢根基。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我认为,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连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做好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把社区打造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家园。

(河南日报记者王平整理)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