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全民健身,用健康体魄抗击疫情
这次疫情考验了城市的防控体系,也考验着每个人的免疫力,让很多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
全民健身,用健康体魄抗击疫情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1-08-17 08:09:24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A28I2778(2964788)-20210816083920.JPG

核心提示

这次疫情考验了城市的防控体系,也考验着每个人的免疫力,让很多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如何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除了科学平衡的膳食外,很多开封人采取最原始的办法——锻炼身体。这个办法也是现代人生活中一度最为缺少的部分。在这样的时期,健身已不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责任,健康成为老百姓的第一需要。 

在此期间,各类线上健身App以及广场舞、太极拳视频教学课程都成了“香饽饽”,人们把“健身房”从户外公园、健身中心搬回了自家客厅,开启了健身运动新模式。

防疫健身两不误(2975094)-20210816081538

全民健身筑牢全民健康基石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健康的可贵与运动健身的重要。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目前,疫情防控是我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重中之重。少聚集、多防护,成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很多热爱集体活动的老年人不再群聚,以前随处可见的广场舞和暴走团不见了踪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居家运动成为不少人的选择,通过不同渠道、方法的推广传播,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为丰富人民群众居家生活、增强居家人群体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家住东京大桥附近小区的孙建力,在去年疫情期间,苦于无法在外锻炼身体,于是购买了一台家用跑步机。这段时间,他坚持每天居家健身,在跑步机上运动30分钟后,再做一些放松运动。这些看似并不复杂的健身项目,却让他保持了不错的身体状态。 

疫情期间,类似孙建力这种健身方式的市民还有很多。不论是平时坚持健身的运动“达人”,还是喜欢宅在家里很少运动的人,这段时间大家都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纷纷动了起来。健身气功、广播操、瑜伽……一项项健身活动让人们收获了健康体魄。 

严防疫情反弹,聚众式广场舞和健步走按下了暂停键。对于那些常年跳广场舞和喜欢暴走的人士来说,这段时间的“禁足”无比煎熬。 

“什么时候可以去广场跳舞?”“晚上睡觉都睡不香了,脖子和腰都不舒服。”“有没有什么新方式?我们可以在家练习练习。”8月13日,记者在我市一个广场舞队的微信群里看到,广场舞爱好者对于跳广场舞的呼声越来越高。 

56岁的刘秋霞是资深的广场舞爱好者,也是一支广场舞队的领队。她跳广场舞的地方,以前每天都聚集着四五十名广场舞爱好者。这段时间,她每天在家里编排动作,然后上传至微信群里。队员们以这样的方式在家舞起来,找回了跳广场舞的快乐。刘秋霞说,尝试过网络教学后,她又开启了直播模式,在线直接指导动作,方便队员和她互动。这样的视频教学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众多广场舞爱好者在家就可以展现自己的舞姿,在疫情期间锻炼身体,实现在家轻松提高免疫力的目标。 

“我刚开始学舞时,线上培训就是一个重要方式。现在疫情期间,我就选择线上给伙伴们教学,网络教学既起到了自我保护作用,也对他人起到了保护作用。”刘秋霞说。 

“疫情发生前,我每天都要到汴京公园等地方打拳。现在配合疫情防控,我们的队伍暂时停止了集体活动。”8月15日早上,记者通过视频通话,见到了正在家中练拳的太极拳爱好者高宇鹏。73岁的他精神矍铄,向记者讲述了他这段时间的练拳心得。现在配合疫情防控,他尽量不出门,但是一天不打拳就不舒服,所以每天坚持在家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练习。“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个人的精气神足了,身体的抵抗力提高了,感冒发烧等小毛病也少了。”高宇鹏说。 

“针尖大的窟窿透过斗大的风。”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短板,都会让防控的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在病毒面前,我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广场舞不是不可以跳,但是不能扎堆跳,在家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照样可以跳。暴走团去不了,完全可以在家换一种运动方式。改变大爷大妈的生活习惯,一方面要靠社区来监督,另一方面离不开子女的关心,跟老人普及防疫知识:戴口罩、勤洗手、忌扎堆等。汇聚广大民众的涓滴之力,形成更广泛的健康共识,才能筑起疫情防控的健康屏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育明星也成为近期健身推广的“先行者”“主力军”。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赛场上的出色发挥源自于平日的艰苦训练,即使是回国后的短暂隔离生活,通过训练保持身体状态,也成为多数运动员的日常。隔离房间的厨房被改造成了侯志慧的力量训练房;深受大家喜爱的举重冠军李雯雯进行着简单的拉伸、力量训练;摘得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的汪顺,则进行着俯卧撑、瑜伽等基础训练;帮助中国队时隔13 年夺得蹦床金牌的朱雪莹,进行着团身跳的练习……特殊时期,这些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体育明星不仅是赛场上为祖国争金夺银的运动员,更是运动“达人”、推广大使。他们精心制作的健身Vlog,让很多开封人直呼“太自律了”。 

对很多市民而言,运动是主动健康,是增强免疫力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居家健身的“大行其道”也提醒人们,只要有心任何地方都是运动场,任何场所都是健身房。

疫情之下,8月13日晨,市民在城墙脚下保(2974886)-20210816081442.JPG

     全民健身在开封蔚然成风

人类发展史某种程度上是一部和病毒博弈的历史,病毒引起的瘟疫曾给人类带来过惨痛的记忆。在与病毒战斗的过程中,除了依靠现代医学的救治,依靠人体的自身免疫力也非常重要。自我防御和修复是人类在数百万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抗损伤和疾病的自我保护机制。自身免疫力可以通过平时健身增强,有了健康的体魄,我们就有了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长期以来,很多上班族由于生活方式不合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又一次警示我们,全社会要充分认识运动健身的一级预防功能,个人要正确处理事业与健康的关系。在苏炳添以9秒83打破男子百米亚洲纪录的那一晚,捧着手机观看比赛的市民何蒙锐激动地大吼一声。9年前,苏炳添在伦敦奥运会上闯入半决赛,成为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人。那一年,何蒙锐也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 

这些年,何蒙锐一直为工作忙碌奔波。随着年龄增长,他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以前半个小时能跑5公里,现在上三层楼就开始大喘气。”直到目睹已经32岁的“苏神”在东京奥运赛场上刷新了亚洲纪录,何蒙锐对运动的激情又一次被点燃。他告诉记者:“虽然我不是专业运动员,但30多岁的苏炳添还能创造奇迹,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在运动中拥抱健康呢?” 

全民健身作为我国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扮演着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服务社会发展大局的关键角色。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民族综合实力,倡导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9年起,国务院将每年8月8日确定为“全民健身日”。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提出要“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按照该计划设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1000人拥有社体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全民健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古城开封,市委、市政府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不懈从整体上提高群众福祉,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局面。植根于民,服务于民,全民共享,全民健身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 

近年,无论是在环城墙公园还是居民小区,都能见到参加体育锻炼、悠闲散步的市民。在环城墙公园,古朴典雅的古城墙外侧,青翠的常青植物形成一片片绿色的海洋,人们在这里或唱或跳,或打太极拳,或在棋盘上搏杀……大家在这里怡然自得。在我市的居民小区,也安装了健身器材,人们走出家门就能享受运动的快乐。 

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全民健身的参与面和普及率不断提高。“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身体机能的运动,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载体,更是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就把人民身体健康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委党校教师张微岩告诉记者。 

据了解,近年我市着力构建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工作中,不断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完善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作用,把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覆盖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延伸。重点支持发挥各级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等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和单项体育协会的作用,大力扶持和引导基层体育组织发展,形成了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的体育社团发展新局面,让广大市民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健身带来的便捷性和幸福感。“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都会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让我们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咱开封的健身设施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不仅西区有,东区也越来越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快乐健身。”8月16日,谈起运动健身环境的改善,家住龙亭区文昌社区的胡守钧高兴地说。 

公共体育健身场所越来越多,运动器材越来越丰富,群众体育事业长足发展,全民健身热情愈发高涨,越来越多市民推崇科学健身,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这是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取得的可喜成果,但绝不是终极目标。

防疫健身两不误(2975092)-20210817075859

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实现全民健身,既是实现体育强国、健康强国的中国目标,又是“确保健康生活,促进全人类福祉”的国际目标。2015年,联合国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一项重要目标为“确保健康生活,促进全人类福祉”。 当体育和生活无缝衔接、健身与健康深度融合,我们才会离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目标更近。 

胸肌、腹肌、马甲线……这两年,互联网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人“晒”自己的健身成果。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忙于工作的市民重新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如今,许多年轻人为了打造完美体型,也有中年人为了增强体质,在工作之余不约而同地去健身房继续“加班”,运动健身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大大小小的健身房遍布我市街头,运动健身很快发展成前景一片大好的产业。然而,在这股健身热潮的背后,许多市民办卡后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坚持锻炼,健身卡成了休眠卡或者直接变成了洗澡卡。 

“疫情期间,我看到钟南山院士在短视频平台秀肌肉,那个羡慕劲儿就别提了。等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我也到健身房办张卡,希望也能练出个一身腱子肉来。”8月15日,家住香格里拉小区的周宇松告诉记者。 

记者在我市街头随机采访时发现,很多市民有办过健身卡或有健身房锻炼的经历,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认为自己花在办卡上的钱很值得。由于各种客观与主观原因,他们没能坚持定期去健身房运动。正是这一部分客户群体的存在,成了一些健身机构大力开展营销模式或者嗅到商机的人纷纷加入该行业的一大动因。 

针对办了健身卡又不去锻炼的现象,我市一家健身中心的教练王博建议,在选择健身之前一定要想好办了健身卡是否能坚持下来以及如果短时间内健身达不到理想效果是否会选择放弃。如果这些都存在疑惑,那么还是要理性消费。他表示,一般市民在开始健身的前3个月,是养成锻炼习惯的阶段。如果能够在这3个月内坚持去健身锻炼,那么以后还是会去的;如果锻炼一段时间就放弃了,以后也就不会再回到健身房了。 

“长久以来,时间、场地、项目等都是影响人们参与健身活动的重要因素。疫情期间,随着居家健身的推广,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不少曾经少锻炼或不锻炼的人,也为曾经经常锻炼的人带来了新的健身方式。”王博表示,原来不少人很少参与健身,都会将问题归于没有时间、离健身房远等因素上。而此次居家健身的大力推广,让大家学会了在家就能参与的健身项目。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居家健身一定会比曾经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 

习惯的养成就是最好的教育。长时间的居家已经让不少人养成居家健身、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健身的习惯。广大市民在养成运动习惯的同时,更应将这种习惯和健康理念融入血脉,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以上均为开封网资料图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