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李晨翀
核心提示
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1963年的春天,焦裕禄同志在张庄村找到了治理风沙的好办法——“贴膏药”“扎针”,打响了治理“沙害”的第一枪。今年7月30日,开封日报报业集团体验式全景报道“红色历程·辉煌业绩”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专题报道组走进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重温焦裕禄同志当年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时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感受这里从昔日盐碱地到如今美丽乡村的蜕变。
兰考四面红旗纪念馆。全媒体记者 鲁杰 摄
张庄村一景。 全媒体记者 鲁杰 摄
专题报道组在张庄村采访。 全媒体记者 鲁杰 摄
探寻初心使命 重温焦裕禄精神
张庄村,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这里曾是兰考最大的风沙口,饱受风沙肆虐。7月30日,专题报道组一行在张庄村村干部的带领下,深入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兰考四面红旗纪念馆,感受焦裕禄精神;来到幸福路,探寻张庄村的“幸福密码”。
张庄村西是一片遮天蔽日的焦林纪念园,这片茂密的槐林就是焦裕禄带领群众扎根治沙留下的见证。槐林西侧是兰考四面红旗纪念馆,设计精巧的展室里,巨大的投影仪播放着兰考县当年“三害”肆虐的情景。在兰考人民征服大自然、根除灾害的历程中,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及英雄事迹,焦裕禄树立了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四面红旗”。墙上那磨短的铁锹、生锈的犁头似乎还散发着泥土的气息;那如月的镰刀、带把的镢头仿佛还保留着庄稼的清香;那独轮推车、四轮太平车,就像刚卸完高粱穗、谷子穗停在那里;那石磙、石碾盘,也如碾过麦场、脱完新谷刚停歇一样。一件件熟悉又陌生的农具,见证岁月的变迁与时代的进步,永远定格在那一代农民的记忆深处。
张庄村正南是占地120亩的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专题报道组一行在这里极目远望,只见绿林里红旗招展、人影绰绰,雄壮激昂的歌声一波波传来。在基地内的张庄治沙艰苦奋斗体验区,路边亭子下,逼真的盐硝道具盘真实再现当年难以根治的盐碱的顽劣;一把把铁锹,一张张木耧,一盘盘铁钯,像治沙勇士一样骄傲地立在大地上,仿佛在静静聆听当年参与压沙治碱老农民深情的回忆。
时光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2年12月,党组织安排焦裕禄来兰考工作,掀开了兰考人民除“三害”的序幕。张庄村位于东坝头镇东4公里处,这里曾是兰考县沙丘最大、风力最强的风沙口。风沙肆虐时,一夜之间,风吹沙移,淹村埋屋,拔树灭禾。为了彻底改变兰考的面貌,焦裕禄骑上自行车,来到张庄村查风口、探流沙、问百姓,寻找治沙良方。受村民翻淤固坟的启示,焦裕禄琢磨了“贴膏药”(翻淤压沙)“扎针”(植树)的治沙办法,并在张庄村大面积试验,仅3个月就封闭沙丘800多亩。焦裕禄发现种植泡桐树能挡风、压沙,促进粮食增收,便果断决策,大力发展泡桐林。
那时焦裕禄正患着肝病,许多人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但他不为所动,不辞劳苦地跟着调查队追寻风沙和洪水去向,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省界,一直追到沙落大地、水入河道,方肯罢休……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了475天,却走遍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绘制了兰考县自然灾害图。1964年5月14日,没能等到兰考抗灾战役的胜利,焦裕禄同志就积劳成疾患肝癌而离世,年仅42岁。他留下遗愿,希望葬在兰考的沙丘上,看着兰考改换面貌。
打造“梦里张庄” 阔步走上“幸福路”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焦裕禄病重时写下的一句话。在张庄村,焦裕禄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懈奋斗,让这个曾经饱受风沙的村庄摆脱了自然灾害的肆虐。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庄村考察调研,他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为干部群众指引脱贫致富的方向,鼓劲加油,推动张庄村脱贫攻坚加力提速。2017年3月,张庄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如今的张庄村,更是旧貌换新颜。7月30日,专题报道组一行深入张庄村看到,干净整洁、笔直的柏油路旁,“幸福路”的路牌引人注目。路两侧店铺林立,游人络绎不绝。印有“兰考三宝”“花生糕”“红晴天手工玫瑰醋”等字样的旗帜迎风招展,彰显出蓬勃发展的活力。
再往里走,几乎每座农家小院都是一处别致的风景。专题报道组一行在“游家小院”看到,鲜花盛放,大红灯笼高挂,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老党员游文超利用12万元金融扶贫政策贷款,把家里的老房子改建成特色民宿,做起了旅游生意。在张庄村,像“游家小院”一样的乡村旅游民宿小院有21户,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张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孔磊向专题报道组一行介绍说,近年来,张庄村在乡村振兴、党的建设、产业发展和美丽村庄等方面重点发力,他们不仅将自然资源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了“梦里张庄”,还发展了日光温室大棚产业、食用菌产业、采摘农业,建起了标准化厂房,开发了布鞋手工坊、红薯醋坊、油坊等地方文化特产。产业发展让张庄村村民实现了1100余人稳定就业,人均收入翻了几番。
“靠天空米缸,靠己粮满仓。”孔磊深有感触地表示,近年来,张庄村干部群众正是凭借这种不等不靠、主动拼搏的劲头,才有了今天的巨大变化。如今,张庄村的“幸福路”还在延伸,张庄人的干劲也越来越足。相信在全体张庄人的努力下,张庄村的“幸福路”会越走越宽阔。
人物特写
张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孔磊: 奋力开辟乡村振兴“幸福路”
全媒体记者李晨翀
今天的张庄,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建设目标,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党的建设、红色传承与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不断创新举措,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张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孔磊告诉记者:“近两年,张庄村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促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我们重点发展红色乡村旅游,注册成立梦里张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农民自建、自主经营方式,引领60余户农户改造发展主题乡村旅游民宿小院。旅游业、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又拉动了加工业,春光油坊、文氏醋坊、张庄老布鞋等手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纯手工制作的张庄布鞋产业,吸纳180名妇女就业,每双布鞋收入180元,使她们实现了‘看得住家,守得住娃,照顾了妈,还能挣钱养家’的愿望。我们还借助投资1.1亿元的洛阳奥吉特菌业有限公司,发展食用菌产业,解决了300余人就业;积极推广‘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莲藕、南美白对虾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种植养殖产业;建设小杂果生态园,依托旅游产业发展休闲采摘农业;我们还先后引进兰考鑫浩食品、兰考坤禾农业等企业,发展种植兰考蜜瓜的春秋大棚171座以及油菜花种植300亩、草坪种植720亩。通过多年的发展,张庄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000多元达到了现在的1.51万元。现在的张庄村,实现了让有能力的人发展产业,让普通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继全面脱贫后,我们正在奋力开辟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让焦裕禄精神更加熠熠生辉
全媒体记者李晨翀
在张庄村采访时,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当地干部的务实作风和群众对党组织、对扶贫干部的信任。
“张庄能有这么大变化,靠的是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靠的是事事带头干的党员干部。过去,是焦裕禄同志带领咱治了沙;现在,有村干部每天早上带头义务劳动,打扫全村的大小街道。张庄人永远记得,党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领路人!”谈起张庄人的“幸福密码”,张庄村老党员游文超一语道出了答案。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考察调研时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回眸峥嵘岁月,展望美好前景,张庄人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决心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实绩及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