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国潮中国年 开封味最浓】民俗闹春年味足
开封作为古都,最独特的就是它丰富而充满特色的民俗。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而透过开封民俗,可以体会到这座古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国潮中国年 开封味最浓】民俗闹春年味足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1-03-03 07:42:22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核心提示

开封作为古都,最独特的就是它丰富而充满特色的民俗。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而透过开封民俗,可以体会到这座古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春意浓,年味更浓。形式多样的各色花灯,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节日期间,古城开封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场场热闹温馨、喜庆祥和、雅俗共赏的文旅盛宴如约而至,国潮中国年,开封味最浓。

AI8I9210(2456994)-20210303073325

舞龙 全媒体记者 李俊生 摄

老传统“玩”出了新花样

大美中原、母亲河畔,坐落着八朝古都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4100多年建城史,各个时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一起创造了开封灿烂的文化、书写着开封辉煌的历史。中华文明的光辉,曾经从这里照亮整个世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首王安石的《元日》为我们描述了北宋时期欢度春节的热闹场面,字里行间透着喜庆。作为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民俗、民间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俗是开封在新时代的闪亮名片。 

舞龙、舞狮、蹦杆轿、老背少、抬老四、吹唢呐、吹糖人、捏面塑……很多难得一见的民俗表演和民间绝活,在开封大大小小的景区都能看到。来到清明上河园,只见游客摩肩接踵,欢笑声不绝于耳。这里汇聚了全国独具特色的民俗演艺,为游客上演民俗大戏。除了经典演出每天都会准时与游客见面,舞龙、蹦杆轿、老背少、抬老四、财神纳福……各种民俗表演接连上演,不仅让游客在牛年春节品味了一场民俗盛宴,更令人仿佛穿越千年时空,回到了大宋王朝。 

“一打一帆风顺,二打二龙腾飞,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2月25日晚,来自郑州的游客彭谦和家人来到万岁山大宋武侠城景区,这里正在表演传统民俗技艺——打铁花。只见4个熔炉在舞台中央呈“一”字型排开,生铁被烧至1600℃以上直至化成铁水。匠夫舀起铁水抛向空中,打花人用力击打铁水,瞬间铁花四溅,十几米高的金色铁花在夜空绚丽绽放。 

打铁花是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打铁花多流传于黄河中下游,以河南、山西最为流行,开封打铁花更被誉为黄河流域十大民间艺术之首。如今,开封打铁花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融入舞火龙等民俗元素,并创新出“铁花火龙”表演节目。 

“一鞭风调雨顺,二鞭国泰民安,三鞭五谷丰登。”节日期间,喜庆热烈的《金牛鞭春》民俗表演在开封府景区上演。身着宋装的姑娘们,手拿柳枝,翩翩起舞。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牧童牵牛登场,和姑娘们一起对牛嬉戏,且歌且舞,抒发着热爱春天、不负韶华的喜悦心情,再现北宋“鞭春牛”这一迎春典礼。“包大人”还为游客送福,与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春牛不仅是迎春仪式上的主角,也成为新春之际的吉祥物。“鞭春牛”用意祈求丰年,兴起于周,盛于唐、宋两代。北宋时期,每年春节都会举行“鞭春牛”迎春活动,以此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春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如方州仪。” 

今年,开封府便结合古代典籍,创作再现了北宋时期“鞭春牛”迎春典礼的精彩演出——《金牛鞭春》,让市民和“就地过年”的留汴人员以及广大游客,真正体验了一回开封民俗与传统文化。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我市各大景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市民和游客赏美景、观民俗、品美食,流连在开封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过欢乐红火年。开封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开封人代代相传的市井民俗,也在浓浓的年味儿中再发新芽。 

记者了解到,在游客游园的同时,各景区也充分做好了游客的安全工作,健康码、行程码一个都不能少,各个入口通道有专人把守,切实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A28I1661(2456992)-20210303073405

璀璨花灯 全媒体记者 李克君 摄

传统文化绽放迷人魅力

在开封众多小巷中,双龙巷被称为“开封第一巷”,是开封“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首。双龙巷原名为鸡儿巷,之所以被称为“开封第一巷”,是因为从这里走出了两位皇帝。 

经过升级改造的双龙巷正式开街后,参观者一直络绎不绝。春节期间,漫步修旧如旧的双龙巷,古朴清新,杏花依门。一众非遗传承人和老艺人各亮绝活,美食美味令人流连忘返。忆绘馆内数千本小画书,打开了一位位游客的美好记忆。此外,古装巡游、汉服展演、萨克斯、武术等表演妙趣横生,国潮体验摊点丰富多样,剪纸、写春联、扎染、非遗民俗展演等得到游览者的一致好评。 

春节期间,双龙巷还新设置了投壶、五子棋对弈、猜灯谜、“封”味厨房系列直播等国潮十足的精彩活动,让游客在双龙巷街区深切感受到了开封千年的文化积淀,以及市井民俗的魅力和活力。 

俗话说:“进了腊月门,到处是年味。”每年一进入农历腊月,祥符区朱仙镇的传统年画艺人就开始忙着印制木版年画,以便赶在春节前销往全国各地。具有独特地方色彩和淳朴风格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原地区老百姓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传统元素。当一张张色彩艳丽的年画贴上家家户户的大门时,人们期盼已久的春节就算真正到来了。 

年画作为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产物,已经在我国民间沃土上繁衍流行了千余年,画样题材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和人们所喜爱与敬仰的英雄豪杰。2006年5月,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前夕,记者在朱仙镇看到,木版年画制作艺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印制年画,备足货源,满足春节市场需求。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仅要供应本地市场,外地游客来到朱仙镇,也会多买一些带回家。“每年春节前都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销售高峰期,这几天我们加班加点制作,有时甚至工作至凌晨。”木版年画艺人张继中告诉记者。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起源于北宋时期,在民间是吉祥福气的象征,千百年来,一直装饰着我们的节日。 

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开封故事。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开封文旅百场云直播团队再次集结,全方位展示开封春节期间的年味民俗和精彩活动:大宋中国年·“醉”美朱仙镇、剪纸窗花“宋”福来、五谷丰登年货节、热热闹闹年夜饭、麦秸年年“宋”吉祥、宋猫陪你过新春、开博宫灯大宋年……向世界展示最美、最真、最好的开封,让全球共赏开封之美。 

节日期间,我市网红主播带领直播间的观众通过多个平台,观看了地道的大宋中国年年味年俗,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开封故事、传播开封声音添砖加瓦,助力大宋中国年品牌传播。截至2月17日,“云赏开封”直播活动观看人次达66.5万。 

开封这座古城与中华民族独创的书法艺术有着不解之缘。古往今来,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师、艺术宗匠。北宋初年,书法史上极负盛名的《淳化阁帖》在开封问世。宋徽宗时,又一著名丛帖《大观太清楼帖》诞生于开封。宋徽宗时的宣和书画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皇家书画机构。节日期间,“开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迎春展”在开封文化客厅举行。记者看到,观众有独自前来的,也有带着孩子家人一起来的。“开封是中国书法名城,学校对孩子字体要求比较高,趁着放假,带孩子来看看,熏陶一下,领略开封书法的魅力。”带着孩子前来欣赏书法艺术的市民张建松告诉记者。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重点支持的8项活动之一——“非遗灯彩”贺新春暨第三届非遗灯笼展于春节前夕举办;清明上河园景区内,大宋婚俗馆、古灯博物馆、陶瓷博物馆、木偶奇遇馆等9大非遗博物馆同时上线;朱仙镇木版年画、泥咕咕、草编、活字印刷等非遗项目体验活动;汴绣、木雕、葫芦镶嵌画等非遗项目现场展示……一项项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绽放出无穷魅力。

AI8I9290(2456998)-20210303073315

民俗表演 全媒体记者 李俊生 摄

在元宵佳节感受宋风宋韵

元宵节历来深受百姓重视。在元宵节期间,除了观灯、吃元宵、猜灯谜外,开封民间还要举行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人们习惯将元宵节期间的一系列娱乐活动统称为“闹元宵”。 

2月26日上午,“大宋中国年 欢喜闹元宵”民俗文艺展演精彩上演。一曲热情洋溢、节奏欢快的《卖汤圆》拉开演出序幕。接下来的节目不仅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二夹弦《合不拢笑口把喜讯接》和市级非遗项目韩氏唢呐《农家乐》、河南坠子《正月十五闹花灯》、宋词乐舞《青玉案·元夕》,还有相声《欢歌笑语》、豫剧《想当初妹妹你初到我家来》、歌伴舞《领航新时代》等,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奏舜乐,进尧杯,传宣车马上天街。君王喜与民同乐,八面三呼震地来。”这一首词描写的就是宋朝皇帝在宣德门与民众同庆上元节的情景。千年之后,在龙亭景区,大家依然可以和“宋朝皇帝”一起看麒麟舞、猜灯谜、吃元宵。今年元宵节,为营造节日氛围,龙亭景区以“打卡皇宫闹元宵”为活动主题,深度挖掘宋代宫廷文化、历史典故、历史名人等,编排成一系列演艺节目,依托景区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实景演出,把宫廷文化与民俗文化融为一体,形式更加活泼、真实、独特,打造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宋朝宫廷盛会”,让游客耳目一新。 

今年“打卡皇宫闹元宵”的最大亮点要属新春民俗节目“麒麟舞”。作为麒麟文化的一个载体和较为少见的一个舞种,“麒麟舞”仍然活跃于民间。麒麟舞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于一体,既具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文艺的、宗教的、民俗的、历史的研究价值,这是祖先留给华夏子孙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逢年过节,人们舞起麒麟,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2008年6月7日,我市申报的“麒麟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清明上河园景区,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万盏五颜六色的灯笼汇聚在这里,将景区装扮成一幅优美画卷。大红灯笼高挂,灯龙气势恢宏,园内处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游客穿梭其中,仿佛梦回千年,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微信图片_20210206171800(2457401)-20210303073321

金牛鞭春 全媒体记者姜菡摄

开封府景区,园内环境装扮一新,府衙大门上灯光交织,散发出浓浓的年味儿,美丽的夜景夺人眼球、令人沉醉。特别是景区前面的包公湖夜景,灯带环绕,灯火通明,将夜色中的大宋府衙装扮得庄严而不失喜庆。 

2月25日,河南卫视元宵奇妙夜重磅推出,娇憨可爱的“唐宫小姐姐”穿越到千年古画《清明上河图》中,虹桥、听雨桥、丹台宫、景龙湖……清明上河园景区与元宵奇妙夜的完美结合,精彩惊艳,让众多游人对宋韵流淌的开封迷恋不已。 

开封的元宵灯会历史悠久,在北宋时期便是当地的传统活动,规模宏大,热闹非凡。《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切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菊,踏索上竿……又有猴呈百戏,点跳刃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百端,一新耳目。”这些描述足见宋朝时开封元宵灯会的盛况。 

如今的开封元宵灯会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灯会规模愈发庞大,种类繁多,设计新颖而独特。元宵佳节,整座古城火树银花,璀璨夺目。这段时间,走进我市各大景区,灯笼高悬、流光溢彩,共同点亮大宋不夜城。 

对于开封的夜生活,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北宋东京城夜经济和夜景的繁荣可见一斑。今年春节,我市立足深厚的宋文化,精心打造出大宋中国年文化系列活动,为城市亮化增添了更多元素,城区主要道路均挂上灯笼和各种灯饰,还结合开封城墙、宋都御街等元素创作出灯光秀节目,让城市夜景既充满年味又时尚雅致。 

为呈现大宋不夜城夜景,按照“绿色环保、长久利用”原则,我市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对新加装亮化道路优先采用LED节能型和防眩光灯具材料,安装的亮化灯具均可满足城市基础亮化需求,且基本安装于灯杆上,适合长期反复使用,做到了既美观大气又节能减排。 

在这座宋韵流淌的千年古城里,开封通过精心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让“宋韵开封”品牌更加出彩,让宋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