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1° > 正文
年味飘香贺春来
2021年的春节如约而至。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春节,开封人在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敲响钟声辞旧迎新。
年味飘香贺春来
来源:开封网-开封日报 作者:康冀楠 发布时间:2021-02-18 16:01:15

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核心提示

2021年的春节如约而至。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春节,开封人在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敲响钟声辞旧迎新。

春节又称过年,顾名思义,既然要“过”,就有一定的程序。“过年”并不单指农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腊八开始至正月初五均是“年”。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花、扫尘、守岁、拜年……春节期间,我市洋溢着浓浓年味,广大市民和留汴人员度过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大宋中国年。

116A4623(2416063)-20210218155736

祥和节日里的幸福年味

腊月二十六,杀猪炖年肉;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传统俗语里藏着生活的智慧和年俗文化。千百年来,我们欢天喜地盼过年,也一代代传承着年俗文化。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市民过年很讲究。这讲究,就体现在热火朝天、欢天喜地的忙碌过程中。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开封人纷纷来到市场购买年货,鸡鸭鱼肉、时令鲜蔬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弥漫在古城大地。 

家住龙城香榭里小区的彭瑞娟早早就置办齐了各种年货。腊月二十五一大早,她就和老伴在厨房忙活起来。该煮的煮,该炖的炖,该炸的炸,该蒸的蒸……尽管孩子留在外地过年无法返汴,但彭瑞娟依然认为,过年的味道不能少。大块猪腿肉切得方方正正,各种扣碗蒸好后晾凉,再一样样码放在冰箱里。“吃的时候拿出来一蒸就能上桌了,很方便。过年了,传统年味儿得有。”彭瑞娟说。 

春节前夕,我市商场超市生意火爆、农贸市场人头攒动,市民都在忙着置办年货。菜篮子里,蔬菜、水果、肉、蛋、奶,一应俱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了,消费结构升级就体现在悄然变化的菜篮子里。开封人置办年货,价格已经不是影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而是更加考虑健康、时尚、绿色等——新鲜蔬菜、有机食品、杂粮、进口水果、海鲜等商品的需求量增幅明显。 

今年的年货市场,水果、时令蔬菜越新鲜越受欢迎,选择也更加多样化、精细化。车厘子、榴莲、椰子、菠萝蜜、凤梨等南方果品和高档进口水果,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水产、生鲜等通过冷链运输,从产地直达农贸市场,保证鲜活品质;有机粮食、柴鸡蛋等优质农产品备受青睐,菜篮子里体现着喜庆祥和的幸福年味。 

灌香肠、炸酥肉、包饺子、蒸馒头……怀着对新春佳节的向往,家家户户都为过年忙碌着,忙得开心、忙得高兴,为的是美满和团圆。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饭店预定年夜饭和便于储存的扣碗,无论自家制作还是购买成品,过年的传统美食里,都饱含记忆中的幸福味道。 

2月1日,由市商务局、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市总工会、市机关事务中心等主办的“居家嗨购,网上过年”2021年开封网年货节正式启动,积极引导电商企业为居民采购提供便利,营造安全便利的线上消费渠道,引导居民线上消费,开心过大年。 

节日期间,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持续针对旅游行业、餐饮夜市、大型商超、旅游景区、购物场所等重点领域开展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市场价格等监管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做好提醒告诫,防止违法行为发生,实现“不间断监管、不打烊服务”,确保节日期间全市市场安全稳定,获得了消费者的好评。

A28I1066(2416061)-20210218155732

疫情防控下的十足年味

这个春节,古城处处是喜庆祥和的氛围,大街小巷满是红灯笼、中国结、红对联。在全球疫情依然肆虐的当下,开封乃至全国的这份浓浓“烟火气”,显得弥足珍贵。 

奋斗,是中国人不变的底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之下,这个春节,很多人选择用坚守和付出来守护节日的祥和。从进行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到保障生活物资供应的志愿者,再到在火车站进行消毒、测温、登记的铁路工作人员……他们都是这个别样春节里的最美坚守者。对他们来说,有更好的国,才有更圆满的家。春节期间,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努力,是中国人镌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您好,我们是开封志愿者,这里有一份疫情防护指南,请您注意自身防护……”春运期间,开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参与防疫管理,宣传“安全防疫 就地过年”的防疫知识和要求,劝导节日期间减少出行,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在开封北站和连霍高速公路开封收费站,志愿者提供秩序维护、引导咨询、便民利民、帮扶重点旅客、交通安全劝导、茶水供应、急救箱等志愿服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1月29日上午,我市组织市场保供及冷链防控专班、各县区主管领导以及商超和农贸市场代表、冷链食品经营者代表,举行全市商超、农贸市场落实疫情防控市场保供主体责任承诺书签订仪式,以实际行动落实强防控、稳市场、保供应等具体要求,全力保障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我市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强化责任担当、注重协调联动,积极做好市场保供及冷链防控工作。全市商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协同商超、农贸市场积极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及市场保供主体责任,强防控、稳市场、保供应,全力保障春节期间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确保“货源充足、品种齐全、物价稳定、食品安全”;落实好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稳定群众心理预期,确保春节及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供应平稳有序。 

“您好,请佩戴好口罩并配合体温检测。”2月11日,记者来到我市多家大型商超,入口处都有工作人员对每名将要进入超市的顾客进行测温、检查口罩佩戴等防疫流程。超市收银台附近的地面上,有黄线提示顾客保持一米距离。虽然步骤烦琐,但考虑到疫情防控,顾客都很配合。在商超内部,工作人员也严格按照规定每日进行消毒、通风等。 

走在我市街头,道路两旁的宣传栏、公示牌以及沿街店铺的LED显示屏均有防疫知识宣传,通过这些简洁明了的方式引导广大市民和经营户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商户主动做好店铺消杀,顾客排队有意识保持安全距离,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好的防护习惯。”2月13日,正在一家水果店购物的市民贺晨鸣说。 

在开封,“防疫不松懈,平安过大年”的氛围浓郁。餐饮经营者、相关商家和消费者共同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让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第一个春节年味十足。 

写春联、贴春联是辞旧迎新的象征,每年春节,古城处处喜庆“中国红”——红灯笼、红春联、红福字,而最抢眼的莫过于内容独具匠心、创意新颖的春联。传统的手写春联更增加了年味,喜庆的红纸铺开,饱满的笔墨挥洒,人们对吉祥幸福的企盼跃然纸上。传统的年画门神也是开封春节的“符号”之一。这个春节,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在古城大街小巷处处可见。 

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冬季封航,大宋御河景区包公祠至清明上河园和包公祠至开封府两条游船航线2月3日正式恢复通航。游人乘坐游船通过水系畅游整个东京汴梁城,梦回宋朝,感受大宋中国年的无穷魅力。经过体温检测、扫健康码和行程码等环节,乘客有序登船。游览过程中,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一湾碧水绵延舒展,御河两岸火树银花,亭台楼榭林立,唱歌的、跳舞的、演戏的,让游人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宋代繁华。 

开封的夜市从古至今一脉相承,一摆就是上千年,几乎从未曾停歇,是开封城市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节日期间,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美食飘香的夜市让开封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开封的各大夜市灯火辉煌、人潮涌动,古色古香的餐车上悬挂着喜庆的红灯笼,摆放着诱人的美食;摊主粗声大嗓地叫卖,烹炒煎炸的香味儿扑面而来,年味儿浓浓。经营人员按要求佩戴口罩、保持摊位整洁,保洁人员随时清理垃圾。 

节日期间,我市持续加强对餐饮夜市食品安全、市场价格等方面的监管,通过多种形式做好提醒,防止违法行为发生。此外,我市进一步加强夜市摊位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增强经营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守牢安全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强防控、稳市场、保供应,这是开封保障民生的真实生动写照。

IMG_2408(2416059)-20210218155742

历久弥香的浓浓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人过年,最重要的日子是大年初一,这一天是农历新年的开始,标志着新春到来。

大年初一,开封人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拜年。《东京梦华录》中这样描写东京汴梁的过年景象:“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以前,在大年初一,开封老百姓家家户户都衣帽全新,吃完饺子,点燃香烛和鞭炮,家人依次向祖宗和神祝年。晚辈向长辈拜完年后,男人就去亲友家拜年。 

“大年初一这天,大家都起床很早,穿上最时髦的衣服,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老开封”陈新友回忆起以前的拜年情景。 

随着时代发展,拜年习俗也不断增添新的形式和内容。这个春节,很多开封市民自觉停止串门聚会等传统拜年方式,利用网络“云拜年”,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政策。“不聚会、少出门有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我很支持!”虽然陈新友没有外出探亲访友,但他觉得和亲朋好友之间的亲情、友情并未因此隔断。“现在网络、通信那么发达,哪怕不出门也能够拜年。”陈新友告诉记者,自己的手机“叮叮咚咚”响个不停,家族微信群比往年都热闹,大家在群里聊天、拜年、发红包,一样喜气洋洋。 

“牛年春节来临,祝亲人们牛气冲天,阖家幸福!”2月12日一大早,市民杜亚云和家人来到龙亭湖畔,在距离手机摄像头两米处站定,一起抱拳于胸前,以龙亭大殿为背景,通过录制拜年视频的方式向远方亲友致以新年的问候。 

杜亚云是湖北随州人,她告诉记者,由于疫情防控原因,今年不回老家过年,但还是要有仪式感。于是,杜亚云和家人商议,以拍摄视频方式给亲友拜年,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视频录制完成后,杜亚云还进行后期制作,配上文字、背景音乐等,给自己留下一份记忆,感受不一样的春节。 

给亲朋好友发限量定制版的微信红包,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通过上传每位家庭成员的照片,就能使用AI人脸融合技术生成一张全家福;在应用场景里生成一个互动邀请,分享到朋友圈中就能“云拜年”……越来越多市民选择“云拜年”“云聚会”创新年俗。距离阻断不了亲情,心在一起便是团圆,线上的情感互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以往,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聚会聚餐是春节期间互致问候、联络感情的主要方式之一。今年春节,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减少聚会聚餐成为共识,“能不聚则不聚,能少聚则少聚”得到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向来热闹的乡村,今年春节也较往年多了一分安静。大年初一,通许县竖岗镇农民杨守军不仅没像往常一样提着年货外出拜年,还早早告知亲朋好友过年聚餐取消了。“聚餐年年有,但疫情防控更重要!”杨守军表示,亲朋好友间的感情并非仅靠春节聚餐维持,自觉响应号召不聚餐是为了健康,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过年的形式在变,但不变的是“年”的精神内核——过年时的年味永远浸润在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中。不同年代的年味有不同的表现:在物资匮乏年代,过年就是穿上新衣服,有好吃、好喝的;在物资充裕时期,人们利用节日辞旧迎新,激励和调动新一年的干劲。从曾经“一票难求”的绿皮火车到“坐着高铁看中国”的复兴号,从美食新衣等传统年货到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智能产品,从传统的面对面拜年到“云”拜年,从硝烟弥漫的烟花爆竹到环保绿色年,随着时代进步,过年的形式不断改变,春节的表达形式也与时俱进;但人们对于“年”的精神追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托、美好的祈福心愿,始终未有丝毫改变。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过年的盛情不减,过年的文化常在,年味历久弥香。

以上图片均为全媒体记者 石斐 摄 


责任编辑:刘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