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文化新闻 > 正文
逛非遗市集 品宋风古韵
由“听说过”变为“看得见、摸得着”,成为“夜经济”的亮点和品牌。市民和游客徜徉在非遗市集,用视觉、听觉、味觉立体化领略传统非遗文化魅力,体验东京梦华市集的“烟火气”。  逛市集,慢赏“非遗之美”。在市集现场,各级各类非遗项目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在节目展演互动区,唢呐、二夹弦、古琴、武术、曲艺、宋词乐舞……各种非遗表演轮番登场。
逛非遗市集 品宋风古韵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岳蔚敏 发布时间:2024-04-22 07:35:19

全媒体记者 岳蔚敏

又到非遗欢乐时-FZ10028870528

听原汁原味的坠子,看行腔酣畅的豫剧,吃地道正宗的小吃,赏巧夺天工的手艺,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4月20日下午至晚上,开封市2024年“欢乐周末非遗市集”第六期活动在开元广场热闹开市。漫步非遗市集,感受别样生活味儿。摊位上,各色商品琳琅满目;舞台上,轻歌曼舞精彩绝伦。摊位间,“赶集”的市民和游客往来如梭,叫卖声、吆喝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市井喧闹、风俗民情伴随着“烟火气”充分彰显,宋都风韵、汴京繁华在璀璨灯光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有很多好吃、好玩、有趣的摊位,我还体验了中医正骨,原本酸疼的脊椎瞬间感觉轻松多了!”来自郑州的大学生李华敏开心地说。 

细嗅市井烟火香,静聆非遗岁月长。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70项。“非遗+旅游”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市以非遗为依托,打造新型文化交互场景,赋予旅游业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非遗的魅力。

又到非遗欢乐时-FZ10028870529

“汴绣最主要的特色,有宋代艺术的文化基因,传承着宋代绘画的色彩取向,用色沉稳,古朴典雅。汴绣作品,对我而言,就像我的孩子,我每天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在用生命诠释每一针每一线。”非遗市集上,汴绣代表性传承人苗炜介绍说。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外,人们更渴望精神的饱满、心灵的充实。为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自去年6月开始,我市持续推动文旅市场品质提升行动,举全市之力优化提升文旅市场品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更有特色的文旅体验,“欢乐周末 非遗市集”在此背景下热闹地开市了。 

据悉,2023年我市“欢乐周末 非遗市集”创新推出26期32场,参加市民和游客近300万人次。通过“欢乐周末 非遗市集”,我市众多非遗项目搭上“夜经济”这班车,由“听说过”变为“看得见、摸得着”,成为“夜经济”的亮点和品牌。市民和游客徜徉在非遗市集,用视觉、听觉、味觉立体化领略传统非遗文化魅力,体验东京梦华市集的“烟火气”。 

又到非遗欢乐时-FZ10028870520

逛市集,慢赏“非遗之美”。在市集现场,各级各类非遗项目百花齐放,各显神通。在节目展演互动区,唢呐、二夹弦、古琴、武术、曲艺、宋词乐舞……各种非遗表演轮番登场。在传统技艺体验区,宋代雅集“点茶、焚香、插花、古琴”等互动体验项目,让人们得以亲手触摸历史,亲身体验宋文化的优雅与精致。剪纸面塑、年画风筝等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艺,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气息与艺术氛围,使参与者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东京梦华”之中,沉浸式品味“非遗之美”。 

逛市集,细品“非遗之味”。在市集特设的产品展示展销区,汇聚了全市百家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美食及衍生产品。非遗美食免费品尝区人气爆棚,开封灌汤包、鲤鱼焙面、桶子鸡、花生糕等一道道地道小吃,色香味俱全,引得食客们纷纷驻足。此外,活动现场还展示了琳琅满目的非遗衍生食品与文创产品,如带有朱仙镇木版年画包装的特色糕点、汴绣工艺制作的茶具等,让“非遗之味”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 

又到非遗欢乐时-FZ10028870525

逛市集,畅享“非遗之乐”。“欢乐周末 非遗市集”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更是一次全方位、多维度的生活美学体验。在这里,前来“赶集”的人们能慢下来、沉下去,尽情享受“非遗之乐”。在中医义诊咨询区,传统中医药类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坐诊,提供把脉、针灸、推拿、按摩等服务,让群众亲身体验传统医学的独特疗效。在互动体验活动中,拉洋片表演、剪纸面塑教学等,让游客不仅能欣赏非遗之美,还能亲自参与其中,动手创作,深度体验非遗技艺带来的乐趣。 

“非遗市集创新了夜间文旅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开封文旅品质提升,释放消费活力,已经成为开封夜间消费一大亮点。”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金国说,“我们希望为市民和游客打造全新的沉浸式非遗体验场景,塑造开封独特的潮流文化符号,让开封的非遗真正活起来、火起来,让文旅消费成为带动经济发展、增强广大市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内生动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上图片均由全媒体记者 袁洋摄

责任编辑:杨义菲